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民居视角下的建筑美学
2020-01-06金日学郑童心
金日学,郑童心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0 前 言
在远古时期,人们从穴居开始逐渐产生了衣、食、住、行的需求,基于“住”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改善居住场所。建筑也就随之产生,建筑成为人们提供栖息之处与养心之所[1]。在地域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居住建筑,效仿建造之间相互对比,与此同时,美丑的观念就融入了其中。建筑美学,介于艺术美学和建筑学之中,民居则作为一种实用的艺术美学存在。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都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的语言来影射。其中民居作为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之一,既要适应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上的需求,以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反应在建筑之中。
基于文化兴趣、阶级层次和社会群体的不同,传统民居的美感是因人而异的。民居建筑不断吸收文化结合地域特色,使得不同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特征也略有差异。本文以满族民居和朝鲜民居为代表,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东北民居视角下的美学特征。在新民居的创新性建设下,体现不同的风土民情,更好地传承我国地域民族建筑特色和理念精华。
1 东北民居建筑构造的美学特征
由于受到了北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作为中华民族兴起的基础,以满族民居和朝鲜族民居为代表的东北民居,既保留了中原文化下对伦理和谐的关注,又形成了融入自然、弱化家族,增强社会性的特征。东北民居的室内外整体都给人开敞大气的建筑美感。
满族民居的墙体作为建筑构造中最主要的元素,除了保暖隔热的需求下,墙体要根据不同朝向厚度适当变化。一般来说北面因缺少遮挡物墙体最厚,南面为了避免因为温度过高而引起的不适,较北墙轻薄一些。在窗户的设计上,中间用棂条拼接,形成棂条窗并在外面糊一层涂抹苏子油的纸。增强御寒能力,也可以抵挡风沙。满族民居的建筑构造更多是依据自然考虑,既满足了功能上的考虑,也依据自然环境而做出应对。让这个建造过程具有艺术性,居民与生态、自然之间有一种和谐相融的艺术美、多样美和形式美。用原始的手法和理念将生态美融入生活美,满族民居的建筑美学充分表达了基于理性的审美认知,达到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美层面。
朝鲜民居建筑由于起初的生活贫瘠,多使用现有的材料建造墙体,在墙体上大多都是黄泥墙,只作为维护结构而不承重,主要起到防潮和保温的作用。墙体的外表皮由白色和裸露的木制柱子两种相间,搭配起来有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在窗户上格棂,外铺高丽纸,起到防潮防腐的作用。由于朝鲜族大多为多代同堂的情况,家庭人口众多,房间也就多,经常门窗之间没有区别。模数划分的门窗格棂颇有唐代的影子,从民居中体现朝鲜族文化的平民的质朴。门窗构造、立柱、横梁这些结构将民居的外立面分隔成多个区域,不同间隔的组合在一起,起到了纵向拉伸的作用,使得墙面形成了独特的韵律感,静止的墙面和线条的律动相结合形成的建筑空间美。墙面与门窗并肩错落、宽窄不等的直线给人灵动、变化的视觉美,体现了明快、尚雅的朝鲜民族文化观念。
2 东北民居外观样式的美学特征
东北传统民居多以石头、稻草等随处可见的初级材料建成,颜色以青、白、灰等为主。形体较为低矮,坐落在台基上,屋顶造型带有微微的弧线,与自然交融在一起,显得更为开敞大气,凸显出东北民居的简练、质朴之感。
满族民居的草屋顶中坡形最为常见,这是受气候的影响,坡形顶有利于雨雪的滑落,防止雨雪渗入屋内,也可以防止积雪过多意外坠落伤人。在内部还会涂抹一层泥巴,也称之为望泥,用来抵御寒风。泥巴一般会加入稻草混合,风干后可提高强度。满族民居另一特征就是独立于房屋之外的烟囱,普及率极高。起初是由木材堆砌、外部涂抹黄泥建造,随着不断地尝试创新,有了石头砌筑而成的烟囱。它一般高于屋面,有利于空气的流通。无论是草屋顶,还是“跨海烟囱”,都是在东北的自然环境下而产生的,从建筑美学角度来说,它是无可替代的时代产物,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智慧的结晶。这对于研究居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在日后的修复以及建造中都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上的建筑美学价值。
朝鲜族民居屋顶大多是传统合阁式屋顶和四坡式的草屋顶,无论是以前的草房还是现在的瓦房,都会在屋面上形成柔和的曲线,中间低两边上翘,错落有致的瓦屋面配以一些彩色图腾。朝鲜族民居独有的线条美,是研究其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民居的烟囱与满族民居的相同,都是独立于屋子之外直立在地上。大多采用木板拼接,有的是圆柱形和长方形,多用陶土砌筑。烟囱是朝鲜族民居的主要特色之一,高耸的烟囱和低矮的民居组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轮廓之美。
3 东北民居整体风格的美学特征
满族的传统民居整体独具特色,有“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等特点。口袋房为坐北朝南,正方东面与灶屋相连。满族民居以西为贵,依山傍水而建,从西厢房盖起,然后是东厢房,正房则以西屋为大,称之为上屋,上屋内的火炕不可以堆放杂物,也不可住人,除了主人之外,连贵客也不可以坐在西炕之上。“以西为尊,以南为大”。满族民居建房一般以院为四屋,主房、偏房、门楼、厨房、厕所。内部的布局定位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不可错乱安置。房屋大多数采用硬山形式,内部没有斗拱,但存在承载房屋重量的地基。地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居住水平上升了一个阶级。满族民居对外在美的追求可能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起初体现在对生活的需求上,还有对物质的使用与支配能力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他们逐渐地改变了这种存在的物质。这种粗狂的美不断扩张以及日益苛刻的要求和附加条件让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不仅体现了需求性的艺术体验,而且体现了对理性的审美认知的关注。
朝鲜的传统民居大多背山抱水,背面靠山,选取平原地形为主,以便于种植水稻。同样也是坐北朝南,由于朝鲜民居有很多是迁徙过来的,土地领域不够宽阔,也存在依山而建,沿路而建。平面布局多为矩形,由厨房、温突房、库房、贮藏室和牛舍组成。大致上分为咸镜道型、平安道型、中部地方型、首尔地方型、南部地方型以及济州岛地方型[2]。主要以木构架承重,不挖地基,以积土垫起台基,周边再砌以础石,整个建筑坐落于石基之上,稳定的台基布局给人以层次的美感。朝鲜民居的色彩在民居中较为突出,整体以白色为主,局部选取了跳跃的颜色,例如彩色屋顶、鲜艳的厨具和图腾装饰,还有在嗜辣文化下的悬挂红辣椒。用其独特色彩的视觉冲击体现着人民审美欣赏的多维化和对艺术标准的多重性。
4 结 语
东北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和民族习惯,对民居的建造、材料的选择、整体形态的考虑都有深远的影响。东北民居有着明确划分的等级空间。精巧的民居构造、独特的外观样式和整体风格,来体现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学思想。我国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绚丽灿烂,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根植在漫长的历史所积淀的文化和其生活的环境中,有着有浓厚的地域特色[3]。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基础上,研究建筑美和审美问题的学科[4]。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从形式、社会、生态,建筑美学都是和谐统一,它是居民真与善的体现,主客观的交融。传统民居从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地域性与国际性、继承性与创新性,都有其建筑美的文化维度。当然,这也需要在今后发展中借鉴学习,相互尊重促进,传承地域的民族美学文化。
[ID:0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