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参考
2020-01-06
2020.1.2
国资委定调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2019 年24~25 日在京举办,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定调2020 年国资国企改革方向。他指出,2020年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出台实施,要以落实方案为契机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国企改革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专业化重组等方面都将实现新突破。除了大刀阔斧地推进国企改革,国资委将带头进行自我改革,把该给企业行使的权力都放给企业,把不该企业负担的包袱都卸下来,切实增强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即将到来的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本轮深化国企改革关键性节点之年。一方面,2015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另一方面,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郝鹏在回顾了2019 年央企经营和改革成效的同时,也勾勒出2020年国企改革路线。
一方面,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郝鹏表示,下一步要合理设计调整股权结构,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界定国有股东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权责边界,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差异化管控模式。
“混改中要坚决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企业领导不腐败。”郝鹏表示,央企存在对参股企业管理缺位的问题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央企要加强参股企业管理,防止“只投不管”。
另一方面,在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上实现新突破。郝鹏说,2020年作为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落地年,加强改革评估督导,推动企业改革方案落地见效。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改革做强主业和专业化整合也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郝鹏强调,2020年将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各央企要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同时,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领域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将成为工作重点。
“既要解决‘低端混战’,更要解决‘高端失守’,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入到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投入到需要国有企业更好发挥控制力、影响力的关键领域。”郝鹏表示,下一步调结构、优布局中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头部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9 年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一年。从工资总额管理到授权放权,从央企兼并重组到央地合作混改,从“双百”推进到区域“综改”实施……国企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迈向综合施策深化期。一项项亮眼的数据,印证了国企发展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会议信息显示,2019年前11个月,中央企业的净利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和5%,投资总额增速达到9.4%,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央企混改也在持续向纵深推进,2019 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超过1000 户,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1500亿元。
郝鹏透露,国资委将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组织编制中央企业总体规划,指导央企和地方国资委编制自身规划,构建覆盖全国国资监管系统的三级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调整优化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
展望新一年,郝鹏表示,要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增长。牢固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市场、企业发展规律,统筹抓好内部挖潜、外部开拓,统筹用好考核评价、激励约束,聚焦主业促发展增效益,努力保持央企稳健发展。据了解,在保留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基础上,2020年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将新增营收利润率、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资委将组织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预算、考核、分配联动,推动央企运行实现开门红、开局好,全年稳、全局进。”郝鹏说。
他同时强调,以放活管好为导向,2020年国资委将进一步推进“放管服”,全面实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据透露,下一步国资委一方面将继续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另一方面将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层面,国资委已经分三批在21家企业开展了两类公司试点。
“困难越是增多,越要加快改革。”郝鹏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充分运用好我们的制度优势和多年积累的应对复杂形势的经验,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来源:经济参考报)
煤炭产业发展理念转变刻不容缓
今后依靠大规模扩产能获取效益很难行得通。面向新时代的新需求,煤炭产业应坚持差异化发展、精益化发展、数字化发展,以问题为导向,重点从创新煤炭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切实推进多领域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进煤炭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提升政府煤炭治理水平4个方面着手,开创新时期我国煤炭经济新局面。
