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价值观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2020-01-05许纯溪
摘 要:新加坡提出了“共同价值观”这一概念,并展开了有效实践,对新加坡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落实三位一体价值观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重视德法并行的教育理念,明确制度保障;保障文化独立与创新并行,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种价值观的出现同各国主流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与此同时,当代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也使各国主流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处理价值观冲突,成为了价值观教育的新问题。新加坡在独立后不久便实现了经济的崛起,与新加坡政府的共同价值观教育相关。我国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借鉴新加坡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塑造经验有助于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一、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原因,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是基于新加坡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新加坡政府所面临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挑战从而得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
首先,“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其主要体现了个人对国家利益绝对服从的精神。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国家利益与社会、社区以及个人利益相冲突时,国家利益必须占有主导地位。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新加坡“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的价值观突出了家庭的作用。新加坡通过维持与保障家庭的和谐与健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西方思潮家庭观念日益淡化的背景下,新加坡大力宣传儒家为主的、家庭为重的价值观,强调家庭的意义,促进家庭的和谐。
“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新加坡共同价值观重视与保护个人的权利,强调“社会关怀,尊重个人”。虽然,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利益关系永远是矛盾的统一体,但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的发展,都应当尊重个人权利。新加坡政府重视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理性的界定个人与国家、社会的边界,重视每一个新加坡人的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
“协商共识,避免冲突”。在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时,新加坡政府提倡“协商共识,避免冲突”,即通过广泛讨论、协商对话的方式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在《白皮书》中,新加坡政府强调了团结是新加坡需要珍惜的珍贵资产,新加坡人必须要有求同存异的忍让精神,否则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窘境,导致社会成为一盘散沙,危及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社会团结、国家才能和谐,经济建设才能更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围绕着这一“共同价值观”设计了一套新的公民与道德教材,取代了《儒家伦理》教材。从1991年起,所有的学校、文化团体、大众传播媒介等一切机构和部门,在进行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时均以共同价值观为中心而展开,提倡新加坡人的公民意识,推进新加坡精神文化的建设。新加坡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在价值观念问题上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鉴别、分析、综合之后的新提炼,制定的公民有普遍认同感的价值目标,标志着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价值观教育成为全民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2]
二、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在独立后,新加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建设成效斐然,中国和新加坡同作为亚洲国家,虽然两国的国情和基本制度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因此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优秀经验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
(一)坚持三位一体价值观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观教育体系,才能发挥出这三个主阵地的全部能力,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对共同价值观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学校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公民系统地接受道德教化和知识传授的地方。家庭是道德启蒙的最佳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孩子的道德起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孩子的道德倾向。而社会是道德教育的实践地,将共同价值观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检验共同价值观真理性的最佳方式。新加坡政府通过对家庭教育价值观的补充体现了其“家庭为根”的重要论述,家庭教育观体现了新加坡人对家庭的理想和追求。在新加坡的学校中,学校将共同价值观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行,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中,新加坡政府呼吁应该让全体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通过设置人民协会形成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纽带。同时成立家庭教育群众委员会,推行学生社区服务计划,这些计划既体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教育合力,也为培育共同价值观营造了更好的社会氛围。这也给我国培养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我国如果要推行核心价值观,也应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对于学校而言,学校应该要整合多方资源,妥善安排各类课程的课时,将主流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他学科中。并且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自身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断学习和吸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理论,提升自身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实时接收到最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班风、学风,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家庭方面,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行是孩子对于道德标准的最初启蒙。家庭应该制定正确的家规,家庭成员都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社会中,社会是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阵地,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各类主流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加强公民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及组建社会道德教育机构,及时向公民宣传和教育最新的主流价值观思想,以加强公民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同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教师要积极同家长联络,反映孩子在学校中的道德行为情况。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反映学生在家中的道德行为情况,形成家校互助的良好氛圍。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地参加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能够亲自体验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从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坚持德法并行的教育理念,明确制度保障
新加坡实行严刑峻法,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共同价值观的普及。大到国家管理,小到公民个人行为,均做了严格规定。对于违反法律的,不仅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处以绞刑或鞭刑,这种制度有效震慑了犯罪行为。新加坡还颁布《报章与印刷出版法令》,对大众传媒进行监督,将其纳入了法制监督,这也为其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推行和落实。[3]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脱离了法律的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而脱离了道德的法治教育也是不完善的。因此,道德和法律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即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具有丰富的现实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将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践行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法律的约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也能够更好地对国民进行价值观教育。鼓励政府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要始终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明确制度保障,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建设。
(三)坚持文化独立与创新并行,增强文化自信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加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遭遇了文化侵蚀。新加坡作为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最终形成了反映本国国情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并将其发展为了新加坡国民广为认同的价值观念。[4]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我国的文化价值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在我国价值观不断践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最终形成属于我国的文化特色。在当今世界,我国不仅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自身的文化魅力,也应该积极向世界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只有持续创新,有竞争意识,才能保持本国的文化自信以及充分发挥本国的文化竞争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时代,顺应市场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指引下,在创新中继承,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价值理论体系,在各国文化交流与冲突并存的背景下,我国要坚定不移地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从而实现真正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康,韩建旭.国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及其启示——以美國、韩国和新加坡为例[J].探索,2015(04):175-179.
[2]李国娟.新加坡中小学开展“共同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2):52-55.
[3]胡玉荣.论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与认同整合[J].广西社会科学,2018(04):60-63.
[4] 王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区培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许纯溪(1997-),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