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评《水工程文化学》
2020-01-06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俞 梦(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水资源不仅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也是地区的战略性经济资源,要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缓解当前因水资源缺乏、开发不合理等造成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问题,就要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性指导。水资源科学发展观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树立的科学发展观,能够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指导。由董文虎、刘冠美著写的《水工程文化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17年7月版)一书旨在推动水文化建设、促进水文化学科构建与发展。该书从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出发,为水工程文化构建了基本理论框架,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水工程文化的运用和现代水工程理念的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因而引发了水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满足人类长期发展需要的一系列思考。总览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发展价值论出发,探究实际意义
水资源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坚持水资源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开发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索取与再生相结合,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水资源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发展价值论出发,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充分确立并彰显人的主导作用和人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求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价值向度,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类社会才能依靠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元素和创造的基本条件,继续生存和发展;此外,水资源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价值论还要求能够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使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社会价值向度得以充分展现。本书从发展价值论出发,充分解析了当前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现象,将对水工程的研究上升到精神的水工程文化层面,用全方位的视角介绍了水工程文化“形、意、质、域”等基本内容,探究了坚持水资源科学发展观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从认识论入手,系统认识水工程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真正聚焦于实际运用。水资源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科学认识,最终要落实到解决现存的水资源浪费、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落实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层面。而要推动水资源科学发展观的应用,首先要对水资源和水工程文化的相关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本书从认识论入手,为水工程文化构建了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学科范式。一是在本书的第一章总论部分,深入辨析了文化学、建筑文化学、水工程文化学等基本概念,并由此明确水工程文化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二是从“点”“线”“面”“体”等多维视角,介绍水工程的“形、意、质、域”等核心内容;三是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了水工程文化的建构和体系的组成部分,并总结了水工程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等区域特征;四是从历时性视角出发,对中国水工程文化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水工程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路径奠定了基础。
三、以发展方法论为指导,推进水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水资源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法论。因而以水资源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将水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置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统筹好发展的全局,借助唯物辩证法,坚持发展重点论和发展均衡论,抓住发展的重点,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书在把握水工程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分析水工程文化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现代水工程理念、探究水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的新模式。此外,还认识到发展与代价之间的辩证统一,没有代价就没有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代价,因而要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就要处理好代价与发展这一对矛盾的关系,充分保证水资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总而言之,全书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方法论等角度,对水资源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哲学解析,坚持水资源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掌握研究水工程文化的实际意义,对推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