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主义思潮下的巴赫复兴运动

2020-01-05张伟婷

人物画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巴赫

张伟婷

摘 要:1806年拿破仑军队入侵德国,使德国民族成为一个“屈尊的群体”,德意志人民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激发了强烈民族意识要求复兴自己民族的文化。要求显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音乐也顺应这种潮流,在音乐批评与创作领域均开始显现民族性的诉求。音乐家们,开始在本土内找寻到崇拜偶像——巴赫,并对巴赫进行一系列的复兴运动——包括巴赫音乐作品的出版、演出与研究等相关的活动,使巴赫以作曲家的身份重新被大家熟知,使他作为德国民族音乐的代表,被重新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关键词:民族主义;J·S·巴赫 ;复兴之路

一、十九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

19世纪的欧洲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彼此起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民族政权,并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完善。拿破仑战争刺激了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促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从18世纪开始,德意志兴起了反对外来文化侵略,反对民族分裂和封建统治的文化民族主义宣传运动,初步形成了德国文化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想在社会生活领域表现为建立民族国家的渴望,在文化方面要求显现出本民族精神,音乐家们要求音乐也应该顺应这种潮流,原本崇拜意大利与法国音乐的德意志民族音乐家们,开始在本土境内找寻崇拜偶像——巴赫,并且将他奉为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和整个音乐历史中的伟大人物,巴赫作为德国民族音乐的代表,被重新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复兴巴赫之路径

1802年福克尔(Johann Nikolaus Forkel 1749-1818)发表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Uber Johann Sebastian Bachs Loben ,Kunst und Kunstwerke)一书中把巴赫推崇到极高的位置,他认为现代艺术是轻浮而浅薄的,而巴赫的音乐是深刻与经典的。福尔克认为巴赫是非常有天赋的音乐家,是所有德意志作曲家以及外国作曲家的第一人,福克尔以民族主义的视角重新去评价、肯定巴赫和巴赫的音乐价值,他强调巴赫是德意志人的民族身份,宣称巴赫音乐是无价的民族财富,福尔克的巴赫传记出版正值德意志在政治上遭遇失败,需要在文化层面上得到自我的肯定,所以巴赫作为民族英雄,其作品作为民族遗产满足人民情感的需要。

如果说福克尔的巴赫传记标志着巴赫复兴运动的开始,紧接而来的是巴赫音乐作品的出版、演出与研究等相关的活动。就音乐作品的出版而言,19世纪之前,巴赫作品多数以手稿的形式出现。莫扎特在最后的有生之年是巴赫的崇拜者,另一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贝多芬曾在波兰学习巴赫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1780年),当时这些作品还是手抄本。随着巴赫的《平均律曲集》(Wohltemperierte Klavier)于1801年在4个中心城市(波兰、苏黎世、维也纳、莱比锡)出版,伦敦又重印了波兰的版本,福克尔的传记著作《J.S巴赫的生平》(Über Johann Sebastian Bachs Loben)在1802年问世 ,形成了复兴巴赫的势头。19世纪之后,他的声乐与器乐作品相继得到出版,在19世纪最初的二十年,主要出版键盘音乐与合奏音乐的作品。

J.S巴赫于1729年创作了《马太受难乐》,唱词由亨理齐(C.F.Henrici)——即皮坎德尔(Picander)根据《圣经》中的《马太福音》撰成,为独唱、合唱、管弦乐队而作。1727年4月1日,在萊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首演。当时未受到保守的莱比锡人的好评,直到一百年后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了这部清唱剧,才使得它重见天日,名扬天下。1829 年3月1 1日,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在门德尔松的指挥下,由柏林歌唱协会表演。这次演出对巴赫的声誉有着决定性的转折作用,使巴赫复兴的状况有了迅速的改变,人民对巴赫狂热的崇拜也成为了一种十分流行的运动。

三、巴赫协会的成立

1850年巴赫协会的建立,标志着巴赫作品出版的高峰,这个协会聚集了一群知名的作曲家,旨在将巴赫所有作品曲集出版。同年组织的“新巴赫学会”,自1901年起,先后在德国的主要城市和维也纳举办“巴赫音乐节”。1904年出版《巴赫年鉴》(Jahrbuch),1913年出版新发现的康塔塔(BWV199)。1917年发行巴赫家谱的摹真版和翻译版。1954年在戈丁根的“巴赫研究所”(J.S.Bach-Institut)开始编辑新版的巴赫全集。1970协会买下了位于爱森纳赫的巴赫出生地,并将其建成一座博物年馆。该协会于1870年3月解散,图书馆归属于皇家音乐专科学院,它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最终为后人研究巴赫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四、复兴巴赫之传承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中最后的一首赋格,把自己的姓氏“Bach”转化音名“bb-a-c-d”作为主题在音乐作品中多次出现,后来被许多的作曲家用作赋格的主题,舒曼作品的创作明显的受到了巴赫的影响,他为管风琴创作的11首众赞前奏曲(作品122)是巴赫精神的再现。李斯特的管风琴曲《以BACH作的前奏曲与赋格》,W.皮斯顿(Walter Pistion 1894-1976)《根据巴赫的名字创作的半音阶练习曲》等。这些创作无论是主题还是创作手法都彰显着对巴赫的回归。

巴赫被贝多芬称之为“和声之王”,《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复调音乐的典范。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无论对哪个时代的音乐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无论哪个时代的作曲家,音乐家,演奏家都获益匪浅。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曾认真研究过这套曲集,莫扎特与贝多芬都曾亲笔抄写其中的一些赋格曲,肖邦在写前奏曲之前也曾细心研究过这本曲集。

总而言之,巴赫复兴运动作为德意志的全民运动,其影响力是深远的。原本崇拜意大利与法国音乐的德意志民族,拥有了自己本民族的崇拜偶像,自此巴赫成为德意志严肃音乐传统中居于首位的人物,其音乐被认为具有鲜明的德意志特性,诸如和声的细腻、对位的精雕细琢,严谨的逻辑性与细腻的形式感觉等等,甚至认为其个性也代表德意志人的性格特征,认真、严肃、持之以恒等等,呈现出潜在的民族主义倾向。

参考文献:

[1] (美)赫克特. 遏制民族主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 贺艳洁. 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 燕山大学, 2013

[3] 车新春. 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 上海音乐学院,2010

[4] 车新春. 论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民族意识推动下的巴赫复兴运动[J]. 音乐探索,2013.04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巴赫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我是听巴赫的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一个也不能少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
巴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