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6曾淑萍
曾淑萍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 四川达州 635000)
高校思政教学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接受多方文化熏陶,自主意识强,崇尚自由、平等,不愿意家长、教师过多干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思政工作开展难度大。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应用心理疏导,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态度及道德品质等信息,让思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提升思政工作成效。
一、心理疏导的内涵
所谓心理疏导,具体指对于被疏导对象思想、精神方面的疏通、引导,广义层面上,心理疏导是指采取一定手段,对于人心理、思想进行有效引导,纠正人们的认知错误,提升其心理抵抗力,改善心理状况状态的方法。
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应用心理疏导,思政工作者应该基于人类心理学知识,通过有效沟通,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负性情绪和负性能量,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助力思政工作,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具体来说,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应用心理疏导,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道德方面。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展开疏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改正,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友善、真诚、诚信、宽容的美好品德;②学习方面。心理疏导融入高校教育课堂,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制定学习目标,认真学习,通过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等,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明确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激发其学习动力;③情感方面。大学阶段,学生们的爱情渐渐萌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寻求与对方在思想观念、信仰、理念、追求的抑制,将心理相融、心灵美好、情操高尚作为择偶的标准,态度严肃认真,行为正确合理,切不可因一时好奇、追求刺激、跟风攀比、寻找心理慰藉、排解内心孤独等理由步入恋情,而且,在恋爱时,切不可荒废学业,平衡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不可沉迷恋爱,耽误学习,一段好的爱情,是彼此携手前进,共同进步的;④人际交往方面。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不再局限于班级、专业乃至是学员,学生会、社团等给了学生扩大交际圈的平台,学生应该踊跃参加,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社交技能,在一个群体中,学会倾听,干预表达,学会换位思考,有同理心,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发现别人的优点,在宿舍中,引导学生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早出晚归时,动静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室友休息,与室友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出门在外,多给父母打电话,进行情感交流,关心父母,让父母了解自己的近况;⑤就业方面。高校学生毕业之后就面临着就业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找准自己的就业放心,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根据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发现自身不足,加以弥补,热爱自己的专业,构建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强化内在学习动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参与各类职业技能考试,为就业增添砝码[1]。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应用
(一)将心理健康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程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在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时,应该融入心理健康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思政工作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知道何为高尚的品德,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包含着一些道德成分,涉及到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关注,让学生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均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展开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活动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具体如下:①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针对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就业问题等,开展专题讲座,对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扰,适应大学生活,努力学习,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会、社团等应该联合起来,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学院篮球赛、歌咏比赛、健美操大赛、书画比赛、轮滑新生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放松身心,释放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③建立心理疏导网络平台。高校可建立心理疏导QQ 群、微信、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送一些积极、健康的讯息,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前往进行心理咨询,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疏导[2]。
(三)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综合素养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言:“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是学生们的榜样,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传身教,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教导学生,助力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予以学生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心理诉求和价值理念,帮助学生以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消除困扰,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方针,大学作为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尝试着与社会接轨,其个性特征会逐步鲜明,所选择的道路可能会决定一生行走的方向。在这一情况下,高校必须关注思政教学,以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使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会出现很多的困扰,将心理疏导融入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构建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