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向海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大学生地学夏令营实录
2020-01-06鞠书彬王旭日
鞠书彬 王旭日
2019年7月6日至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燕山地学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15所地质院校的20名大学生齐聚北京,以中国基础地质研究的基地和摇篮——燕山地区为主要考察区,开展了为期8天的地质研学之旅。
道虎沟找化石
本届夏令营营长由本文第二作者担任。虽然夏令营活动只有短短的8天,但是老师们精心选择的考察路线和安排的研学内容异常丰富,而且穿插了爱国主义教育及才艺展示环节,不仅为同学们输送了充满正能量的知识盛宴和精神大餐,还提供了全面展示自身综合素质的多种平台。
7月6日,虽是周末,但肖桂义所长、任纪舜院士等地质所领导和各研究室导师代表纷纷出席了开营仪式。肖所长为几位夏令营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并介绍了地质所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科技处和人教处分别介绍了地质所科研概况和研究生招生培养政策。研究生导师也和同学们面对面亲切交谈答疑。这让同学们对地质所的雄厚实力和浓厚的科研背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体会。会后,任院士还为同学们签名题词,这可让大家受宠若惊。
朝阳鸟化石公园代表化石
次日一早,同学们整装待发,有组织有顺序地登上大巴车,向着夏令营野外研学之旅的第一站——河北滦平进发。盛夏时节的燕山格外美丽,一路上蓝天白云,水草丰茂。大多数同学第一次来到京北地区,都惊叹着“帝都”竟然有如此惊艳的山山水水。到达滦平榆树下剖面后,世界上第一只长羽毛恐龙的发现者——季强老师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了剖面观察要点。随后同学们边走边看,不断向季老师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都表示,虽然早就听说过热河生物群和大北沟组,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本文第一作者对此也深有感触,虽然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上了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地大的老师又多次介绍过这套地层,但缺乏真正的野外实地考察使笔者仍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这次近距离的观察,结合所学的地层学课程,使笔者对地层的划分、沉积序列的识别、沉积相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感悟。由于这里的剖面保护的很好,我们并没有带地质锤上山,同学们只在剖面底部捡到了几枚小型的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化石,但这还是让第一次自己独立采集化石的同学们兴奋不已。
滦平考察结束后,我们乘车来到内蒙古宁城县。姬书安老师带领大家考察道虎沟化石产地,参观了道虎沟古生物保护馆。馆内原地保存的地层剖面和原位化石,让同学们再次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姬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冀北、辽西地区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定义和化石面貌,带领同学们观察了馆内燕辽生物群的代表化石——蝾螈、昆虫和翼龙等。随后,老师们组织大家到保护馆东侧附近晚侏罗世地层亲自采集、观察化石,同学们仿佛淘金者般,在野地里“疯狂”地填满自己的背囊。
这一上午的“体力劳动”让山里的野菜也变成了珍馐美味,在餐桌上同学们相互介绍,借此机会使得来自四面八方原本并不熟悉的同学们也熟络起来。随后,我们驱车前往辽宁省朝阳市,到达了著名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这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宏伟壮观的地质长廊。以三维立体保存的早白垩地层中原位保存了很多鸟类、恐龙、离龙类和鱼类化石。姬书安老师到了这儿仿佛到了自己的主场,给大家科普了大量的恐龙及鸟类的知识,为大家详细介绍各类化石在热河生物群里所占的生态位置,又热情回答了同学们一个又一个刁钻的问题。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和感受了那些生灵活现、品相精美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理解从侏罗纪到白垩纪古环境变迁和生态环境演替。走在这里仿佛亲眼看见前辈们将厚重的石板之书一页页剥离,将这些化石“文字”呈现在后来人的眼前。
离开朝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锦州市。因为这里有本次研学最特别的一站——辽沈战役纪念馆。本次夏令营我们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这群年轻的共产党人在烈士纪念塔下面对党旗再次重温入党誓词。随后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纪念馆,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当属纪念馆顶层的《攻占锦州》全景画。走进这里仿佛身临其境,视觉效果伴随着环绕的枪炮声使得几位女同学都激动得掉了眼泪。通过对纪念馆的参观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辽沈战役作为三大战役的第一战对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程度,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世界和平与祖国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战争是如此的残酷,走在祖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铺成的和平之路上,我们更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智,为国家建设和地质事业添砖加瓦!
暂别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锦州海滨的笔架山,乘坐快艇踏上了登岛之旅。笔架山是一座近海的连陆小岛,因其状似笔架而得名。一路上,刘鹏举老师给大家讲解笔架山整座山基本都是由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岩石组成,可与之后考察蓟县的地层进行对比。笔架山是一个不仅有独特地质意义,而且景色也非常宜人的旅游景点。不得不说,站在这样一座小岛顶上还真有一些“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感觉呢。返程的时候海水退潮,岛与海滨竟然漏出了一条石子路来,这也是笔架山的特色之处。我们本来是坐着快艇来到岛上,这次却可以完全靠步行了,仿佛是走在《西游记》里面描绘的通天大道。季强老师虽是团队中最年长的一位,却带领大家从石子路走了回来。有些同学们甚至都跟不上他的步伐呢。看来地质工作锻炼身体、健康长寿一点都不假。独特的地质背景造就了独特的旅行方式,实在是有趣。
蓟县保护区剖面
带着仍未平复的激动心情,我们到达了地质院校实习基地——兴城。趁着同学们对这几天探讨生物演化的意犹未尽,地质所也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惊喜:往常都是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季强老师趁热打铁给大家做科普报告,好好讲一讲中生代的恐龙故事。虽说都是地质院校的学生,都学过古生物学这门课,但这样的科学大咖现场解说恐龙、鸟类演化主题盛宴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同学们被精彩的科普视频和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纷纷提问,问题的刁钻程度令带队的老师们都暗自咂舌,还好季强老师依旧应对自如。之后季老师又饱含深情的给我们介绍了自己对于科研的态度,并提了很多建议,具体到如何在研究中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如何应对来自同行的不同声音,这对我们这种研究生或者即将踏入研究生生活的同学们来讲是受益良多的。
首山顶部
漫步在兴城的龙回头海岸边上,脚下的浪花拍打在裸露的岩面,形成一系列的海蚀洞、海蚀崖。营长为同学们讲解龙回头海滨的岩石地层特征及海蚀地貌。七月的兴城海岸边正是游客们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大家不仅观察了地层、断裂,还领略了兴城海滨的魅力,正所谓地质人的“游山玩水”,“苦”中作乐。
离开海滨,我们来到首山森林公园。与其说这里是一座森林公园,还不如说是一座地质公园更准确些。第一次来到首山的刘鹏举老师十分的兴奋。刘老师告诉大家,首山主要出露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这套地层在天津蓟县的中上元古界剖面保护区同样保存,而首山的常州沟组与花岗岩之间的界面却保存得要比蓟县还要好。这绝对是本次夏令营的一大惊喜,也属实是这次游学路线设计的点睛之处。
兴城周边考察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秦皇岛市的角山长城。这里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第一座陡峻的山峰,坐落在燕山东南部,临近渤海,距离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只有三公里。沿着古长城,地面出露中生代的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岩,这套地层中的火山岩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往往成为陡峻山峰的主体。看来修筑长城的古人们在当时也都是“地质学家”啊。在营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在登山的途中认真观察了沿路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以及发育在火山岩中的各种岩脉。很多同学还是第一次登上长城,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帮新晋的“好汉”们都纷纷表示,这次夏令营活动太精彩,来得太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