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专题教学 提升课堂质量

2020-01-06胡顺田陈善芬

科学咨询 2020年47期
关键词:解题内容思想

胡顺田 陈善芬

(1.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 重庆 401147;2.渝北区龙塔实验学校 重庆渝北 401147)

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以数学课本中某一节或某个知识点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实施课时教学计划,完成整个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或重要解题方法,仅按课时计划执行,既显得零散,又无很好的效果,更不能体现前后知识的有机关联。因此我们有必要实施专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我自己开展数学专题教学作一些初步介绍。

一、专题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初中数学有四个部分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将四部分内容划分为29章,每一分册中都有所体现,有些知识显得有些孤立,知识间存在一些断线。为了让相关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如在中考总复习阶段,为了让学生对初中几何知识综合应用,并对初中几何解题中辅助线作法有更深入的领悟和掌握,提高几何计算与推理能力,可以设计一个专题《初中几何计算与证明常见辅助线的作法》,引导学生回顾常见辅助线作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

(二)有利于突出重难点

对于教材中规定的重点知识或章节内容,或难点部分,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加强练习,强化学生应用意识,实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为《图形认识初步》,要求学生会进行线段、角的简单计算。就教材而言,没有一个规范的例题供学生仿照学习,如果让学生自由发挥,将会导致大部分学生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为学生后继学习几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在教学本章时,我设计了两个专题《线段计算专题》《角度计算专题》,第一个专题为第二个专题奠定了较强的基础,学生学会了分析的方法和逻辑推理,他们可以在专题一的基础上类比学习角度计算的推理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强化解题方法与技能

在课堂上,学生虽然了解、认识、理解了相关知识,但往往就向家长说:“我听懂了的,就是不会做题”,体现为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较差,故有必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专题搞专题教学,如《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专题》,强化解题方法,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

(四)有利于全面渗透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课程数学思想常见的有: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函数思想、优化思想、符号思想。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这些数学思想,并在解题中逐渐掌握,既需要随着新知学习过程中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慢慢了解、应用,更需要在专题教学中全面渗透,如在初一年级上教学数轴时,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但对其灵活运用层次不高,有必要设计《数轴中的动点问题》继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五)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通过对专题内容的优化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及反思改进,要求教师更加认真钻研业务,更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更加潜心研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及规律,对教材体系也更一目了然,驾驭教材的能力更强。如老师在研究几何综合证明与计算中的隐形回中的线段、周长或面积最值问题时,不仅要求教师对几何知知综合运用如何考察做研究,还要研究几何画板制作相应图形,通过动态图形来构建思维,分析图形的原理,提升了教师现代技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这过程中既成长锻炼了能力,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二、专题类型

常见的专题类型有三种:代数型、几何型、代数与几何综合型,教师在设计专题内容时,可根据自己预定达成目标而确定。

三、专题内容选择

(一)重点知识

对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重点章节或重点知识点,为达到强化基础,巩固提升,培养能力,可适当根据自身班级需要确定专题名称,进行专题设计。

(二)难点知识

对于课程体系中,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教参拟定的难点部分内容,可根据实际编写专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强化训练,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扫清过程中的障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典型解题方法和技能

数学解题方法种类很多,如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穷举法、表格法、建模法、消元法、降次法、图象法、类比法、比较法、放缩法、倒数法、整体代入法、配方法、常量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换元法、验证法、特殊值法、排除法、拆项补项法、建系法、平移法、翻折法、旋转法、对称法、分割法、补形法。有些方法和技能学生在小学已有初步认识,但是表象,不能灵活运用,提高解题技能,在中学数学中还应通过专题教学,让学生深刻领会,并能应用于解题实践中去。

四、专题教学的特点

(一)综合性

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关联。以问题为核心,打破章节结构,站在全方位、全视角的层面设计出专题,以体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展示数学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有效性

通过开展专题教学,能够较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分层次实施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成,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增强学生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灵活性

专题教学可以跨越章节体系,超越教材束缚,方法选择自由度更大,机动性更灵活,如《阅读理解专题》。

(四)研究性

专题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突出主题和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五)开放性

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作为载体,引领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其教学路径是发散的,体现了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五、如何开展专题设计

(一)把握好三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师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研究大纲的要求,各部分知识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相互间的关系,每一专题设计教学要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为整个初中教学服好务。

2.针对性原则

教师要认真研究考纲,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要盲目地为搞专题而设计,不要流于形式,应体现为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目的性原则

教师除了要认真研究考纲,还要认真研究中考考题,每年中考题中各知识如何在考,形式怎样,都要做反复的研究,这样设计出来的专题内容才有效,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制胜,体现练为战。如重庆市数学考试说明中对方程和不等式的要求是会解具体数字的方程和不等式或组,但是每年中考题都在考含参方程(组)和含参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而且是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因此我们必须在相应学习阶段进行《含参方程》《含参方程组》和《含参不等式组》的专题教学,分解难点,各个击破,逐步巩固,为最后中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阶梯跟进

1.连续性

教师要在把握好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要注意专题设计的连续性,每章节或每学期要涉及些什么专题内容,应通盘考虑,总体布局。

如初一上开展专题教学《含参方程》,初一下开展专题教学《含参方程和不等式组》,保证专题内容环环相扣。

2.预设性

由于有了前面整体性的把控,后面专题内容有了初步安排,因此在前面每一个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专题内容设计的预设。如中考题25题中考察二次函数时,要考察最短路径问题,二次函数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的部分,最短路径又是八年级上册轴对称里面的一个课题学习内容。在此,根据教材的编写,八上时教师就应将《最短路径》当作专题教学研究,为后面专题教学打下伏笔。

3.梯度性

同一专题内容中的小专题或例题设置要有弹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题目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专题结构

专题结构宜采用总分结构模式:大专题名称→一级专题→二级专题→三级专题,这样条理清楚,分层推进,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思维更清晰。如七年级下册《含参不等式(组)解题策略》其结构如下:

1.含参不等式

2.含参不等式组

(1)不等式组有解,求参数范围

(2)不等式组无解,求参数范围

(3)不等式组有整数解,求参数范围

(4)不等式组至少有几个整数解,求参数范围

(5)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参数范围

3.含参不等式(组)与含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综合运用(直击中考)

(四)反思改进

通过对专题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深入了解了实践中学生的困惑,教师对每个专题内容需要作认真反思,加以及时的改进,优化专题设计,资源存档备用,为下届班级教学准备好优秀的教学资源,再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我觉得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在组内利用备课组会议开展集中研讨,每学期形成本期的几个专题名称,集体拟定好各个专题内容的题纲,组内分解任务,每一个组员按时保质完成。编写好专题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或缺陷,需要再次修正,资源存档,作为备课组的公共教学资源。节约了大家的时间,提高了办公效率,也促进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成长,加强了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了团队作用,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固然可以加快备课组的发展,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解题内容思想
用“同样多”解题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用“同样多”解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主要内容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