目前,我国煤炭市场保持了稳中略进的发展态势,煤炭消费市场仍是一个基数庞大的弱增长型市场。但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进中存忧:
一是煤炭高质量发展模式尚不清晰。煤炭产业对于无法再延续原有的规模效益发展模式已经达成共识,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仍在摸索中。二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还未完成。例如,衰老矿井关停并不代表低效资产也随之退出,人员安置、债务处置、矿区发展难题尚未破解;煤炭企业集团对煤炭业务及煤炭产业链延伸业务的依赖度依然很高。三是煤炭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市场治理以禁为主,认为不烧煤、不烧散煤最省事。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我国煤炭产业在2020 年有利好一面,但也面临非常大的较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压力。2020 年的经济稳字当头,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给出的重点工作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等,有利于煤炭产业向改革要效益。此外,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也有利于煤炭等能源市场稳需求。然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一再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也意味着2020 年中央不会出台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性政策。会议没有提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但重申了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一即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利好因素的释放需要改革和创新,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取决于转型发展的外部压力有多大。煤炭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
首先,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部、外部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经济增速由中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煤炭等大宗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也会随之转弱。
其次,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变革的新时代已经开启,会对占煤炭市场大头的电煤市场需求产生直接影响。新能源技术依托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主要是指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以及氢、锂等储能技术。新能源不再受资源禀赋的限制,具有生产消费者优势,可以分布式利用,让分散的消费者可以同时成为能源的生产者。
再次,煤炭新增产能将很快进入新一轮集中释放期。由于煤炭价格处于中上游,带动了曾经停滞不前的煤炭固定资产投资。2019 年前10 个月,我国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6.9%。新产能具有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等特征,也会让煤炭供应能力更强。新投资产能将会在2020 年开始集中释放。
综合以上3 个外部因素判断,煤炭企业在2020年的转型发展压力将有增无减。目前,煤价仍可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煤炭企业应抓住市场较好的有利时期,通过改革和创新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0 年改革和创新的决心,将为煤炭产业的转型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各项重点工作之首,这也为我国煤炭产业较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落实稳发展,关键要做好经济大文章。我国煤炭市场规模大,但今后依靠大规模扩产能获取效益很难行得通。少增甚至不增规模,提升效益才是王道。各地、各企不妨将喊了多年的发展煤炭产业转化为发展煤炭经济,面向新时代的新需求,坚持差异化发展、精益化发展、数字化发展,以问题为导向,重点从创新煤炭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切实推进多领域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进煤炭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提升政府煤炭治理水平4 个方面着手,开创新时期我国煤炭经济新局面。不论是煤炭主产区政府,还是煤炭企业,都要下决心改革,积极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要同步探索新技术成果转化后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否则,新技术的应用很可能后劲不足,难以支撑煤炭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
煤炭企业转型新动能哪里来
过去,我国煤炭企业支撑发展的动能主要是依靠资金投入、资源占有、员工增加、规模扩张和政策扶持等。例如,在“十年黄金期间”绝大多数煤炭企业都在想着法子去贷款募集资金,不惜抬高价格抢购煤炭资源,到处挖人才、扩招员工,为的是追求迅速扩大企业发展规模,抢进中国企业100 强和世界企业500强,争得好名声。
当下,煤炭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培育新动能入手。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内涵包括3 个方面:一是通过新动能的增量来对冲传统动能的减弱,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来改造传统动能;三是通过新动能创造的“战略纵深”为传统动能升级赢得空间。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改善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通过新变革创造更多的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煤炭企业最终会因矿井资源枯竭而面临衰落危机。新时代煤炭企业应实行转型变革发展战略,突破地域、行业、所有制以及旧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在开发新资源、开拓新市场、挖掘新价值和适应新生态环境中,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政策导向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寻求外延与内涵的新发展,植厚煤炭企业延长生命周期的沃土,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进军新产业
