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气质与动物保护

2020-01-05庞悦

人物画报 2020年7期

摘 要:本文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出发,以广西S渔村为个案,分析性别身份在动物保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女性环保者是如何在父权制社区中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身份的。本文希望从女性的自我建构过程分析,凸显女性在环保性别建构的自主性。文章将从当地男性、当地女性和外来女性环保主义者三个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关键词:NGO;性别;动物保护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围绕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运动逐渐发展起来,不同于其他社会运动,为环保发声的大多是女性,她们被卷入到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环保组织中,并成为保护环境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更有学者直接指出: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女人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支持者。”[1]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环境及资源认识、利用和保护意识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将性别观念纳入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对实现性别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从当地男性、当地女性和外来女性环保主义者三个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二、动物保护的性别实践

(一)渔民中捕鲎的男性与爱鲎的女性

本文以S村渔民非法捕捞保护动物鲎为个案研究。S村位于广西北部湾沿岸,沿海一帶也是保护动物鲎[2]的栖息地。从家庭和生计方式上看,男子是捕捞鲎的主体,经济上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家中居于主导地位,卖鲎的渔民比那些不卖鲎的渔民年收入要高出2到3万元,家庭经济水平也明显提高。捕捞鲎能给男性渔民带来经济利益、家庭小康和社会地位,这些诱惑就驱使渔民们去做非法捕捞之事。

从鲎的消费上看,在当地吃野味形成了一种男性金钱和权力地位的象征符号。鲎被当做送礼佳品送出,也成为请客吃饭的餐桌上有“排面”的一道菜。通过鲎这道菜彰显了男主人特殊的身份地位,客人也会因为这特殊的野味感觉自己得到贵宾的待遇。作为野味一种的鲎,是彰显权力和地位的男子气概符号。

S村女性在家庭中居于从属地位,在鲎保护中处在矛盾的状态。出于生计,有利于提高家庭经济水平的事情都应该支持丈夫去做;出于关爱,鲎承载着渔民的生活记忆和情感联系。当地女性对环保态度的两面性决定了她们在参与环境保护的可能性,环保组组者看到了这一点试图利用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来说服当地女性加入环保行动。

(二)外来女性组织者的环保实践

当地环保组织发现此处的问题并参与其中,在她们中大部分是女性。她们将保护海洋与动物的知识和益处带到渔村并开展宣传活动。他们一方面与政府等相关部门协商保护对策;一方面说服渔民、商家消费者不去捕鲎和吃鲎并通过对滩涂长期监测记录鲎的数量变化。在动物保护宣传过程中,女性环保主义者也因为性别身份遇到了很多问题。政府、商家和渔民以男性为主,不接纳女性的身份使她们在谈判的过程中四处碰壁。

她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村庄里的女性,利用妇女儿童善良、有爱心、空闲等特点,通过劝说当地的妇女和儿童,把她们团结起来,彰显女性柔弱、楚楚可怜、充满爱心的形象,博得男子的同情增加了男性的保护欲,愿意随了女性的要求,保护女性并保护动物。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动物和女性一样以其柔弱的一面,获得了保护。所以,女性环保主义者进社区,可以看作是女性身份的自我建构并试图和当地男性对话的过程,是一场由外来女性主导并发起的拯救当地濒危物种的环保实践。

三、结语

那么,环保为何是女性?从价值观的不同性别选择上看,有学者认为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更具有利他主义价值观[3]。利他价值取向是关心环境的基础。[4]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塑造成富有感情的、关怀伦理的、富有同情心的、合作的、乐于帮助的家庭照料者,而男性被塑造得更为独立和富有竞争性。因而,社会性别规范导致女性比男性更为乐于帮助和利他主义。[5]

我国传统村落以父权制社区为特点,男性之于女性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这个社区里从经济、家庭、饮食到社会地位都充斥着“男子气概的霸权”,当地的女性则保持着持家、育儿、服侍丈夫的传统家庭主妇形象,“男主外,女主内”的二元化分格局,不仅加剧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也纵容了男性捕捞和贩卖鲎的行为。而女性环保组织者介入则打破了这种现代“男子气概”和传统“女性气质”二元对立的局面,并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个桥梁,开始以一种更多元、更平等的姿态参与到社区环保行动中,把当地男性和女性卷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环保实践对当地的性别身份认同产生影响,新的环保“女性气质”逐渐生成并产生影响。女性环保组织者通过具体的实践,调动当地妇女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不断塑造女性在环保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者的身份,为女性争取环保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广西珍稀水生动物识别手册. 广西水产畜牧局,广西水产研究所. 广西人民出版社 . 2007。

[2]  Bell , Michael M. 1998 , An Invitation to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Thousand Oaks , CA : Pine Forge Press.

[3]  Merchant , Carol  1992 , Radical Ecology : The Search for Livable World. New York : Routledge.

[4]  Stern, P.C., T. Dietz, and L. Kalof. Value Orientations, Gender,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 [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93,25(5): 322-348.

[5]  Gilligan, C.. In a Different Voice[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作者简介:

庞悦(1995-),女,广西钦州,壮族,研究生,硕士学位,文化人类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