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价值及路径探析*
2020-01-06于华珍
于华珍 李 慧
(1 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2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前言
自2013年2月首次提出“研学旅行”以来,江西景德镇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依托特色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发展旺盛。2018年江西省公布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在景德镇就有4个,分别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直升机科技馆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其中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还被列为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景德镇功夫小瓷、皇窑等景点与陶艺培训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整合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积极投身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建设中来。
1 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的价值
(1)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当下发展的趋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灿烂的陶瓷文化使得景德镇市成为国内外陶瓷文化爱好者的旅游目的地。景德镇陶瓷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对景德镇旅游具有重要意义。离开文化发展旅游,旅游就没有了灵魂;依靠旅游推广文化,文化才能依托载体,发展地越来越好。而研学旅游,恰恰就是文化与旅游二者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契合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最好体现。悠久的独具特色景德镇陶瓷文化,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慕名而来景德镇研学旅游,其中不乏爱好者通过研学选择留在该城市长期创作、生活,成为了一名“景漂”或者“洋漂”。
(2)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悠久的制瓷历史。景德镇有着资源丰富、体系健全的陶瓷文化研学优势,是开展研学旅游的源泉。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古镇,因瓷兴市、以瓷立市,且至今仍保留着国内外最丰富、最独特的陶瓷文化遗址和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并以瓷器而闻名于世。有着悠久陶瓷文化的景德镇在开展陶瓷文化研学旅游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是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31家国内都市媒体评选出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并具有陶瓷高等、中等、职业等多层次、完整陶瓷教育体系及强大陶瓷教育能力,拥有包括国内唯一、百年历史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等院校,以及陶瓷中专、技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陶瓷类的高校毕业生近万人,培养各类蓝领陶瓷技术工人约5 000人,提供了丰富的陶艺师资源。同时还包括景德镇市实验学校陶乐园等一大批涵盖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陶艺培训、实习基地等。目前,景德镇市大大小小的陶瓷研学基地达200多个。
此外,无论是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窑民俗博览区还是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文化创意街区等都成为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开展的理想场所。
(3)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应广泛传播。通过青少年的文化研学可以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效果,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通过釉上陶瓷彩绘、手工拉坯教学等多样的研学方式,使青少年手脑并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以文化研学旅行为代表的新型旅游业态开发,不仅推动了陶瓷文化传播,促进了优秀陶瓷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展,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2 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存在的主要困境
虽然研学旅行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试行,但如何发挥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优势,在开展研学旅游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承接机构来看,研学目标和效果偏离预设,服务管理能力与水平欠缺;机构间各自为营,协调合作不够。随着景德镇文化研学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借助研学政策转型开展文化研学教育。目前,景德镇已承接过研学旅游的陶瓷文化机构有皇窑、功夫小瓷、文心社、三宝蓬、湖田瓷社等,其研学旅游模式、方案、实施路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无论是从制度、资源、设施等外在条件,还是师资力量、实施效果等都缺乏系统性和整体规划,在实践中势必会导致盲目、零散、冲突、低效等问题。
(2)从学校层面来看,对文化研学的重要性与意义还认识不够,文化研学前陶瓷文化的知识宣传不够,对文化研学教育过程的监管也不够。不少学校并未将文化研学旅游纳入学校课程建设,而是过于依赖旅游公司开发的文化研学旅行项目,双方并未有太多的沟通协调。那么,在完成目标、考核学生体系等方面是否会呈现一致性呢?据调查,旅行社对于研学旅游,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是否具有吸引力,在实施过程中,承接机构可能更多地倾向于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至于通过文化研学旅游是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契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则考虑较少。
(3)从有关机构部门来看,针对性的机制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备。比如评价体系还不健全、缺少监督机制、缺少问责机制等。在研学旅游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或者组织者还是按照自己对研学旅行的理解开展工作。如何纳入学分、在综合素质评价并不完备的阶段,还不是非常系统化。难以监控研学旅行评价的质量;难以维护研学旅行评价的信度。概而言之,无论研学旅行与学校教学计划结合有多深,课程建设得如何丰富,缺少监督与问责机制,研学旅游实施质量就缺乏了保护伞,形同虚设。研学旅游究竟是以什么为本质,以什么为考察标准,并未有统一规定。有些地方只注重旅游而忽视文化研学,或者将其视为“放风课”,“玩大于学”。至于如何“研学”,如何将“研学”与“旅游”相融合,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好、承接机构也好,家长或老师也好,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
此外,经费方面也是影响研学旅游开展的重要方面。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地方所需经费主要是通过家长、政府、学校、社会等途径筹集,而对于一些财政状况并不很乐观的地方政府或者学校来说,要拿出余钱来支持研学旅行这一额外开支也存在困难。
3 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效果的路径
通过整合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以青少年陶瓷文化教育为导向,推动景德镇研学基地建设,研究有效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实施路径,进一步规范景德镇文化研学旅游市场,从而推动景德镇研学旅游市场的发展。
(1)围绕青少年为中心,实现承接机构、研学基地、学校间的协调沟通,提升机构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应该依托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理陶瓷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2)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在研学旅游中对学生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研学前的陶瓷文化教育;完善研学内容的设计;发挥研学教育的核心作用,加强对研学教育过程的监管,实现校内外教育的协调发展与融合。把握研学与旅游的关系。在旅游实践的过程加强研学体验,“寓教于乐”实现课堂拓展到户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院所等对外交流机构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形式的国际研学。比如,景德镇陶瓷大学通过与人民网合作,策划举办了境外“景漂”艺术家作品展,积极拓展国际研学渠道。具有陶瓷教育功能、科研能力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等高等院校应鼓励教师等科研人员在理论层面加强政策解读,形成完善的科研理论系统,更好地为陶瓷文化研学旅游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3)研学旅游是集教育、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开展研学旅游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景德镇陶瓷研学旅游的目标,找准定位;完善研学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体系以及研学后的总结与评价反馈机制;加强研学旅游的问责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