在国家倡导新兴产业的背景下,煤炭企业应着重关注传统产业升级和开发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
其一,做强做优做大传统产业。煤炭及煤炭产业链中的煤电、煤化工、煤炭物流和煤机制造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现时的产业群,对这些产业要按照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设计转型升级发展的路线图,运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驱动力,加速向安全、集约、高效、清洁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进军,向降本增效目标用力。比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贯彻相关战略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瞄准煤矿市场和社会市场,不断推动制造产业向“智能化”“系列化”“配套化”“集成化”和“柔性化”方向转型升级。在技术方面,一是着力研发和应用煤炭生产、洗选及转化深加工的新技术;二是着力关注研发应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的新技术;三是着力关注研发应用燃煤发电、煤制化工低耗和零排放的新技术。
其二,开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制造应是煤炭企业关注的重点。一是新能源产业。化石原料是传统能源,非化石原料统归为新能源6个形态:水能、风能、地能、生物能、太阳能、核能。二是新材料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中国许多产业的提升是靠新材料实现的。三是节能环保产业。解决资源节约和污染是个大问题,全国煤炭矿区的沉陷地恢复治理和煤矸石、废水处理的市场价值巨大,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技术层面,目前国际上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作为能源类企业的煤炭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着重关注和研发以下关联性的新技术:围绕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目标,坚持信息化与煤炭工业深度融合,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大力研发应用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石墨烯和特殊煤种分离提取的新材料以及新能源开发新技术。
其三,开发进军服务业。未来中国服务业市场空间巨大,煤炭企业应侧重关注选择进军4 个方向的服务业。一是进军消费服务业。要从餐饮与商贸、医疗与健康、养老消费服务、儿童消费服务、家政消费服务和信息消费服务这6类消费服务业寻找切入点,目前特别缺乏养老健康消费服务,有很大的投资发展空间。二是适度进军商务服务业。精准评估及选择进入金融综合服务、风投基金服务和园区管理类服务,商务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发展空间。三是积极开发生产服务业。生产服务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产业概念。比如,为煤矿生产服务的专业服务队伍,现在运营已经比较成熟。四是有选择地开发精神服务业。精神服务就是为人们精神生活提供服务的,可依据矿区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历史遗产等,选择开发文化、旅游产业。
◆拓展新模式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当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是明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总要求。根据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通行理解,应牢牢把握“客户价值主张最大化、关键资源配置最优化、关键流程再造最优化和获利渠道更宽化”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问题。坚持以“综合价值创造者”为企业使命的总体功能定位,以煤炭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以产业经营为基础,以发现培育创造价值点、资源点和盈利点为核心,分层次系统化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打造煤炭企业的产业(业务)价值创造线,建立符合煤炭企业实际的商业运营新模式。
二是把握商业模式价值增值的逻辑主线。以依托产业(业务)链,运作价值链,不断寻找、培植和创造价值增长点为主线,贯穿于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根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总要求和价值增值逻辑线,要结合目前我国主力煤炭企业多为大型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即经济规模大、产业(业务)板块多、管理层级多等特点,尤其企业管理层级功能定位,一般讲,我国煤炭大集团公司内部可分为集团公司、专业公司或区域公司、矿(厂)3个管理层级,而这3个管理层级的功能定位分别为战略决策中心、利润运营中心、生产及成本中心,以此为基础构建商业运营新模式。
三是确定商业模式架构价值功能定位。具体应按照“一点、一线、多层面”功能定位架构的思路,来设计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集团的商业模式。
所谓“一点”,即企业总体功能的定位点,界定为综合价值创造者。这个综合价值或称“价值堆”,是由企业价值、用户价值和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股东价值等诸多价值组成的,当然,其中诸项价值不是平行的关系,轴心或核心是企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所谓“一线”,即企业创造价值的运作载体的定位线,依托产业(业务)线运作价值链,在这条产业线或业务线上去寻找、培育和创造价值增长源。
所谓“多层面”,即根据企业不同管理层面定位实施不同方式的价值创造运营。例如,“上层”为战略决策功能,坚持以跨界运营和产业结构优化融合为价值创造方向;“中层”为市场运营功能,坚持以产业(业务)线运营和市场化商业融合为价值创造方向;“下层”为降本提效功能,坚持以生产操作运营和安全、高效、低耗为价值创造方向。
“点、线、面”代表了大型煤炭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样式:以“点”为运营方向,以“线”为运作平台,以“面”为实操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互为一体的关系。
(来源:能源评论)
焦化主产区“去产能”力度升级
连日来,焦化行业去产能步伐加快,引发多方关注。据悉,山西、山东、河北等多个焦化主产区近期纷纷收紧政策,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受此影响,2020 年将成为焦化行业转型的关键一年,焦炭定价或可取得更多主动权。
统计显示,2019 年1~10 月份,我国焦炭产量为3.93 亿t,同比增长5.6%。下游钢铁等需求增长,带动焦炭产量同步上升。但高产量并未带来高收益,自2019 年9 月份以来,焦炭价格平均环比下降300 元/t、同比下降560 元/t。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透露,目前已有60%左右的焦化企业处于亏损边缘,行业在挑战中艰难前行。随着落后产能逐步退出、技术工艺升级换代,焦化市场能否迎来转机?
