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插画艺术语言分析

2020-01-05刘茜

人物画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诗经

摘 要:《诗经名物图解》是由日本儒学家细井徇所撰的一本博物学书籍,以大面积的彩绘古画为主。“日本诗经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此衍生出一个重要的学术分支——《诗经》名物学[1]。《诗经名物图解》在日本相关图谱研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被誉为“最美诗经绘本”。本文从插画视角分析和总结了整套绘本的艺术语言,并适当作出评价、提出质疑。

关键词:《诗经名物图解》;《诗经》;插画艺术语言

作为中国诗歌的起源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典,《诗经》对于东亚文化的浸透促进了日本封建文化的发展。日本学术界对于《诗经》的研究包括译、解、绘、评等十分热衷。例如,江户时代的学者们就翻刻了三国吴陆玑所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和清代徐鼎所著的《毛诗名物图说》;此外,日本学者本人的著作也陆续出版,例如稻生若水《诗经小识》、江村如圭《詩经名物辩解》、渊在宽《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图解》以及冈元凤《毛诗名物图考》。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是其中较为出彩的一本,彩色的古画更加生动形象。它的出版再一次令《诗经》名物学研究热度上升,也为文学和艺术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插画又被称为“插图”,狭义的插画是用来解释或装饰书本的视觉材料,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或供艺术欣赏[2]。从《诗经名物图解》作为博物学书籍的性质来看,这些插画的作用主要是记录与说明《诗经》中提及的多个动植物意象。

《诗经名物图解》插画艺术语言分析

《诗经名物图解》共三卷,分草、木、禽、兽、鳞、虫六部,收图两百余张。书中有弘化四年(1847年) 作者细井徇之自序、嘉永戊申年(1848 年)松堂清裕所作之序以及嘉永辛亥年(1851 年)花木鸿所作之跋[3]。其插画极为细腻写实,工整细致,色彩清雅,轻盈仿佛驭微风而来落于纸上。

一、构图与特写

(一)灵活构图凸显细节

旁卷一侧——边角式构图

为了突出植物的辨识度与细节,绘者多采用边角式构图,其中,草部、木部和兽部所占比例最大。例如,草部中的植物插画《匏》(图一),出现于《诗经·大雅·公刘》中的“执豕于牢,酌之用匏。”匏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类似葫芦,果实可以做成瓢。由于藤生植物茎杆细长,若全部绘于纸上则难以看出其特点,所以画者只得将其最具辨识度的地方摘誊出来。如果再考虑上藤茎的曲绕柔韧的特点,边角式构图最是合适不过。又如,出现于《诗经·国风·周南》中的植物——葛,这同样是一种藤本植物,茎较细,嫩尖部呈螺旋环绕状,整根藤植也有明显的曲线观感,大环中扣有小环,置放于画面的边角之处,是这篇绘图颇具美感与乐趣又不失辨认功能的精巧之处。

斜贯两端——对角式构图

在《诗经名物图解》中,草部、木部、禽部、虫部里均出现了明显的对角式构图,其中尤其以草部和木部为重,而禽部和虫部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所以也有较多的对角式构图。如《诗经·周颂·小毖》中的鸟类动物桃虫(图二);《诗经·国风·园有桃》中的木本植物棘;位于虫部,在《诗经·卫风·硕人》中被提及,趴在树上的蝤蛴。树木以枝干为引导线,绘有伸展于同一方向的小树枝。同时,动物位于枝干中央,占据视觉中心,这些插画均采用了对角式构图,让观者的视线从左下角移向右上角,尤具动态感。

正入眼帘——中心式构图

总体来看,植物部多用边角式和对角式构图,而动物部则更多采用中心式构图,其中以兽部和麟部最盛。并且,这些插画并未绘有植物背景,主题开门见山。例如,《诗经·小雅·鹿鸣》中,一只鹿位于图画中心,安静温顺地半躺在地面上休息,又好似在侧耳倾听着森林里的声音。又如《诗经·小雅·鱼丽》中的鳢,一大一小在画面中央,似乎是在捕食。此外,虫部也有这样的构图法,《诗经·国风·周南》里象征子孙兴盛繁荣的螽斯位于图画视觉中心,其中一只似乎是趴在小石头上。中心式构图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想要绘出的主角,缺点是显得板正有余而灵气不足。

