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竹县蚕桑产业振兴新路径探索

2020-01-06曹小明陈义安

四川蚕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竹县桑果桑枝

曹小明 陈义安

(1大竹县蚕桑技术站,四川 大竹 635100;2四川省农置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突破路径,确定“10+3”体系,培育“川字号”特色产业、发展先导性支撑产业。川桑(蚕桑)纳入四川十大特色产业,比较效益高,为大竹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

1 大竹县蚕业基本情况

1.1 大竹县的地理气候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土壤以沙溪庙组棕灰紫泥土为主,宜种性广。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41.2℃,最低气温-3.8℃,大约10℃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5512.3℃,相对湿度77%-89%,降雨量1179mm,无霜期285d-315d,从全年的热量条件来看,积温较多,气温回升快,冬季气温下降少,具有良好的宜桑宜蚕生态条件,有利于桑、蚕的优质高产和产业化发展。

1.2 大竹县栽桑养蚕历史

蚕桑产业是大竹传统特色产业,栽桑养蚕历史距今已逾百年,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大竹县蚕桑产业曾经辉煌一时,1994年达到高峰,桑园面积达到5万亩(3333.3hm2),发蚕种5万张,产茧2万担(1000吨),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2013年被确定为全省40个蚕桑基地县之一,2015年省级蚕桑产业项目在我县实施,大竹蚕桑发展基础有了一定改善。

1.3 大竹蚕桑生产现状

大竹县蚕桑产业主要分布在妈妈、高穴、金鸡、牌坊、庙坝、姚市、欧家等乡镇,辐射到黄滩、中华、天城、乌木等乡镇。2018年底有桑园686.7hm2(10300亩),良桑化程度达90%以上,其中叶用桑666.7hm2(10000亩),大面积良桑品种以农桑14号、桐乡青、南优1号、嘉陵20号为主。果桑20hm2(300亩),以粤椹大十、红果2号、四季果桑为主。2018年,全县有养蚕户600余户,养蚕2500张,产茧95000kg,蚕农蚕茧销售收入304万元。2019年,全县生产桑果75t,收入150万元。加上桑枝食用菌、休闲观光与收入,全县蚕桑业总收入1174万元。

全县建立桑品种园一个,面积3.3hm2(50亩),引进特色优势桑品种34个,其中果桑品种有粤椹大十、长果桑等10个,叶用桑品种有湘7920、嘉陵20号、川桑 98-1、川桑 39、丰日 5号等19个;景观桑有垂枝桑和九纹龙桑2个品种;特用桑品种3个,有菜桑、茶桑、新疆药桑等。

1.4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全县有7个蚕桑专业合作社,但规模不大。如大竹县宜农蚕桑专业合作社,现有桑园3.3hm2(50亩),其中果桑1.3hm2(20亩),主要以养蚕、卖茧、果桑采摘为主。大竹县明友桑蚕茧专业合作社,现有桑园2.0hm2(30亩),以养蚕、蚕茧销售为主。而全县养蚕、蚕茧收购95%以上的业务由大竹县大枫树蚕桑专业合作社经营,兼做丝绵被,2018年蚕农卖桑枝收入200万元,销售丝绵被100万元,桑枝食用菌销售收入240万元。

有两个合作社从事果桑发展,2017年成立的大竹县放牛哥蚕桑专业合作社,现有果桑10.0hm2(150亩),以生产加工桑果、酿桑椹酒、桑园林下养鸡鸭、桑园林下套种、栽培桑植食用菌为主,开展桑果采摘品尝、食用菌采摘、抓桑园鸡、体验式养蚕、休闲垂钓、吃蚕桑宴为一体的休闲农旅。大竹县惠泽农业专业合作社,现有果桑1.3hm2(20亩),以果桑采摘为主,兼养蚕。

大竹县晨曦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生产销售食用菌为主,栽培部分桑枝食用菌,2018年桑枝食用菌销售收入240万元,而以生产桑叶面、桑叶粉为主的今日农业公司,与重庆市长寿一家面厂合作生产的桑叶面入住重庆家乐福等多家超市,2018年桑叶面(粉)销售收入180万元。

2 制约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

2.1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四川省蚕桑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如凉山、绵阳、广安、宜宾、南充都至少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当地蚕桑产业发展。而大竹在原县丝绸公司解体后,一直由一家专业合作社开展有关业务,缺乏对产业发展的长远考虑和投资,蚕茧收购上对质量把控不严,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