◆主产区加码减产 去产能进程加速
在压减产能、环保升级等多重因素下,焦化行业近期震荡不断。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率先行动,日前对唐山市汇丰炼焦制气有限公司等11 家无证排污的焦化企业依法予以处置、关停。根据通报,11 家企业涉及在产产能1435万t,占全市总产能的比重超过40%,治理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河北只是焦化去产能的一个缩影。在另一主产区山西,根据省级《焦化行业压减过剩产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太原、忻州、阳泉、长治及临汾5 地分别出台了市级方案,并于近日通过山西省焦化行业压减过剩产能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审核。结合本地情况,5地市均要在2020年10月底前完成相关任务。
“目前,山西焦化产能约为13000 万t,其中吕梁、长治、临汾位列前3,这也是压减重点所在。力争2020 年10 月底前关停到位,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供暖季,可减轻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一位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士表示。
推进较早的山东、江苏等地,则是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紧政策。例如,山东最新发布《关于落实焦化产能压减及违规项目停建停产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市严格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按山东省焦化协会数据,山东在产产能约5500 万t,2019年压减1031万t,全省减产20%左右。
“2020 年影响焦炭价格的主要变量之一,就是焦化主产区去产能。其中,山东、江苏两地对供给的影响较大。山东2019 年、2020 年两年压减产能1686 万t,或将于2020 年上半年实质性落地;考虑到2020年是江苏去产能任务的截止年,其进度也将加速。”川财证券分析师陈雳分析称。
◆政策落地有难度 市场观望情绪浓
在业内人士看来,“加码去产能”既有来自环保、控煤的要求,也是焦化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山西为例,上述未具名的人士表示,吕梁、临汾等地市,既是焦炭主要产区,也是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为进一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部分地区已由动力煤向焦煤延伸。焦化产业带来大气、地下水等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也是控煤的难点之一。在环境容量的‘天花板’下,如何提高焦炭单位产品平均综合能耗,成为实施改造的关键。”
崔丕江表示,国内煤钢焦市场呈现联动走势,但从现状来看,焦炭市场总体价格处于弱势,高产量并未带来高效益。其原因之一是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状态,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同质化竞争没有根本改变。根据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焦炭需求量减少将是必然趋势,优化布局、减量调整有望为保持焦炭合理价位提供支撑。
但同时,部分业内人士也坦言,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有待进一步观望。“从政策内容来看,要求的确越来越严,但2020年10月底能不能执行到位,目前还是一个关卡。调研发现,有些2018年就该关停的产能存在滞后、延迟,至今仍未完全执行到位。”山西焦煤专家马俊华表示,加之退出后的补偿、安置等现实问题,让执行存在难度。
对此,平安证券《煤炭行业2020年度策略报告》也称,焦化行业集中程度较低,行业仍处于多、小、散的状况。“从环保来看,焦化属于典型的重污染行业,环保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些中小规模企业恐难以承受。预计2020 年将是淘汰落后焦化产能的关键年,但具体要看政策落实情况。”
◆中长期价格有望回升 但利润涨幅有限
有预测显示,到2020 年底,全国焦化在产产能将减至5.21 亿t 左右,退出总量约3000 万t。“尤其因钢铁需求增长有限,焦化市场难再有大的波动。压减政策若能真正落实到位,对市场将有一定拉动。”马俊华表示。
结合主产区情况,陈雳分析称,山西省去产能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结构上,到2022 年先进产能占比将达到60%以上,产能置换动作或造成短期焦炭产量波动。到2020 年,河北省焦化产能将达8100 万t 左右,与当地钢铁产能的需求比较贴合。江苏、山东则是重点地区,2020 年将推出一批实质性压减措施。“在2019 年供需平衡偏松的基础上,焦炭价格同比回落、利润收缩。中长期来看,伴随后续焦化产能收缩预期加强,焦炭价格中枢有望抬升。”
华创证券分析师任志强则认为,焦化产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散小乱弱特点突出。去产能虽有带动作用,但也难以支撑利润大幅增长。一方面,焦炭行业集中度明显低于上游焦煤、下游钢铁,导致其议价能力低于上下游,行业集中度是提升议价能力的关键。另一方面,焦化厂的核心竞争力基本体现在区位优势和副产品回收能力,对于后者应加强重视。
“随着钢铁行业废钢比的不断提高,焦炭的需求逐步减少是必然趋势。目前,焦化行业焦炭总产能为6.1 亿t。而这些产能分布在500 家左右企业,同时4.3m 及以下落后焦炉产能超过40%,如何进行合理有序的化解过剩产能和进行先进产能的置换,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较大难题。”崔丕江提醒,焦炭产能的优化布局调整,应是煤焦钢产业链高效配置的整体联动,目前各地区各自为政、各不相干的状态对产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将造成不良效果。
(来源:中国能源报)
研究报告预测:未来钢材需求外升内降
近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了《2020 年我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及《2020 年全球钢铁需求预测成果》两份报告。