竖直挺立——垂直式构图

除了上述占主要分量的三种构图方式外,还有一种用得较少的垂直式构图,这类构图所绘的题材主要是叶子较长较细且向上直立的植物,或者是茎杆较嫩的蕨类植物,如《召南·草虫》中的薇和《小雅·斯干》中的莞,这类插画整体看起来纤细简洁,在风中微动的样貌略显仙风。

(二)局部特写便于辨认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绘画主体占比过大,比如藤本植物长度过长,木本植物过于高大,为了提高所绘植物最特别之处之比,将它们最具辨识度的部位记录下来,作者往往只绘下了植物的一部分。此外,由于《诗经》的某些特指,尽管诗中使用的是某棵树之名,但诗句里主要指这种树木的花朵,所以绘者也只得采用局部特写。例如,“何彼秾矣,唐棣之华。”中的唐棣出现于《诗经·国风·召南》中,唐棣本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而这句诗的意思是“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美妍。”所以在这里,除了大树干,画面中更重要的是那几株正处花期的花朵。

不同于草部、木部取要点绘制的做法,禽部、兽部、麟部和虫部均是将动物的全身画于纸上。或许是由于动物不像植物那样有着向外肆意伸展的分叉枝干和随意攀爬的藤,又或许是因为除兽部外,鱼虫鸟都十分小巧,较容易将其放大突出动物特点,所以麟部和虫部的插画大多还有剩余空间画出植物用于映衬。相同之处是,这些动物都位于画面的视觉中心,直抓眼球,可见这样的布局是十分妥当的。

(三)图字并茂利于识物

《诗经名物图解》是一套博物学范畴内的书,尽管它的主要内容是为《诗经》配图,里面的精美古代插画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但是它也并非纯插画,除了对植物的细腻描绘之外,在留白的地方会将动植物的名字写上去。如一草部插图,画面上共有两株植物,左边较小株的植物的左上方有一个蒿字,右侧植物稍高一些,它的右方也写了一个苓字,整体来看,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的位置更往下些,与植物的位置关系相对应,可见作者的安排十分贴心,整幅画面十分美观素雅。

二、色彩与形态

(一)色彩清雅,恬适安静

整套《诗经名物图解》的插画有着非常统一的色调,以动植物的固有色为主,整体设色较为沉着、明快、清新温柔虽素馨雅调却不失艳丽,尤其是在花朵之处。画面色彩十分和谐,无大的纯度对比和明度对比。尽管是以动植物的固有色为主,或许与背景色有关,多数插画整体带棕黄调,这在植物的叶子和枝条的颜色上显得尤为突出,它们看起来并不似大自然中的植物那样有如此多的绿意,再加上插图中没有明显的光线,所以它们相较于森林或湖边的植物来说,体内迸发的生命力似乎要弱一些许,多了几分温柔与沉敛。此外可以明显地看出,较为强烈的黑白对比主要出现在植物的叶子上、鸟类的头颈部和羽毛上,以及兽类的毛发上,相比这些,花朵上的黑白灰对比要弱一些。总之,插画色彩清新素雅,令人仿佛置身其中,可以嗅到带有花草香味的清凉空气,意境无穷。

(二)明度层次,花亮叶暗

这套插画给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沉稳和收敛,因为它的整体明度较低,再加上造型的作用以及人对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诗经名物图解》中的插画更加显得清新可爱,干净素雅。如果反复欣赏就不难发现,似乎大部分植物茎叶的色彩明度和纯度都较低,此外,淡紫色和偏白色的花也显得尤为低调,而红调、橘调的花朵以及黄色的小鸟就要鲜艳许多。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里面的木瓜,《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之中的苕(图三)。这些花看起来非常鲜艳绚丽,她们的恣意张扬与身旁绿叶的低调灰沉截然不同。或许是这套插画整体看起来有些许沉闷之感,作者用少许鲜艳的色彩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明丽的色彩,也更多地赋予了植物几许鲜活之感。