2.2 劳动力缺乏

蚕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外出务工等因素,农村常年在家者大多数为老人和儿童,农村劳动力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养蚕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新型省力化、机械化设施设备缺乏,技术培训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3 技术落实不到位

大竹蚕茧解舒率春季一般为52%、夏季和早秋为45%左右、秋季在51%,平均解舒为50%左右,而宁南、绵阳等地的解舒为65%左右。我县干茧毛折在490左右,而宁南、绵阳等地的干茧毛折在280-300。由于蚕茧质量差,缫丝成本大,反过来,茧价就低,严重影响蚕农生产的积极性。技术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蚕农在大蚕故意吊食,二是我县方格蔟上蔟运用面太少,全县不到5%,三是90%的蚕农在蚕茧上蔟时用报纸覆盖、上蔟后未进行晾蔟。

2.4 蚕桑产业融合发展不够

绝大部分蚕农栽桑只为养蚕,桑园地及蚕房在冬季长时间,利用率不高,蚕桑副产物(如桑枝、蚕沙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我县,现阶段果桑只销售鲜桑果,缺乏干果加工、酿果桑酒及桑椹膏产品开发等深加工增值渠道。没有很好地将蚕桑产业与农旅有机的结合起来。

3 效益对比

2018年大竹县蚕桑产业收入情况如表1,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比较见表2。

2019年简单核算了2户养蚕大户生产经济效益,情况如下:高穴镇官家村4组杨家云,2个劳动力,1.67hm2(25亩)桑园,2019年养蚕75张,预计收入9万元(请人采桑叶,预计付工资0.9万元),2018年嫁接果桑0.03hm2(0.5亩),今年采桑果250kg,收入0.5万元(预计明年可产桑果500kg)。妈妈镇梅岩村4组樊承志,2个劳动力,0.27hm2(4亩)桑园,2019年共育小蚕200张,收入0.8万元,养蚕16.5张,收入1.98万元,合计2.78万元。这两户都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在质量提高上仍有较大空间,如可以使用旋转方格蔟上蔟,加强晾蔟等。

表1 蚕桑产业产值情况表(四川大竹,2018年测算)

2019年宜农蚕桑专业合作社试行多批次滚动养蚕技术,目标是一年饲养6批,到现在为止,已养5季蚕,增发蚕种1.2张/666.7m2,亩增收1800元/666.7m2。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每批养蚕量减少、蚕房面积相应减少,缓解蚕房面积不足压力;二是每季养蚕量减少,劳动强度相应减弱,解决了劳力紧缺的问题;三是桑园的桑叶循环利用,防止桑叶老化,提高桑园亩产叶量,增加年养蚕量,增加亩平桑园产值;四是从4月下旬至10月,都在养蚕,劳动力得到合理利用。

表2 蚕桑产业与其他经济作物效益比较(四川大竹,2018年)

4 振兴大竹蚕桑产业的建议

大竹蚕桑产业必须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良种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具体有以下建议。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应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尽快结合全县实际情况,遵循川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编制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并与全省发展规划对接。根据大竹目前蚕桑生产现状,全县需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一是规模化,夯实“第一车间”。强化6个基地乡镇建设,扩大蚕桑基地规模,进一步形成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的格局。二是产业化,抓好土地整合。通过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桑园向养蚕大户手里集中,解决种植分散、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示范点。三是切实选择“好田好土”。优化栽桑地域调整,新发展桑园应选择土地肥沃、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易于管理、无污染地域,全面提高桑叶产出率,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我县优质桑园达1333.3hm2(20000亩),发蚕种5万张,蚕桑产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使我县蚕桑产业再创辉煌。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4.2.1 打造高质量蚕桑生产基地

我县60%的桑园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立的,树龄长、桑树老化严重、产叶量低,为改变这一现状,应分片更换桑树,更换桑树要改变传统桑园栽培模式,在一步成园、速生丰产上求突破,通过栽植嫁接苗、摘芯定干、勤施薄施,实现当年栽桑、当年投产、次年丰产,达到快速建园的目的。全县拟打造高质量蚕桑示范基地2个,分别在妈妈镇、牌坊乡建设两个333.3hm2(5000亩)优质蚕桑生产基地:将妈妈镇梅岩、石垭两村连片建成优质桑园333.3hm2(5000亩),牌坊乡土竹、石堰两村连片建成优质桑园333.3hm2(5000亩),争取形成四个村年养蚕2.5万张的生产规模。

