APP下载

四川蚕区人工饲料养蚕生产实用化研究

2020-01-06邹邦兴周安莲郭俊英万林荣肖文福张友洪肖金树董思材

四川蚕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用化家蚕养蚕

邹邦兴 周安莲 郭俊英 万林荣 肖文福 张友洪 肖金树 董思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1 前言

家蚕属寡食性经济昆虫,主要以桑叶为营养来源。蚕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但其营养不能满足蚕生理生长需求,最终无法正常结茧。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力大量外出,蚕桑产业发展面临劳动力严重紧缺、老龄化程度严重和高新技术推广难等问题,家蚕人工饲料研究及实用化进展应运而生。

利用人工饲料养蚕,可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摆脱养蚕生产对桑树生长期的依赖,实现全年养蚕,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突破劳力不足、生产受季节等限制。关于人工饲料养蚕研究最早追溯于日本[1-2],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于1975年完成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研究,1977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时至今日,其人工饲料配方和饲养效果仍然是全世界公认最好的。我国开展家蚕人工饲料和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等研究由来已久,最早报道见于1963年钱惠田[3]发表的关于《木薯蚕人工饲料的研究》。随后许多蚕业工作者相继开展了家蚕人工饲料研究,在优化配方、防腐剂、成型剂、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取得实用性进展。进入新世纪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专门设立了人工饲料研究岗位,成功研制了一批优良的人工饲料产品[4]:M10和M30,并在小蚕共育上推广应用。四川省有关人工饲料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何勇、李黎[5]等当时已获得稚蚕饲料,但由于以琼脂做成型剂,饲料成本高,限制了人工饲料研究继续深入。2016年至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开展了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种质资源的发掘、实用化品种筛选、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新品种选育、人工饲料小蚕饲养技术、人工饲料饲育机械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其后苏稽蚕种场、南充蚕种场等单位也积极参与进来,由此我省关于人工饲料养蚕的试验和实用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M30饲料:山东农业大学购买。

试验用蚕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

试验地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遗传育种研究中心。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组别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CK组)。实验组设置3个重复区,1-3龄采用人工饲料育,4-5龄采用常规桑叶育,1-3龄饲育温度28-30℃、湿度80%-90%。对照组(CK组)全龄采用常规桑叶育。

2.2.2 品种筛选方法

根据近5年养蚕平均成绩,选择健康性好,茧质质量中上等的材料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性筛选,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下同),主要根据24h疏毛率和发育整齐度为指标,连续定向单蛾育选择,严格按照指标进行淘汰,选留优良蛾圈继代保种;对留种蛾圈进行单蛾饲育、个体选择。单蛾饲育调查24h疏毛率、四龄结茧率、虫蛹生命率、死笼率、普茧率和半病态茧率等生理生化指标,选留综合成绩好的饲育区作为继代蛾区,同时对选留选区进行个体调查,调查个体重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选留蚕体发育开差小、健康性良好及茧质质量优的材料继代保种;对筛选获得的材料加大饲育量,从杂交组合组配到饲育标准、饲养环境及饲育方法进行不同测定,最终组配杂交新品种和形成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流程规范,为今后生产应用推广提供品种资源和技术储备。

2.2.3 健康性选择与判定

主要根据小蚕期发育整齐度、死笼率、四龄结茧率和虫蛹生命率为考核指标。

2.2.4 人工饲料添饲方法

采用3种不同方式饲育,第一种方式采用1龄2龄给饵一次,3龄中途添食一次;第二种方式采用1龄2龄中途分别添食一次,3龄同上;第三种方式采用1龄2龄每天各添食一次至入眠,3龄同上。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筛选成效

经过3年6代连续筛选,严格按照疏毛率、发育整齐度、健康性、蚕茧质量为参考指标,我们获得了对人工饲料表现较好的一些材料(见图1、2)。图1中A、B、C代表三个不同品种资源材料,a、b、c分别代表 1 龄、2 龄、3 龄,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材料对人工饲料表现发育整齐,摄食性好,1-3龄完全可以实现人工饲料育。图2是我们从筛选的材料中组配的一对杂交组合,4龄依然可以食用人工饲料,不过其生长发育开始和对照组的差距在4龄变大,最终存活到5龄的很少。

图3是对表1中各材料进行3龄起蚕个体称量结果柱状图,除川饲-2的饲料组个体比对照重11.2g外,其余皆是对照组个体比实验组发育好:其中皓月、川58的发育情况已经接近桑叶育水平,此外,川饲-2、0802、皓月、川 58、川 62等日系材料对人工饲料的表现较川饲-1、0801、菁松等华系材料好,这与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一致[6-7]。

