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更美丽
2020-01-06夏青
夏 青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2020年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笔者认为该方案在评价机制、量化美丽、农村特色三方面有创新点,但在生态良好方面有憾点。如何依托创新点完善憾点,让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更美丽,值得思考。
1 评价机制
本方案的评价主体是承担第三方评价机构职责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具有权威地位和多领域专家队伍,最有能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做出公众信得过的评价结论。本方案的评价对象是面向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强调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以5年为周期开展2次评估。值得注意的是,评估结果不进行地区排名,不作为政绩考核内容,只为引导各地区落实和推动工作,助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但是,只要公开评估结果,而且是量化结果,就是让人民知情,就会显现让人民说话的威力。中央部委发文、中国科学院评价、人民监督的机制,是一种创新,非常难得,不仅能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更重要的是,用人民心里的那杆秤称出当权者建设美丽中国的情怀和方法是否对路,从而督促各级官员时时不忘初心。
2 量化美丽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意在量化美丽。根据以人为中心的三大环境要素和综合生态系统质量要求,并最终聚焦于人居环境的理念,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包括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的5类指标,并分类细化提出的22项具体指标。关于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共有11个指标:3个空气指标,3个水体指标和5个土壤指标。空气指标包括影响公众健康的PM10和PM2.5,以及空气优良天数,这对已初见成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聚焦细颗粒污染,抓好工业治理、交通治理、农业治理、散煤治理和能源结构逐步调整都有目标导向意义。3个水体指标:一保饮用水,二保III类水,三减V类水,这意味着全国各类分功能达标水域将不分功能地实现人饮用、水生生物平安两大目标,为美丽中国设计了与欧美相同的净水目标,将出现替代分五类功能水质标准的新标准。这又是一个目标导向。5个土壤指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强调安全利用,而不是一味治理重金属等特殊污染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也是突出安全利用,可以区别不同利用目的采取不同利用方式,而不是一刀切的治理模式;农膜回收率和化肥、农药利用率,是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实现精准治污。这5个土壤指标保证了土壤使用功能与污染防治辩证的统一,可以大大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投资效益,促进土壤质量提高和有效利用。这11个指标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气、水、土环境治理正确定位,聚焦公众健康,融合生活、生产、生态,让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带来三生共赢,与人民将要享受到的生态福祉紧密相连,目标导向突出。
3 农村特色
人居整洁类6个指标中有3个是城市指标,3个是农村指标,最出彩的是3个农村指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突出了卫生目标,体现厕所革命的深入开展需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率,体现了城市与农村污水处理的差异,明确指出农村污水处理应走回田之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目标则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目标相同,共同抓无害化处理率,差异体现在农村与城市条件不同。把农村卫生厕所与生活污水处理综合利用相结合,能真正体现农村特色。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来源是厕所的黑水和黄水,因此抓农村厕所卫生化就是源头控制;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综合利用,就是利用污水中的氮和磷来提升土壤质量。这两个指标端正了农村污水从源头到排放的控制理念。厕所革命必须以人性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如果厕所污水不与污水处理厂正确相接,就没有卫生,更没有综合利用,更重要的是没有体现厕所革命的含义,这两个指标回答了厕所革命应该给农村、农民、农业带来什么变化的问题。城市、农村相同的生活垃圾处理率指标,在运行条件不同的农村和城市会产生不同的推进模式。城市生活垃圾运输和处理都有运行费,农村则缺少运行费,但变废为宝的理念在农村比城市更容易实现。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变废为宝的技术更适合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能够维持的关键就在于节约运行费。厕所革命、沼气化,只要和废水处理综合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相结合,就能实现可持续。这3个农村指标,表现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改变了当前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与城市无差异的技术路线,但目前亟须颁布与这3个指标理念相同的配套污水排放标准,体现不是盲目提高污水排放指标限值,而是追求提高污水综合利用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4 生态憾点
面向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新目标,需要对根本好转进行指标界定。目前仅有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水土保持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5个指标,覆盖面侧重生态领域,缺乏整体导向性。建议在对温度、湿度、大气压、逆温层数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增加雾霾事件控制率和PM1指标;增加生态流量保证率和更直接反映流域生态调控能力的指标,如地下水污染区減少率,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规定标准达标率等;建议舍弃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指标,因为此指标量化有难度,区域间也不可比,区域开发程度的差异性和特殊保护对象的必要性,决定了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的高低,这可以强制执法,但不宜列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指标体系中唯一有全国量化达标要求的是水环境指标,应留有余地,建议将水环境目标改为III类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较现状提高15%,辅以重要功能区消灭劣V类水,这更具操作性。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在评价机制方面的创新,是突出亮点,把中国科学院的评价结果公之于世,给广大公众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机会,依托创新点完善憾点,一定能制定出更加完善、美丽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