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格利特绘画的表现方式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2020-01-05甘露
甘露
摘 要: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绘画风格始终保持了被称之为神秘、魔幻、充满哲思的超现实主义,他善用各种违反常态的设置,通过独特的视觉感受,创造出另一个崭新的世界,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同时,他作品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对中国当代油畫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对马格利特的绘画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研究马格利特绘画风格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结合他的绘画作品,具体分析马格利特的艺术特色和具体的表现方式。第三部分,论述马格利特绘画的表现方式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
关键词:马格利特;表现方式;情感共鸣;当代
马格利特的绘画与其同时代的绘画有很大不同,他的作品乍看似乎是在描绘具象物体,实则细节与事物却经常意外组合,产生出怪异、玄妙的荒诞意味,蕴含着深刻的思考。
一、马格利特绘画风格的形成背景
马格利特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年幼时母亲溺水身亡被睡衣遮蔽着脸的形象成为他心中无法愈合的伤口,同时也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使马格利特用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作品将儿时的影像展现在观者面前,例如《恋人》系列作品中蒙着面纱亲吻的男女形象,实则都是他对母亲情感的一种折射。
在1916—1925年间,他先后尝试了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的绘画风格。在《三个女人》中,他通过分割黑白灰的色块来表现画面,既保留了图像原本的完整性,又将形象解构并主观性地重新组合,改变了原有的观察方式。之后,从一本有关未来主义的画册中吸收了其中强烈的运动形式感。
基里科的作品《爱之歌》对马格利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马格利特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使得马格利特在后期的作品中不仅关注客观事物间玄妙又独立的组合,还不断探索相似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作品呈现出神秘、怪诞的效果,并能够启发观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与思考。
二、马格利特绘画的具体表现形式
马格利特钟情运用写实细腻的手法、沉稳的色彩与平整的笔触描绘对象,并通过错位置换、比例异常、图像重叠等独特的违反常理的表现形式,通过画面与观者交流,引领观者摆脱固有的惯性思维,把所有现实具象的物体作为载体服务于他作品中的情感。
(一)错位置换
马格利特通常通过将两个相关联的对象用一者替换另一者的方法进行置换重组,使图像以一种复合体的方式二次呈现。《红色模型》中,一双皮鞋与人的脚趾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新的图像,我们无法得知它是鞋,还是人脚?是物品,还是生命体?在《集体发明物》中,前景中处于静止的人鱼形象,由于身后起伏的浪花,使画面产生动态感与瞬时感。同时,躺在沙滩边上的“美人鱼”并不是我们认知印象中的“人头鱼身”,而是“鱼头人身”的怪异形象。
马格利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以表达他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关注与想象,并唤起我们对身边普通事物的思考、探索与关注。
(二)比例异常
马格利特作品中的物象通常改变了原先的尺寸,以造成强烈的梦幻的视觉效果。
马格利特所要表达的是对现实世界中“真实”的质疑,他认为“真实”是可以通过相反的形式呈现的。在《瑞斯勒之墓》中,一支玫瑰塞满了整个房间,超越了它原本的正常体积,违背了正常的构图原则,占据了整个画面,颠覆了人们平时的惯性思维,解放了观者被束缚的想象。他还利用树和树叶的联系,将树叶的比例放大,树叶的茎变成了树的树干,一整片叶子形成了一棵独立的大树,矗立在路旁。
马格利特想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观点,即在画布上任何物体的规模都是画家所赋予的,以出乎意料的手法拒绝刻板印象与惯性,解放狭隘的思想。
(三)图像重叠
马格利特的作品充满哲学意味,经常将一个物体遮挡在另一个物体前面,亦或是将图像进行重叠以表达空间内与外的多重定义。马格利特对透视法的使用,使得客观事物和表面形态间形成了一种感官上的偏离,并用一种隐匿的方法表现它们之间朦胧的边界,在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状态下,揭示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关系。
在《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漫步场所》中,画架上的一幅风景画与窗外的风景完全重叠,视觉上的错觉使观者陷入神秘的意境之中,同时他通过对透视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左侧的圆锥形塔尖成为一条具有透视感的向远处延伸的街道,而右边的街道变成了另一个塔顶。马格利特使窗外普通风景有了多重的意味,真实变得模棱两可,甚至不再可靠。
三、马格利特绘画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受到马格利特的表现方式和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西方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去探索新的绘画情境,在画面中注入更多神秘、玄妙的超现实主义语言,同时将关注点从以往的聚焦于客观存在的真实世界,转向虚化的、表达内在精神的世界。
以徐芒耀为例。因受到马格利特作品影响,尝试大量与“梦”有关的作品。在《我的梦》系列作品之后,《雕塑家工作室》系列继续延续了他的梦境。在作品《开模》中,雕塑家的脑袋与被雕像的脑袋进行了错位置换,细腻的写实质感和空间感更加突出了画面中神秘感。钟飙的作品同样具有超现实的特点。他试图通过将不同时空中的物象结合起来,在多维的时空中构建现世的理想国。
方力钧的作品具有很明显的符号语言。作品中的光头形象是他的“符号”。他的作品也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画面中的蓝天、白云、鲜花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经过画家的错位重组、变换比例后,构成了新的画面。
马格利特的绘画为当代中国油画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意义,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拓宽了艺术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使艺术家们开始将潜意识与本能带入自己的绘画作品,通过超越现实肆意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使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朝着一条更宽阔的道路前进。
马格利特的绘画,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的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及作用,中国艺术家从中收获灵感,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不再使艺术家受困于具象世界,而是能够自如地利用客观具象创造场景并引起观众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刚,马格利特绘画艺术研究[J],河北: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张光琪.马格利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灌木文化.典藏:经典世界名画高清图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1
[4]朱青生:《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5》.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