报告对全球主要地区及国内钢材需求总量、品种结构及相关原材料需求量进行预测,为准确把握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方向和需求总量及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全球经济增长下滑风险仍在
报告称,2019 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呈下滑趋势。主要经济体呈现同步放缓态势,美国经济出现减速迹象,欧洲经济前景依然黯淡,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表现略有改善,但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由收紧转向宽松。2020 年全球经济受美国政策的影响依然较大,仍存在下行压力。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已经有所减弱,加之受贸易摩擦影响,制造业增速放缓,美国未来经济增长仍会走弱;受全球贸易和工业生产增长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大幅减缓等因素的影响,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得益于伊朗、土耳其、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经济的复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但是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英国“脱欧”相关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并破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及欧元区脆弱的经济复苏,2020 年的全球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钢材需求量总体微升
报告对全球及亚洲、欧洲、独联体、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中东及大洋洲等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量所做的分析结果显示,2019 年全球钢材消费量约为17.81 亿t,同比增长4.1%;2020 年全球钢材需求量约为18.02 亿t,同比增长1.2%。从预测数据看,2019 年和2020 年全球钢材消费格局变化不大。其中,亚洲钢材消费比重仍然居全球首位,其消费比重由2019 年的69.0%下降至2020年的68.9%;欧洲和北美洲钢材消费比重分别居全球第2、3 位,2020 年欧洲钢材消费比重比2019 年提高0.1 个百分点,北美洲钢材消费比重与2019 年持平。
从亚洲情况看,2019 年,全球贸易和投资继续走弱,亚洲经济增长放缓,风险偏向下行,但亚洲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未来一段时期,亚洲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在全球经济同步放缓的背景下,尤其是关税进一步上调和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可能对该地区经济造成负面冲击,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不断加剧。根据亚洲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印度、日本及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情况,预计2019 年亚洲钢材消费量为12.28亿t,同比增长6.6%;预测2020 年亚洲钢材需求量为12.41亿t,同比增长1.1%。
从欧洲情况看,受地缘政治局势和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面影响,欧洲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减弱。为应对经济变化,刺激经济增长,欧洲央行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资产购买计划,并开始实施利率分级。受英国脱欧、贸易保护政策等影响,未来欧洲地区经济增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将放缓。根据欧洲经济发展情况,预计2019 年欧洲钢材消费量为2.02 亿t,同比下降3.3%;预测2020 年欧洲钢材需求量为2.05 亿t,同比增长1.5%。
从独联体国家看,2019 年,在俄罗斯和乌克兰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下,独联体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8%。受经济向好因素影响,并考虑部分独联体国家制造业发展及房地产建设速度加快等因素,预计独联体钢材需求呈上升趋势。预计2019年独联体钢材消费量为5680 万t,同比增长3.3%;预测2020 年独联体钢材需求量为5780 万t,同比增长1.8%。
从北美洲情况看,2019 年,北美发达经济体稳步发展,在北美地区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受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2020 年,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仍将延续,美国制造业发展相对疲软。加拿大经济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过高,受美国经济和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影响,加拿大经济面临较大压力。根据北美地区主要国家2019、2020年两年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预计北美地区2019年钢材消费量为1.52亿t,同比增长0.7%;预测北美地区2020年钢材需求量为1.53亿t,同比增长0.9%。
从南美洲情况看,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走低、出口需求下降和金融市场波动影响,2019 年南美洲经济下行。2020年,南美洲经济将复苏。预计2019年南美地区钢材消费量为4370万t,同比下降0.7%;预测2020年南美地区钢材需求量为4500万t,同比增长3%。