(三)线条曲俏,神态丰富

线条的曲俏之处最大程度上表现在了草部,植物叶子的脊是如此的圆润活泼,似乎是在风中起舞,如《曹风·下泉》中的蓍。该书木部两册所描绘的对象均为木本植物乔木与灌木。粗壮的树干鱼树枝与纤细的花朵、饱满的果实和谐一体、相得益彰、无突兀之感。藤生植物的藤更是缠绕弯曲,互圈互缠。

尽管植物的动态如细风扶柳,温柔灵动,小花纤巧可爱,大花鲜亮张扬,均令人喜爱。但或许是因为植物没有“脸面”,也就没有五官和表情,在神态上,动物插画与之相比,兽类和鸟类的表情和动态显得更加多样,有的表情凶狠、眼神犀利似乎是即将要向猎物发出攻击,《秦风·晨风》里面的鸟晨风就是如此,气势强大。有的静立,看起来有些呆痴,比如《幽风·鸱鸮》里面的鸱鸮,憨厚可爱。有的高傲,例如《幽风·东山》里面的鹳,正扭着修长的脖子优雅地理着毛。此外还有灵动的小鹿,凶残的豺狼等等,虽是静态图,却将动物的动态表现得很好,似乎马上就会发生什么凶险的事情,又让这些插画有了一些故事性。

三、动态与肌理

(一)跃然纸上的轻盈草木

由于草本植物茎梗较为细软,插画均表现了植物风中摇曳的姿态。由于用墨较薄和清透,仿佛是在日暖风和、微风和煦的环境里,小草们若隐若现,云雾飘渺,仙气飘飘,其中最有意境最具仙风道骨风貌的似乎就是《召南·采蘋》里面的蘋和蘩了,它们柔若无骨,仿佛即将就要消失,变成仙子飞上天去,又像水里的海草,随水波摇曳,柔态丛生。此外,这些插画里面还有不少的虚实对比。尤其是在禽部,鸟和树木一动一静,动静兼备,作为背景装饰的植物用墨较少,是虚的部分,与鸟儿虚实相生。

(二)细腻写实的纹路肌理

《诗经名物图解》是一本较为写实的绘本,纹理的描绘虽不是超写实,却也称得上十分细腻了,例如《幽风·七月》里面的植物葵,作者细腻到当植物茎杆外面的非常纤细的绒毛都画下来,不可谓不是十分认真与考究了。但也不是这本书里面的所有插画都会这样细致,如果描绘的对象只是某棵草或者某棵树,这样的情况下植物肌理刻画就会非常细致,而在动物部作为陪衬的植物,对他们它们的肌理刻画相对粗糙一些,这也是虚与实对比的微妙之处。

四、总结

《诗经名物图解》为诗经名物学留下了宝贵的图像资料,尤其是在诸多绘本为黑白的情况下,这本彩色绘本就显得难能可贵。一言以蔽之,整本插画设色清新、沉着、古朴,色彩清雅素馨,给人以恬适安静之感,色彩明度有不同的层次,红肥绿瘦;线条曲俏圆润,动物神态丰富,动态感强;草木轻盈仙气,仿佛乘风而来,落于纸上,意味无穷;纹路肌理的刻画细腻写实,用心良苦。

同时,这本插画美则美矣,却仍有美中不足之处,也许会有误认植物的情况。例如上文分析到的“何彼秾矣,唐棣之华”中的唐棣,在这句诗中,唐棣是绚丽灿烂的,但是在细井徇所提供的插图中,唐棣花颜色素雅,花瓣小巧,实在是与原文不相吻合。又如《小雅·苕之华》“苕之华,其叶青青。”里的青色有待考究,或许是受绘画材料的限制,所有插画里的叶子几乎是同一个色调,降低了植物的辨识度,这也是《诗经名物图解》作为博物学书籍的缺陷。尽管如此,《诗经名物图解》也是中国文学相关插画中重要的资料,它鲜明的插画艺术语言值得探讨、研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

[1](清)劳孝舆.春秋诗话[M].丛书集成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

[2]张媛.插画艺术理论设计与创新[M].长春:吉林美术出本社,2018.

[3]徐寅岚、陶思炎.日本《诗经名物图解·木部》辨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

作者简介:

刘茜(1998.4-),女,汉族,四川宜賓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遇见最美的《诗经》
小心翼翼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啡”我思存
房县让“诗经文化”唱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