4.2.2 推广标准化养蚕设施设备

大力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大蚕蚕台育,减少除沙、减少给桑端箔环节,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力4/5(传统养蚕1人养一张,实行蚕台育一人可养5张蚕)。减少除沙和端箔就减少蚕体伤害、减少遗失蚕,为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打下基础。

4.3 积极推行现代蚕业实用技术,完善技术培训体系

4.3.1 坚持扩大技术交流

科技时代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为了跟上现代蚕业发展步伐,蚕桑主管业务部门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每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技术推广会、更新知识技术培训,并将所学知识在我县进行推广运用。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分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一是加强蚕业部门人员的技术培训,二是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对蚕农开展技术培训。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通过培训将省时、省力、高效蚕桑技术及时运用到大面积蚕桑生产上,让他们管得来桑、养得来蚕、认得病虫、能对症下药,提高广大蚕农养蚕科技含金量。

4.3.2 搞好小蚕共育工作

养蚕上有句俗语“养好小蚕七成收”,这说明了小蚕共育在养蚕上的重要性。2016年我们借助2015年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在全县已建立11个标准的小蚕共育室,但共育室缺乏自动升温补湿装置,所以我县现在小蚕共育还是采用八十年代的共育技术——薄膜覆盖育,蚕茧单产受气象环境的影响很大,制约了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为了提升我县蚕茧的单产和质量,建议政府或茧丝企业拿出资金配套完善小蚕共育室的设施设备。

4.3.3 全面推动“多批次滚动养蚕技术”

为了均衡劳动力用工季节,提高蚕房使用率,缓解蚕房面积不足的困境,建议2020年起全县推广“滚动式养蚕法”。将传统的年养蚕4季变为年养蚕6-7季,每季将原来的亩养蚕1张变为亩(666.7m2)养蚕0.6-0.8张(根据当季的桑叶长势决定养蚕量)。

4.2.3 全面推广优良蔟具及配套使用技术

大力推广优良蔟具自动上蔟技术。旋转方格蔟自动上蔟可提高功效3/5,蚕茧的色泽好、解舒率提高、下茧率减少,蚕茧质量提高,方格蔟上蔟蚕茧比普通蔟具上蔟蚕茧售价每公斤高5元左右。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市区),旋转方格蔟自动上蔟面达95%以上,我县使用方格蔟上蔟不到5%,其原因:一是方格蔟引进太少,满足不了蚕农的需求,二是广大蚕农认为方格蔟上蔟没有塑料折蔟上蔟方便。为了提高我县蚕茧质量,必须下大决心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建议:蚕农购买方格蔟和回旋架,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大竹县蚕茧解舒率低与蚕农未进行晾蔟有很大的关系。在上蔟期间,发动蚕桑技术人员到岗到位,下乡巡回指导广大蚕农上蔟技术、指导晾蔟技术,督促蚕农加强蔟中管理,提高蚕茧质量。

4.3.5 大力推广优良桑蚕品种

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做到桑蚕品种良种化。通过三年的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我县气候、土壤的叶用桑品种4个(川桑98-1、川桑48、嘉陵20号、湘7920)、果叶兼用桑三个(粤椹大十、台湾长果桑、四季果桑),2018年冬已在部分乡镇推广。现在我县春用蚕品种为“8”字号,夏秋用种为“两广二号”,蚕茧质量低,蚕农养蚕效益低。应尽量推广“川山x蜀水”等优质茧丝品种。今后应加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开展科学的品种评价工作,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4.4 搞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桑园有效产出

蚕桑发展空间大。桑叶养蚕、嫩桑尖制茶、桑叶做菜、桑叶制粉(面)、桑果鲜采、加工干果、酿桑椹酒、做桑椹膏、正茧缫丝、下茧做棉、桑枝做菌(菌渣做肥)、蚕沙做枕或蚕沙做肥。

4.4.1 桑园间套作与林下养殖

桑园套种矮杆作物如蔬菜、马铃薯、花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提高桑园亩平效益,也可以充分利用桑园特别是果桑园的空闲,发展特色林下养殖。例如2018年放牛哥蚕桑专业合作社利用果桑地套种南瓜,收效良好,还探索利用部分果桑地养殖土鸡,并计划明年林下养鸡、鹅,利用桑叶在鱼塘养鱼、鸭等,利用部分桑园地套种南瓜、花生、沙参、土豆。

