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易门县狮子山矿深部“飘带矿”找矿前景浅析

2020-01-06马志伟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狮子山落雪褶皱

马志伟

(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4)

狮子山铜矿床赋存于褶皱NW翼的因民组中含长石石英砂岩地层、落雪组白云岩地层和鹅头厂组碳质板岩与白云岩互层中,属于“沉积-改造型”矿床。飘带矿是狮子山矿重要矿体群之一,分布于狮子山矿倒转背斜NW翼次级背向斜褶皱中,位于矿区西部,呈薄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状展布。矿体随次级背向斜分布,形似飘带,产状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矿体向下延伸稳定,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矿区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浅变质岩系,由老到新依次为因民组、落雪组和鹅头厂组,地层之间呈整合接触关系。由于受到区域上多次构造作用的影响,上述地层在狮子山矿区出露不全。其中,鹅头厂组只出露一段,岩性主要为薄—中厚层状黑色炭质板岩夹白云岩透镜体或互层;落雪组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从上到下分为三段,第一段岩性整体上为薄—中层状浅灰、灰黄色硅质白云岩夹砂质白云岩,第二段岩性整体上为灰白色中—厚层泥质白云岩,皆是狮子山矿区“飘带矿”的主要赋存层位,第三段岩性整体上为青灰色硅质细—中晶白云岩,为狮子山矿区“①号主矿体”赋存层位;因明组岩性主要为紫红、灰紫色薄层状泥沙质白云岩与板岩或白云质板岩互层及紫灰、灰紫色板岩与肉红色粉砂岩互层,为含铜层位之一。

1.2 构造

矿区地处绿汁江深大断裂东侧10公里,受断裂构造长期活动及东西向造山挤压作用等影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样,褶皱、断裂构造发育[1]。狮子山复背斜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为矿区主要构造,分布于北西-南东向主断裂的东侧。

(1)褶皱:狮子山铜矿床总体上由狮子山背斜控制,该背斜为一轴向北东50°~60°,向北东倾没的紧闭倒转倾竖复合褶皱。背斜核部地层为因民组紫红色凝灰质、泥质、白云质板岩,两翼分别为落雪组白云岩及鹅头厂组黑色碳质板岩。该背斜形态十分复杂,北西翼地层走向为NE30°~60°,倾向SE,倾角较陡,为65°~80°;南东翼岩层走向NE40°~50°,倾向SE,倾角为65°~80°。倒转的北西翼由四个次级的背斜和三个向斜组成,均向北东倾伏或扬起,倾伏角(或扬起角)大致与狮子山背斜一致。在褶皱转折端附近,还分布一系列微型褶曲。这些褶皱的转折端、层间断裂与配套的节理裂隙是成矿的有利场所。

(2)断层:狮子山铜矿深部断裂发育,主要为NE向和NW向断裂以及深部隐伏断层,其中①NE向断裂是矿区主要断裂体系,由一系列走向为NE25°~80°的压扭性层间断裂组成,为矿区的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矿体富集与NE向断裂密切相关,飘带矿在改造成矿期沿NE向层间断裂进一步加富。其中:Fl4、Fl3为NE向断裂的主干断裂,断裂破碎带及旁侧节理裂隙中铜矿化及硅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强烈,热液活动明显,说明该断层是成矿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它对矿体的形成及空间展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②NW向断裂则是矿区另一组重要断裂,该组断裂面较平直,力学性质为左行扭压性,上盘上升。该组走向NW35°~45°,倾向SW,倾角40°~45°,部分断裂倾向NE,倾角65°~80°。按其与成矿关系划分,该组断裂为成矿后的断裂构造。由于左行剪切作用,主矿体和飘带矿体在17~19中段依次被切断并发生明显位移,下盘向SW方向斜落,上盘向NE方向上升,破坏了主矿体和飘带矿体的完整性;③深部隐伏断层:深部隐伏断层规模较大主要为Fy2断层,在井下十六中段(标高1187m)、十七中段(标高1137m)和十八中段(标高1087m)坑道及深部所有钻孔均揭露、控制了此断层。该断层沿走向长达约550m,切断了矿区鹅头厂组、落雪组、和因民组地层,走向约为NE70°~SE60°,倾向SE~SW,倾角30°~54°(平均约39°)。断层上盘为落雪组和因民组地层(局部与因民组地层呈直接接触),下盘为鹅头厂组和落雪组地层(局部与鹅头厂组呈直接接触),空间上走向断距约为40m~134m,(平均为99m),地层断距约65m,为一条压扭性逆断层,使矿体、地层在走向、倾向上皆发生了错动,破坏了矿体空间上连续性,使得矿体形态较为复杂。