从非洲情况看,2019 年,非洲地区经济整体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未来,非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以机械加工等领域为代表的制造业得到更好发展。预计2019 年非洲钢材消费量为3600 万t,与2018 年基本持平;预测2020 年非洲钢材需求量为3700 万t,同比增长2.8%。
从中东情况看,2019 年以来,地区冲突和动荡加剧,大国博弈和地区势力分化,加速了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中东地区国家发展和改革面临重重困难,2020年中东经济增速将回升。预计2019年中东地区钢材消费量为5550万t,同比下降3.5%;预测2020 年中东地区钢材需求量为5600 万t,同比增长0.9%。
从大洋洲情况看,澳大利亚矿业继续扩张,连续15年实现增长,但受全球经济拖累,2019年经济增长明显下降。2019~2020财年澳大利亚联邦预算案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新西兰充足的财政盈余和低债务率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为政府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留下更大空间。预计2019 年大洋洲钢材消费量为650 万t,与2018 年持平;预测2020 年大洋洲钢材需求量为660 万t,同比增长1.5%。
◆国内经济逆周期调节总体平稳
2019 年,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均有所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出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较好地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报告分析,2020年国内外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从全球经济发展情况看,有利因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但政策支持力度有所上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势头减弱,朝着逐步探底企稳的走势发展。不利因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削弱,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预测2020 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仍将延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经济的“减速增质”趋势延续,印度经济短期内难以成为新引擎,其他新兴经济体更加难以带动新兴市场复苏,新兴市场未来增速可能弱于市场预期。
从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看,有利因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庞大的国内市场将持续释放需求拉动力,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足够的宏观调控手段和能力将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预计2020 年国家将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快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财政与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以保证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构建。不利因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如实体经济困难较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而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等,都会抑制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另外,中美贸易摩擦走向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会影响出口和经济增长。
◆预测2020年钢铁原材料需求下降
报告数据显示,2019 年,受益于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建筑、机械、能源、家电等主要下游行业钢材消费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促进我国钢材消费量整体较快增长。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8.86亿t,同比增长7.3%。
报告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和下游行业消费法对202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进行预测,我国钢材需求量为8.81 亿t,同比下降0.6%。报告认为,2020 年,我国经济将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建筑、汽车、造船等行业钢材需求将下降,机械行业钢材需求基本不变,能源、家电等行业钢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约9.81亿t,钢材净出口量5100 万t,同比分别增长6.5%和下降0.7%。生铁产量为7.75亿t,同比下降3.1%。
从钢铁原材料需求方面看,2020 年,预测生铁产量约7.75 亿t,测算需消耗铁矿石(成品矿,折品位TFe:62%)12.25 亿t,同比下降3.1%。基于受炼铁焦炭需求量减少、出口焦炭持平,其他行业如有色持平,化工、机械略微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预测2020 年焦炭产量约4.42 亿t,同比下降4.9%。焦化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5.5 亿t 左右,折合原煤约10 亿t。
(来源: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