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的体育思想研究

2020-01-06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评价

苏 玲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 第一附属小学,江苏南通 226004)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奠定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学生体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现状并不乐观。2014年我国中小学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自2010年以来稳中趋好,但肥胖率居高不下,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众多,但这一现象与体育教育紧密相关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当今体育教育中存在大量弊病:体育指导思想明确但执行中没有贯彻始终;教学内容乏味、脱离实际;对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等问题。就这三个问题,陶行知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涉及,其超前的体育思想也是体育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

1 “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

1917年陶行知留美返国后,提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本”。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他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时,又明确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并规定了五条培养目标:“健康的体魄,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对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1926 年陶行知先生总结了各校的教育经验,在《我们的信条》一文中提出: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健康第一成为构建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的前提,“因为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 他的这些可贵的思想主张与我们今天正在提倡的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是高度一致的[1]。“健康第一”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而是需要学校体育改革高度关注的“价值内核”,因为它对学生成长影响是多方面的、多维度的和多元化的。

2 科学制定体育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陶行知在教育目标方面提到:“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课程教学改革强调目标的引领,现在的体育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有西方的运动,在能够达成预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往往选择的内容较多,面较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例如:水平-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预设“在游戏中进行多种跳跃的练习”,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平时接触的比较少的跳跃内容进行教学的组织(集体开合跳接力游戏、十字跳游戏、障碍跳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仅要让学生做,还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说完做完后还要有恰如其分的评价,要让学生知道展示不仅仅只是表演,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收获的情绪表现,要学会观察和审美的方法,要知道自己哪方面是得到大家肯定,哪方面又是需要努力改进的。当然,我们还可以改变通过障碍的方式,由单个的形式向合作的形式转变,比一比在通过的过程中,哪一小组的学生互帮互助了。其实只要老师肯动脑子,再枯燥的形式我们都可以转变得丰富多彩,因为学生天生好动,而我们正是他们的设计师,在他们最喜欢的课上始终都是我们陪伴着,还有谁能比我们更了解他们。关键是要愿意多想,愿意多尝试。

3 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做合一”“生活既是教育,社会既是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2]。他指出:“教育中要预防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灭,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则是只管教,忽视学生兴趣,不注重学习者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跟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习者灌输成烧鸭。”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一味死板的按照应试要求上一些枯燥乏味的单一身体素质练习或者避免损伤的队列队形练习。这是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重要原因。在育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有掷手榴弹、攀绳索、爬竹竿、跳高、跳远、跳绳等等,有的学生还动手架秋千,踏毽子,及到附近的温泉学游泳,更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3],使体育教育生活化。

4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出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终身体育亦是如此,所以评价学生的体育的指标不是简单的一个分数便了事,而是要用发展性、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基于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与学生的未来。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这些都是片面的评价造成与学生真实能力相去甚远。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成绩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评价形式主要是理论与技能考核,评价内容多侧重纪律表现与最终技能成绩优劣。这样忽略了体育学习过程的考查,不能全面掌握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度,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仅会打击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能会阻碍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个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这里包括:学生上课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的进步程度、知识与技能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好的评价结果能极大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5 小结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甘当骆驼”的崇高精神,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他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把握生活体育项目特点,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奠定坚实基础。他远见卓识的体育思想给后人留下丰富而珍贵的遗产[5]。研究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评价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想与“剑”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