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要融入先进水文化理念
——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文化建设调研与思考
2020-01-06司毅兵毕玉娟
司毅兵 毕玉娟 平 璐
(1.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北京 100053;2.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 100038;3.云南省水利工程行业协会,云南 昆明 6502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水利部党组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这是我国治水思路的巨大转变、治水理论的新突破、治水文化的新升华。鄂竟平部长在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个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就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一个都不能少。”“先进水文化,就是要宣传展示我国长期治水实践形成的灿烂文化,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讲好治水故事,营造全社会爱水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推进水文化建设,充分发掘和弘扬黄河、大运河等江河水文化,宣传治水历史名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程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基本遵循。
随着部党组治水思路的转变和先进水文化理念的深入人心,水利工程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防洪减灾和兴利除弊,还要融入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和先进水文化等更高层次的要求。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标志性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为把滇中引水打造成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工程开工伊始,各建设管理单位和参建单位便按照“筑水网千里之脉、引雪域高原之水、解云岭万物之渴、惠滇中千万之民”的宏伟蓝图,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工程建设和文化建设。
一、水利工程要重视物质形态水文化建设
物质形态水文化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和水事活动蕴含的水科学、水技术及人的物化劳动形成的水形态、水工具、水环境、水生态、物质水文化遗产、水景观等。物质形态水文化是水文化的表层,是承载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展示精神文化、提升水利形象的物质条件和有效载体。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有史以来,乃至全国在建引调水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聚焦目标、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工程物质文化建设,为全国引调水工程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建成的一座座水利工程,不仅要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设施,也应该成为民族文化的博物馆、科技馆、展示馆。
滇中引水工程堪称水利工程博物馆。滇中引水工程由石鼓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石鼓水源工程采用地下泵站一级提水方案,地下泵站厂房位于冲江河右岸竹园村上游,共安装12台(2台备用)离心式水泵机组。输水总干渠顺地势由高至低自流输水,沿途依次向两侧受水区供水。渠首设计流量135m3/s,输水总干渠总长664.236km,主要输水建筑物118座,包括隧洞58座、倒虹吸25座、渡槽17座、暗涵15段、消能建筑物3座(含2座消能电站)。工程拥有六项世界之最。一是隧洞输水世界最长,隧洞长611.99km,洞线率高达92.13%。二是地下泵房世界最大,主泵房开挖217m×23.4m×48m,开挖量高达24万m3。三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直径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TBM刀盘直径高达9.83m。四是提水泵站单机离心泵容量世界最大,单机设计流量13.5m3/s,单机容量40MW。五是提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世界最大,12台离心泵总装机功率480MW。六是地质条件在世界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跨越多个复杂地质构造单元,广泛存在活动断裂、高地下水、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问题。这些实体工程本身就是一个活的水利工程博物馆。如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这些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记录下来,把建设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熔岩实物等保留下来,就可以建成一个具有云南水利特点博物馆。
滇中引水工程不愧为水利建设科技馆。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必须有效破解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一是泵站设计难,泵站提水扬程219.16m,单机设计流量13.5m3/s。二是深埋隧洞施工难,埋深大于1000m的隧洞22km,埋深大于600m的49.5km。三是地下水处理难,穿越33个大规模岩溶水系统,全线均存在地下水处理问题,其中高外水压力洞段长达68km,地下水头高1300m,涌水突泥风险高。四是破碎断层穿越难,工程直接相交主要断裂43条,其中活动断裂16条,穿越施工技术难度大。五是软岩大变形应对难,软岩洞段长达208km,不仅在香炉山等深埋长隧洞中突出存在,还集中分布在以“滇中红层”为代表的大理段、楚雄段。六是应对地震防护难,全线地震基本烈度为7~8度,其中地震烈度8度的线路长达513km,占输水线路总长的77%。七是岩爆危害处理难,隧洞最大埋深达1450m,地应力可达极高应力量级(约46MPa)。八是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防治处理难,部分洞段分布有甲烷、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九是地热危害综合治理难,工程沿线温泉出露众多,预计部分洞段地温较高。十是制造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工艺难,该设备开挖直径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且需应对多种不良地质条件,科技含量高、制造工艺要求高。将攻克这些难题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方案、图纸资料、技术专利、视频照片等科技信息保存下来,可以建立水利建设科技馆,为其他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提供有益科技借鉴。
因此,我们在调研中建议,随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的全面铺开,云南省滇中引水建管局应以渠首泵站、倒虹吸工程、渡槽、电站等工程为重要节点,统筹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加强工程水文化建设,提升引水工程文化内涵和品位,将滇中引水工程干渠及其滨水区建设成一条输水渠道、生态廊道、文脉走道、科普主道、游憩步道,成为生态工程、文化工程、景观工程、科普工程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方面,依托石鼓水源工程,突出渠首龙头文化理念,将民族文化元素符号色彩融入水工建筑物外观设计,展示其地域文化。依托沿线倒虹吸工程、水电站,打造生态文化景观工程,并纳入云南省及金沙江旅游线路。另一方面,依托昆明段的施工支洞和昆明市区内的工程建设管理调度中心大楼,开展滇中引水工程博物馆和科技文化展示馆建设,展示工程建设重大意义、重要作用、科技成果、建设历程和建设者风采等。
二、水利工程要强化制度形态水文化建设