2 矿体特征

根据以前多次勘探的成果资料显示,狮子山矿飘带矿矿体主要在落雪组青灰色白云岩、灰白色白云岩及灰黄色泥砂质白云岩中富集。矿体整体走向总长超过800m,深大于1300m。矿体整体沿地层分布,受褶皱应力作用而褶曲,平面形态形似飘带,空间形态呈褶曲板状;走向长度较短,延深较长;矿体上盘为因民组紫色板岩,下盘围岩及矿体夹石为落雪组青灰色白云岩和灰白色白云岩,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石英,少量长石、黝帘石等,有用有益元素为Cu、S,含量较微。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化、碳酸盐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等。围岩与矿体呈整合接触。

3 控矿因素分析

3.1 地层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狮子山矿飘带矿受落雪组一段、二段地层岩性控制,矿体赋存于主要赋存在落雪组一段泥质白云岩和落雪组二段浅灰-灰白色白云岩中,落雪组白云岩能干性强,易发育脆性断裂,形成较多裂隙空间,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通道,流体更容易与碳酸盐岩发生交代作用,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

3.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矿区扬子古陆边缘昆阳裂谷武定-易门-元江裂陷带中段的近SN走向的易门裂陷盆地中,受东西向的挤压力作用南北向构造体系发育,期地质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狮子山倒转倾竖褶皱,构造形式总体看来,以NE向断裂构造为基底,叠加了NW断裂以及深部隐伏等多期次构造,狮子山矿飘带矿受狮子山背斜控制明显,分布于狮子山矿倒转背斜NW翼次级背向斜褶皱的落雪组白云岩中,矿体,受褶皱应力作用而褶曲,矿体随次级背向斜分布;NE向断裂是矿区主干断裂,形成时间最早,断裂破碎带及旁侧节理裂隙为成矿热液运移的提供了通道,它对矿体的形成及空间展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是矿区的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飘带矿矿化富集与其密切相关,NW向断裂则形时间位于NE向断裂之后,由于左行剪切作用,飘带矿体被切断并发生明显位移,下盘向SW方向斜落,上盘向NE方向上升,破坏了矿体的完整性,Fy2深部隐伏断层则位于矿区十六中段以下,为最近一次地质勘查工作控制的断层,规模较大,为成矿后构造,主矿体和飘带矿体皆被其错断,使矿体走向、倾向上皆发生了错动,破坏了矿体空间上连续性,使得矿体形态较为复杂。

4 飘带矿矿体赋存规律

狮子山矿飘带矿受狮子山次级背斜的NW翼控制明显,矿体主要赋存在狮子山背斜NW翼次级背斜的的落雪组白云岩中,落雪组中NE向层间构造和少量切层构造以及其中的节理碎裂部位硅化蚀变强烈,是飘带矿体的主要赋存空间。飘带矿除了受落雪组一段、二段地层岩性控制外,受狮子山背斜NW翼及其次级背斜中落雪组一段与因民组接触断裂、落雪组一段与二段的接触断裂控制明显,为飘带矿的主要导矿构造,落雪组二段浅灰色-灰白色白云岩,落雪组一段灰黄色泥质白云岩中的层间构造和其旁侧的节理裂隙以及少量落雪组中青灰色白云岩中的层间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落雪组一段、二段中的层间构造及其蚀变带中为为富矿脉的主要赋存部位。

5 深部找矿方向分析

综上所述,狮子山矿飘带矿受落雪组地层控制较为明显,矿体随次级背向斜分布,形似飘带,产状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矿体向下延伸稳定,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体在以下方面:

(1)狮子山矿深部35~70线间Fl4断层、控制狮子山背斜NW翼的次级背斜的边界断裂、落雪组中NE向层间构造和少量切层构造以及其中的节理碎裂部位。

(2)深部较大隐伏断层Fy2,为一条压扭性逆断层,使矿体、地层在走向、倾向上皆发生了错动,飘带矿体中心位置也随之改变,推断飘带矿矿体中心位置在矿区45线附近。

猜你喜欢

狮子山落雪褶皱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落雪
雪季
故宫落雪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狮子山
落雪的晚上
明天更美好
一点褶皱
复杂褶皱构造分析与找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