3.2 主要经济性状和健康性

表2是对人工饲料筛选材料主要经济性状及健康性统计:①7份参试材料中除0801的五龄经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同均为7d18h外,其余皆是试验组五龄经过比对照组短;②全龄经过方面除0802的试验组比对照组短外,其余均是试验组比对照组全龄经过长,推测主要原因在于饲料组1、2龄龄期经过比对照长导致;③普茧率上除皓月的试验组比对照组低1.77个百分点外,其余皆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④死笼率指标上川饲-2、皓月分别比对照高2.68、12.75个百分点,其余皆比对照低;⑤全茧量指标上,川饲-2、川58、0802、菁松分别比对照重 0.28g、0.19g、0.14g、0.23g,皓月比对照轻 0.15g,川饲-1、0801 与对照相差不大;⑥茧层量指标上,皓月、川饲-1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低0.027g、0.041g,其余均比对照组高;⑦茧层率指标上,除川饲-1的试验组较对照低1.6个百分点外,其余基本相当。

图1 小蚕人工饲料育生长发育情况

表1 3龄起蚕个体重量(单位:mg/头)

表2 2016-2019年人工饲料筛选材料主要经济性状及健康性统计表

图2 一代杂交种饲料育4龄起蚕

图3 3龄起蚕个体重量

4 小结与讨论

4.1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以24h疏毛率为选择指标,疏毛率90%以上的材料,其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发育整齐度表现与桑叶组相当,因此,在人工饲料食性筛选上,可根据24h疏毛率为根据,疏毛率低的蛾区或试验材料,则可以淘汰;疏毛率好的蛾区,转为桑叶育继代留种,下一代继续加强疏毛率指标选择,通过连续定向单蛾育选择,最终选留下的蛾区适应人工饲料育。

4.2 健康性指标,饲料组普遍比对照组优,因为饲料组1-3龄采用饲料育,蚕体减少了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4-5龄桑叶育,与全龄桑叶育相比,健康性要优于对照组。

4.3 在补桑是否具有补偿效应上,饲料组的家蚕在4龄、5龄期补桑效果明显,其效果在全茧量上可以看出。

4.4 通过人工饲料添食实验对比,得出每天添食一次,蚕体生长发育最佳;1-2龄中途各添食一次,小蚕眠齐,生长发育良好。这两种添食方式较1龄、2龄只给饵一次,小蚕无论在健康性、发育整齐度、入眠率上都表现更佳。

5 展望

5.1 人工饲料推广的前景

家蚕人工饲料育目前正在国内掀起一场蚕业技术革命,除山东、江苏、浙江三省在生产上小规模推广人工饲料小蚕共育外,其余地区均停留在试验阶段,或实用化程度较低,我省也不例外。人工饲料养蚕是蚕业革命上的一项技术革新,是实现蚕桑产业省力化、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与传统桑叶育相比,其优越性明显,主要表现在:①降低劳动成本,解决蚕桑产业劳动力紧缺的问题;②实现全年工厂化养蚕,打破受桑树生长期的限制;③解决基础研究中科研人员采桑喂蚕问题,减少科研人员在实验材料饲养上投入时间多的难题;④饲料养蚕可以成为蚕桑科普宣传的有效方法,增强国人对蚕桑文化的了解,便于蚕桑文化的普及与宣传;⑤饲料养蚕能降低小蚕期蚕儿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率,提高蚕儿健康性,实现增产增效;⑥饲料育蚕茧可开发蚕丝在医疗、药品、军工产品上新用途。

目前,我省人工饲料育研究试验阶段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生产实用化阶段仍没取得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①我省人工饲料研究相较其他省区晚,无论在适应性品种筛选和饲养技术上还无法满足将其转化应用的需求;②家蚕人工饲料育宣传不够,导致生产上对人工饲料育不重视,持怀疑态度;③缺乏产学研技术产业链,没有公司、企业和合作社参与进来,让人工饲料育难以在生产上应用。因此,积极推进我省人工饲料小蚕共育实用化进展,加快我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当前蚕桑产业中劳动力紧缺、劳动成本高的问题。

5.2 人工饲料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分析

虽然家蚕人工饲料研究到养蚕成功已有40多年,却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有以下5方面原因:①饲料成本高,导致养蚕效益低;②饲料养蚕对人员年龄层次、业务能力要求高,而目前蚕桑经营主体多半是留守老人、妇孺儿童等,全国养蚕人员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严重制约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推广;③人工饲料养蚕对环境配备要求高,目前的小蚕共育室大多很难满足其推广应用需求;④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下降,养蚕风险增加,新技术、新标准推广应用难;⑤缺乏一对真正适应人工饲料育的一代杂交种。这些因素均是制约人工饲料生产应用的关键,因此,今后要想推动人工饲料实用化进展,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猜你喜欢

实用化家蚕养蚕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配方及生产实用化研究概况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项目设计科学化,研究手段现代化,科研成果实用化
浅谈数学作业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