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工程中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

2020-01-06刘东坤宋仕泽汪恒旭乔志明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浪涌电位雷电

刘东坤,宋仕泽,汪恒旭,乔志明,罗 钦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山东 济南 250031)

0 引 言

在通信工程设备防雷接地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工作认识存在误区,使得防雷接地抗干扰系统未能发挥出相应作用,间接影响通信工程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设备雷电侵入途径进行分析,针对性进行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主动消除雷电侵入风险,可保证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1 工作认识误区

1.1 工作理念落后

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理念落后,对通信工程设备防雷接地工作没有足够认知,使得防雷工作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设备运行安全性。

1.2 防雷接地系统不完善

部分通信工程进行设备防雷时,没有建构科学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使得防雷工作存在短板,无法保证通信设备稳定运行。

1.3 整体防雷接地意识缺乏

由于人员主观意识偏差,缺乏整体防雷接地意识,在进行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工作时,没有突出各个防护技术的融合,没有实现预期防雷接地工作效果。

2 雷电侵入途径

2.1 天馈线引入

雷电击中通信铁搭后,产生的高压电流会沿着天馈线泄放。由于天馈线与部分设备相连接,将导致部分设备受到雷击,影响设备运行安全。

2.2 交流配电引入

部分通信工程采取架空方式进行线路引入,但在交流配电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使得雷电引入,对内部通信设备产生物理损坏[1]。

2.3 直流系统引入

通信站内的很多设备都采取直流供电,一旦雷电沿着直流系统引入,将对通信设备产生巨大破坏,直接影响通信工作的安全性。

2.4 信号传输线引入

开展通信工作时,需使用大量通信传输线,雷电由信号传输线引入后,会对相关连接设备产生直接损坏。

2.5 接地系统引入

如果接地系统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当雷击问题出现时,将可能沿着接地系统引入,对相关设备产生直接损坏,影响通信工程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3 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原理及要求

3.1 设计原理

进行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时,应科学连接信号源地面与信号测量装置,确保模拟信号的面积、连接趋于一致,提高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进行继电器、驱动电机设备设计时,为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性,需保证设备分离独立运行。为将模拟型号与数字信号的干扰控制在最低,需设计相关地线,使得两者控制处于不同界面。

3.2 设计要求

进行通信工程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设计要求:(1)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应与机架的耐电压大于3 000 V,避免击穿、飞弧问题的出现;(2)机架高压防护装置设计时,应保证防护架与接地设备之间的绝缘电阻大于1 000 Ω,保证设备系统的整体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3)高压机架的防护接地设备,应与其连接端子的截面积大于35 m2;(4)机架高压防护装置设计时,应对相关线路进行金属绝缘防护,接地连接线的截面积应在6 m2以上。

在通信工程运行过程中,为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与质量,进行设备高压雷击防护设计时,为实现设备的防雷接地抗干扰要求,应对设计的防护技术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效果,进而根据试验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2]。

4 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要点

4.1 分流散流设计

接地工作的开展对设备防雷工作非常重要。高效可靠的接地系统,可提高雷电泄流的速度,缩短雷电产生电流、电压在设备仪器中的停留时间,有效保护设备仪器运行安全。

进行接地电阻设计时,根据接地体到接地设备的接地母线距离,计算接地表面与土壤的接地电阻,分析接地电阻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电阻材质、大小和技术方案,保证接地电阻可发挥出一定价值。

为实现分流散流设计工作目标,可进行散流电阻的设计,基于接地体向周边扩散20 m,分析覆盖土壤的散流效果。通过分析可知,影响散流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含水量。为降低接地电阻,应从接地体的最佳埋深、不等长技术、化学降组等领域入手,实现预期降低电阻工作目标。

垂直接地体的合理埋深,可将散流电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对垂直接地体的埋深数据进行设计时,应考量三维地网因素,三维地网指接地体的埋深与接地网的等值半径。处于同一数量级的接地网,应根据三维接地网的特点,选择埋深范围内的最大值,实现降低电阻的预期工作目标。

进行分流散流设计时,可合理应用不等长接地体技术。因为接地网中各个接地体之间存在埋深间距,而且埋深间距为接地体长度的2倍左右。若电流流入单一接地体时,受到接地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则会阻滞电流的流散。该种电流流散现象,即为不等长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基于不等长接地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有效解决单一接地体的屏蔽问题,提高多个接地体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接地体的散流电阻,实现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工作预期目标[3]。

4.2 等电位联结设计

为实现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工作要求,可合理应用等电位联结技术。等电位联结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部分:外部与设备之间的等电位、建筑物内部的等电位、等电位联结措施等。进行设备等电位联结设计时,基于通信工程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与等电位母排进行电气联结,或者直接与接地基准平面进行电气联结,设备中的用电线路将通过电涌保护器与设备外壳进行等位联结。例如,对银行机房的通信系统进行等电位设计时,采取M型等电位连接技术方案,避免设备运行过程中受到低频电流的干扰,保证在雷电环境下设备处于等电位状态下,规避雷电对设备的损坏。

4.3 接地与屏蔽设计

在通信工程设备运行过程中,为实现防雷接地工作要求,应进行正确接地与雷电屏蔽,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例如,用电设备的高压侧加装专业避雷针,避免雷电进入设备的低压区域而影响设备的运行安全。