4.4.2 搞好桑枝食用菌开发利用

加大桑枝开发利用力度,在桑枝食用菌种植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好现有养蚕大棚和蚕房,“蚕期是蚕房、冬春是菇房”,或10月在桑园地栽培桑枝食用菌,让桑枝变废为宝,增加蚕农收入。广安市对桑园地栽培桑枝食用菌实行补助,产业园区及稻田区域外财政补助800-1000元/666.7m2,其余补助500元/666.7m2。建议大竹参照广安市做法,财政给予3年补助。

4.4.3 适度发展果叶兼用桑

全县发展果桑33.3hm2(500亩),生产桑果500t,果叶兼用桑4月下旬-5月上旬产桑果,果后当季桑叶、早秋、正秋季、晚秋桑叶养蚕,果叶兼用桑亩平年收入可达1.3万元(桑果按10元/kg计算)。大竹县果桑发展速度快、面积大,短时间鲜桑果销售不成问题,但全面丰产后桑果可能会明显过剩,为此,一是积极引导果桑业主自动购买桑果烘干机,将桑果加工成干果进行销售;二是引导业主购买酿酒设备,酿桑椹酒,做桑椹膏;三是发展桑叶茶。对企业或合作社购买设备,政府给予补助。按照一、二、三产互动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出一批优势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力强、资源开发利用好的现代农业蚕桑园区,形成基地带产业、产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引导今日农业公司以现有2000m2的生产厂房,开发桑叶茶项目。

4.4.4 示范发展蚕桑农旅结合项目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将桑果采摘、桑枝食用菌采摘、体验农业、休闲垂钓、举办蚕桑餐饮、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延伸蚕桑产业链。如放牛哥蚕桑专业合作社,2017年已流转土地栽植果桑10hm2(150亩),有0.7hm2(10亩)水面鱼塘,有餐饮店一个。2020年,预计主要生产鲜桑椹75t(盛产期可达150-200t),桑园林下冬季栽培桑枝食用菌0.7hm2(10亩),桑园林下养鸡500只;2021年开展干桑果加工和酿桑椹酒,打造集桑椹鲜采品尝、桑枝食用菌采摘、休闲垂钓、体验式养蚕、喝桑葚酒、品桑叶茶、吃蚕桑宴一体的休闲农旅项目。

4.5 加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招引龙头企业入驻

龙头企业的入驻可以稳定蚕茧生产价格,给广大蚕农吃上一粒定心丸;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构建“茧丝绸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从而推动大竹蚕桑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在建设高质量原料茧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蚕桑企业入驻大竹,共谋发展。并引导龙头企业整合涉农资金及项目,搞好蚕桑产业基础设施(如桑园生产便道、蓄水池、滴灌)建设。龙头企业要与蚕农签订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实行二次返利,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励广大蚕农种桑养蚕。

要引导蚕业大户利用回乡创业政策。例如回乡创业人员可贷款15万元发展产业,政府贴息。引导蚕业业主利用好农机补贴政策。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搞好桑园基础建设。全县计划地发展养蚕100张以上大户5户,养蚕50张以上大户100户,养蚕20张以上大户1000户。通过大户引领带动全县蚕桑产业发展。

4.6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6.1 建立桑、蚕病虫害预防预报体系,减小养蚕风险

全县依托农作物病虫害预防预报中心,开展蚕桑产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根据当地气候、发生病虫害规律,适时传达到各乡镇和广大蚕农手中,减少病虫对桑、蚕的危害。充分利用四川科技扶贫在线等平台,远程开展技术服务等。

4.6.2 强化基础技术管理

完善管理手段,建立县级部门技术服务大平台,完善乡、村、组服务网络,依托茧丝企业,构建“公司+基地+蚕户”、“公司+合作社+蚕户”、“公司+小蚕共育户+蚕户”的技术服务体系,小蚕共育员,也是技术员,大蚕时指导所共育蚕户养蚕,将小蚕共育户与所共育蚕养蚕户的单产、质量挂钩。

4.6.3 逐步完善投入机制,增加产业发展后劲

政府整合项目资金,用于桑园、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大竹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蚕桑发展基金,扶持茧丝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桑养蚕大户。整合实施农机补贴,主要针对生产急需的方格簇、切桑机等蚕具。工商质监、税务、农业、水务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应职能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组织保障。

猜你喜欢

大竹县桑果桑枝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大竹县:强化社保基金管理 大力建设“满意居保”
大竹县:稳步有序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大竹县多措并举开展“护薪”行动
大竹县:扎实推进2021年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摘桑果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