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20-01-06田梁
田 梁
(江西省上犹中学 江西上犹 341200)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展开中,除了校内教学之外,还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指在校内体育课堂之外,闲暇时间里组织学生们展开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将体质健康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不难看出,现阶段在课程内的体育活动,由于练习的模式相对比较固定,同时方式过于保守,现有器械也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们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同时也无法对学生们的体质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因此,要保证体育运动可以与课外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可以对学生们的身体素素质起到良好的锻炼和强化效果。
一、锻炼场所的丰富性有利于做好前期准备
课外体育活动在组织和具体展开中,由于不会受到学校内部操场或者是体育馆等场地的限制,所以其自身的丰富性有明显的增强。这种形式下,可以引导学生们以自己的生活习惯或者是运动方式等,来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满足自己的运动需求。比如对于部分学生的居住地而言,如果附近有公共的健身广场可以展开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广场的场地不仅非常大,而且有很多方便的健身设施,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系列活动支持。部分器材可以直接通过就地双腿来摆动实现模拟步行,还有部分器材可以对学生的腰部柔韧性进行训练。除此之外,部分健身器材还可以对学生们的手臂进行拉伸或者是压腿推拿等。这种形势下意味着居住在健身广场附近的学生可以直接在健身广场进行锻炼,或者是自己在家里面进行体育活动。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打乒乓球或者是羽毛球,可以在可以选择提供羽毛球场或者是乒乓球场的广场进行打球运动场所。具有非常明显的丰富性特征,对学生们在练习时的兴趣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发效果,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1]。由此可以看出,课外体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中,有利于打破传统形势下体育锻炼场所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方便条件。让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可以逐渐养成学生们主动锻炼的意识,以此来保证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强化。
二、锻炼频次的高频性有利于为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通常情况下,由于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们在体育课程的课时安排上相对比较少。如果学生们只是单纯的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运动,那么很有可能一周或者是两周进行一次,整个间隔时间会达到5天左右,长时间的训练周期不仅很难保证训练效果,而且很容易导致学生们的参与性越来越低。但是课外活动与其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只要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有一定的兴趣参与其中,就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适当增加运动的频次,这样运动时间就会有所缩短,运动的效果也可以得到强化[2]。比如以慢跑来进行分析,由于慢跑时学生们的眼睛会直视前方,同时背部会处于挺直和放松的状态这种锻炼方式,能够避免学生们长期使用眼睛。同时还可以矫正学生们由于长时间坐姿不正确等引发的肩部或者是腰部酸痛等各类问题。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演变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呈现出效果。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将慢跑设计成每天课外15分钟,这样不仅能够对自己的用眼习惯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改善,而且还能够避免自己在站姿和坐姿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体质能够得到强化。
三、锻炼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保证体质健康
学生们在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其自身的自我独立性越来越强,对各种不同事情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学生们,对运动的喜爱程度相对比较高,但是并不是很喜欢上体育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课内体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中与教学常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课外体育与运动可以打破该限制影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户外拓展活动,“撕名牌”或者是“野战”等都是目前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课外拓展运动。在拓展活动实践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在拓展活动时可以利用赛跑接力的方式,学生们在对该活动进行参与和完成时,就是在进行跑步练习。课外活动的整个训练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有趣性,对学生们而言更加方便。课外活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学生们自己发起,所以学生们会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进行运动。比如同样是对腰部力量进行训练时,如果是课内体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中通常都是以仰卧起坐为主,而课外活动则可以利用很多方式,比如可以去专业的健身房,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健身器械来进行锻炼,或者是自己在家里根据特定动作进行锻炼等。因此,学生们在参与课外活动时,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强身健体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中,与课内体育活动进行对比时发现,学生们在参与时大多数都是自主参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够对学生们的体质健康起到良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提高对课外体育活动展开的重视程度,对学生们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