设备低压侧进行接地保护设计时,需保证低压侧出线电缆的钢铠有效可靠接地,并设计多路接地,保证设备高效接地。例如,在通信工程设备运行过程中,需利用室外通信线进行工作,为避免雷电侵入,可在进线侧设计相应的雷电电涌保护器,避免交换机设备受到雷击而影响通信工程的整体运行安全性。同时,应确保避雷针独立引入大地,保证避雷针的接地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对微机设备进行保护时,为避免雷电沿通信信号线侵入设备,应对通信信号线进行保护,采取双绞层屏蔽电缆对通信信号线进行屏蔽处理,有效抑制雷电侵入问题。铺设通信信号线时,应将其与强电导向分开铺设,避免强电导线产生的电场谐波影响设备运行安全。例如,进行通信工程的设备仪器控制时,同时拥有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必须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若两者线路控制没有进行有效分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会相互干扰,而且会对设备产生严重损害,直接影响通信工程的整体运行安全性。

4.4 浪涌保护器设计

在通信工程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雷电侵入问题,将对相关设备、开关、继电器产生瞬态浪涌过电压,浪涌电压的出现会导致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下降,直接影响通信工程的整体运行可靠性[4]。

进行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时,为有效预防浪涌电压问题,应配备浪涌保护器设备。浪涌保护器采用等电位理论,将浪涌电流泄放到大地。浪涌电压出现时,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可以首先做出技术动作,开始对浪涌电流进行泄放,将输出钳位控制于截止电压,主动规避过载电压对设备的物理损害。当抑制二极管的放电电流逐渐上升时,使得充气式放电器端电压超过其点火电压,发生相关技术动作,同步开始泄放电流。此时,充气式放电器处于低阻状态,端电压仅为10~30 V,可避免长时间浪涌电压导致抑制二极管烧毁。

进行浪涌保护器设计时,不仅需要配置气体放电管与抑制二极管,而且需要配置压敏电阻、奇纳二极管、金属间隙等元件。通过融合各个设备的优点,进而发挥出浪涌保护器的工作效能,保证通信工程中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4.5 接地系统设计

4.5.1 TN-C-S系统

TN-C-S系统主要应用于区域变电所引线给用电设备领域,如通信工程设备用电时,为避免雷击风险,应根据设备运行特点选择对应接地系统。例如,用电接入前采用TN-C系统,在用电接入时进行重复接地,进而成为TN-S系统。通过对该接地系统进行分析可知,该系统中的保护接地线PE所连接的通信工程设备外壳在工程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带电,其中中性线N会带电,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当N线与PE线的引线均从接地体的同一位置引出时,应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得不同电气设备获得相同的接地基准电位点,保证设备整体接地,主动规避雷击风险,保证通信工程运行可靠。

4.5.2 TN-S系统

若通信工程设备用电运行过程中需在建筑场所内配置独立的配电所,为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性,则可应用TN-S系统,TN-S接地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通过对TN-S接地系统进行分析可知,在该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的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流通过,因此对应接入的设备外壳没有对地电压,使得该系统具有非常强的电磁适应性。出现突发雷电事故时,可快速切断设备电源,保证通信设备整体安全。若通信工程设备运行环境较为恶劣,频繁受到雷电侵入,则可应用TN-S接地系统,有效保证精密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5]。

4.5.3 TT系统

TT系统,即三相四线接地系统,该接地系统可在通信工程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工作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对TT系统进行分析可知,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不论三相负荷是否平衡,中性线是否带电,保护接地线PE线均不会带电,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也不会带电,可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当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则会导致设备带电,影响设备运行安全。为避免设备带电且受到雷电袭击,应利用残留电流开关设置为用电设备的保护装置,提高设备的整体防雷接地抗干扰性能。

在TT接地系统运行过程中,可有效保护设备与人身安全,而且该系统可取得一定基准接地电位,使得通信工程中的设备具有一定防雷接地抗干扰功能,保证通信工程的运行可靠性。

4.5.4 TN-C系统

TN-C接地系统主要应用于三相负载相对平衡的用电领域。在通信工程的设备运行过程中,三相负载相对平衡,则可合理应用该接地系统,实现防雷接地抗干扰工作预期目标[6]。

当接地系统的PEN线产生不平衡电流时,设备线路中可能会出现高次谐波,并在中性线上进行叠加,进而导致中性线带电,使得中性线的接地电位处于不稳定状态。该种运行条件下,设备外壳带电,会诱发雷电侵入风险。为保证通信工程设备的运行安全,应对设备的多种运行工况进行剖析,进而选择适宜的接地系统,实现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工作目标。

5 结 论

进行通信工程设备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时,为实现预期设计目的,应对设备运行与雷电侵入情况进行分析,依据防雷接地抗干扰设计原理与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技术方案,有效提高设备仪器的运行可靠性,为通信工程的整体运行铺垫安全基石。

猜你喜欢

浪涌电位雷电
一种实用的过欠压浪涌保护电路设计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浪涌保护器的运用
一种低成本带吸收电容的防浪涌电路
一种机载电压浪涌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雷电
基于STM32的非接触式静电电位测量系统设计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