制度形态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水事行为、宗教仪式及行政组织,是指导和规范人们对水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以及协调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文化。近些年在全国执行的河长制、湖长制,就是制度形态水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制度形态水文化规范着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水文化,是两种形态水文化的连接节点和中间环节,是两种形态文化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也是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云南省滇中引水建管局聚焦建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批制度建设成果。一是包保责任制。将工程全线的建设管理任务细化分解压实到人,实行“厅级领导包段、处级干部包片、其他干部包面”,将全线326个工作面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党风廉政建设”五大责任全部落实到人头上,人人肩上扛担子,一起发力,共同推进。二是七个提前。科学有序地抓好工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组织各参建单位提前施工用材用地保障、提前一线施工管理人员保障、提前水源工程招标、提前新开部分工作面、提前隧洞衬砌施工、提前打通施工支洞、提前推进TBM等大型掘进设备交付使用,以“七个提前”推动了工程建设的全面提速。三是鲇鱼效应。在输水隧洞主体工程不同标段间,启动交界面工作竞赛机制,先掘进到交界面桩号的单位可以继续向前推进,本着“任何单位、任何工作面、隧洞不通、施工不停”的原则,形成比学赶超、协同发力的协作竞争机制,在国内水利工程建设中开了一个先河,。四是“质量第一、安全至上”。旨在盯紧工程质量安全,时刻绷紧生命至上这根弦,确保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将“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要求无死角落实落细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使“高压”和“从严”成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高频词、长鸣钟。五是党风廉政联建。2019年12月5日,滇中引水工程党风廉政联建试点启动会议在丽江召开,云南省纪委监委有关部门领导、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省滇中引水建管局、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丽江段各参建单位相关领导及党员干部参加会议。党风廉政联建是一项新机制,旨在把监督重心下移到工程建设一线,关口前移,通过联建提升发现各种问题线索的能力,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源头预防和反腐倡廉新机制。这些制度创新,为水利工程文化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水利工程建设要发挥精神形态水文化的统领作用
精神形态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行业精神、人物事迹、文化典籍、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以及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等。精神形态水文化是水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是物质形态水文化和制度形态水文化的精神基础,起着统领作用,决定着水文化的特质和发展方向。云南省滇中引水建管局深谙坚定的士气和斗志在攻坚克难时的重要作用,在着力推进实体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激励和凝聚各支参建队伍的思想和精神动力。一是以联合工会凝聚起各方建设者。吸收施工、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共同组建了工会联合会,使之成为维护参建单位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和激励动员广大职工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满怀豪情投身工程建设的“加油站”。二是以百日竞赛激发出参建各方的巨大潜力。2020年3月启动“彩云之南党旗红、滇中引水当先锋”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暨“百日大干”劳动技能竞赛,组织各参建队伍比工程质量、比建设工期、比安全生产、比科技创新、比文明施工、比环境成效、比廉洁建设,创建滇中引水工程和谐团队。通过开展“七比一创”劳动竞赛,迅速掀起工程沿线施工生产高潮。4月1日,又举行了滇中引水工程“百日攻坚”立功竞赛推进会,吹响“百日攻坚”的号角,动员广大参建者迎难而上,以百倍热情积极投身工程建设,掀起全线竞赛的热潮。三是以“五个一”活动将干群凝成一股绳。为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失,抢抓工程建设黄金期和关键期,启动“五个一”活动,通过组织工程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开展一次现场推进活动、一次隧洞体验活动、一项施工技能学习活动、一次文化体育活动、一天工地体验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上下一心抓建设的格局。四是以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一线职工精神生活。2020年3月27日,云南省滇中引水公司面向社会征集“滇中引水”标识,规范“滇中引水”对外交流宣传标识,提升“滇中引水”公众形象和影响力。计划出版《滇中引水》内刊,梳理工程建设脉络,记录工程建设历程,展示工程建设者风采。召开滇中引水工程一线职工先进事迹首次宣讲报告会,激励全体参建人员在对标对表先进中补齐短板,在比学赶超中跨越提升。创作滇中引水人之歌,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调动积极性,增强向心力。
四、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滇中引水工程文化建设是水利部门展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担当,在满足水利工程基本功能前提下,进一步拓宽水利工程生态、景观、文化和游憩功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水利建设者生态文明意识和文化建设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普遍增强,但是也面临一些壁垒、难题和制约,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指导,助力水利工程文化建设。一是强化文化意识,做好新时代水利精神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凝聚精神文化、培育高素质队伍,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队伍的精神风貌;引导创新文化,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做好经验总结,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传播好水利工程创新精神;做好提前谋划、呈现地域特色,提前策划、深入挖掘水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将水利工程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活跃文化生活、挖掘艺术人才,鼓励一线工作人员积极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创作一批接地气、动人心、有深度的文学艺术作品,展现新时代水利建设者的精神面貌。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对标生态文明建设、幸福河湖建设和新时代文化建设新要求,补短板、强监管,适时修改完善现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标准、定额,推动工程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以水工程为体、水艺术为媒、水文化为魂,真正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代表新时代治水思想、具有永久文化价值的“当代都江堰”工程。积极做好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提前为工程博物馆(文化展览馆)建设筹备基础资料,提前组织编制工程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要以文化服务工程建设,不断推动一线精神文明建设,用丰富的艺术文化形式服务好一线参建人员,在建设期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三是精准对接基层水利单位文化建设需求,积极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整合全国水利系统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工作者和水文化专家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工地,以纪实笔法、笔墨丹青、精彩影像、颂歌劲舞,记录水利建设历程,挖掘水利建设典型事迹,书写水利建设模范人物,塑造水利建设时代丰碑,讲好水利建设感人故事。在元旦、春节或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庆节日节点,组织开展送春联、送艺术和慰问演出活动,活跃工地气氛,鼓舞建设者奋斗精神。开办水文化大讲堂,采取线上和线下互补、集中办班与送培训服务上门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活动,提升建设管理人员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为助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