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0-01-06徐桂中乔慧萍宋苗苗
徐桂中 乔慧萍 张 丹 宋苗苗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说明和强调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工作,而应当是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所有课程及其教师共同的职责。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指出,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的依托。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以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专业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1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思政类课程与专业课割裂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政治类课程及思想道德类等公共基础课程实现,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上述课程通常是公共基础课程,授课的教师大多是哲学、法学、政治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的专业背景决定了他们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或者深入涉及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1],而专业课老师又习惯于侧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割裂开来,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就是纯理论课程,只要背背知识点就好了,而专业课则是繁多的专业计算、设计等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从而产生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1.2 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偏差
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思政,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是不是生搬硬套,在授课过程中强行加入思政理论就是“课程思政”了呢,如果专业课教师自己都无法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搞不明白如何有效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只是形式主义地完成任务那就与课程思政的初衷背道而驰,甚至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措施
2.1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专业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性,其他各类课程应该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相互协同。其实,相对于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点背后其实一般都会隐藏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能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挖这些知识背后的正能量故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一般的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显然,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的现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显然,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深挖专业知识后的故事,寻找正能量的思政题材,是专业教师做好思政课程建设的前提。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其可挖掘的思政元素非常多。例如安全责任意识、拒腐防蚀意识、绿色环保意识[2]等工程意识方面元素;敬业精神、合作态度、勇于创新、团队协作、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元素。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将这些元素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宪法法治意识等元素深度结合,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2.2 提高专业课教师重视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说过,思政课能否办好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专业课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其一般都会受到学生的认可与欢迎。因此,专业课老师更具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优势,其治学是否严谨,对待实际工程是否谨慎,个人品格是否过关,都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隐性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专业课教师惟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以育人为己任,以学生思想状态、身心发展为前提,完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顶层设计才能增强授课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精神追求,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引领,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价值观的指引,为学生成长奠定理论基础,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思政[3]。
2.3 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为了加强德育效果,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也应随之变化:
1)丰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思政教学环节,采取讲(教师课堂讲授)、查(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微视频等)、演(学生演讲、报告)、论(论文、讨论、辩论)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自发的学习状态转向主动、自觉地学习。课程思政教学也不应只拘泥于理论教学,以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专业系除了在认识实习、企业生产实习等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注意德育渗透之外,还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社会实践基地锻炼等方式发掘与应用社会资源;每年组织1次土木工程师职业道德论坛,邀请知名教授、优秀校友、企业家等协同教学,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4]。
2)改革考核方式:专业课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传统考核形式已无法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需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考核机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隐性教育效果。例如,设置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与回答,再通过教师点评,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专业能力与思政观念的提升[5]。将这种课堂讨论单独设置考核成绩,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设置额外附加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4 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好的案例能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达到授课内容科学,方法科学,不硬讲,不空讲的效果,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工程案例,达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是土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以土木工程为例,2020年年初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从选址、设计、建造、配套设施的安装,到最终正式投入使用仅仅用了10 d左右的时间,这不仅有大量新的建筑技术,建筑信息建模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等先进的工程技术的运用,更是整个工程的建设者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团结合作,靠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扛下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日以继夜,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为武汉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更多的医疗保障。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大量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更能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引发其对国家道路发展的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4]。
2.5 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
“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在江苏省盐城市重建军部,盐城也因此成为了红色圣地,而“铁军精神”正是新四军在盐阜大地上遗留下来宝贵的红色印记和红色精神。什么是“铁军精神”,首先是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其次是拥有不怕牺牲与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土建行业工作环境艰苦、职业道德要求高的特点,将新四军“铁军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倡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要有“下得去、耐得住、肯吃苦、有作为”的品质,这是盐城工学院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的维护加固、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的建造、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新四军骑兵铜像的几度迁移,以及近20年以来土木工程建设在盐城城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这些案例都可以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团结,实现铁军精神的创新性发展。
3 结语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帮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这对专业课老师是一种挑战,不但要讲清楚专业内容,还需要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于授课过程中,既是对教师这个本职工作的升华,也是对教师自我人生观的不断反思。只有教师自己对育人这件事进行不断的思考,真懂、真信、真会讲,提高责任意识,主动加强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改革教学手段、多样化课程考核形式,才能真正做好课程思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