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分析

2020-01-05谢剑忠孟丽丽

校园足球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研足球班级

谢剑忠 孟丽丽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途径,而现实中因为足球专业师资匮乏、场地器材短缺等问题,导致部分学校开设足球课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2017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近年来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在经历了传统行政班级授课、校本选课走班、大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摸索之后,发现足球“大课堂”更适合条件有限的学校普及发展校园足球。笔者所在学校实行的足球“大课堂”是将至多5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进行结合统一的模式,将足球课堂教学与班级联赛相结合。经过实践发现,该模式在应对有限的足球教学资源、提高足球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一、初中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安排

学校教务处积极配合体卫艺工作计划,编排年级课程表,统一安排每天上午第一节课为初三年级足球大课,第二节课为初二年级足球大课,第三节课为初一年级足球大课,初四年级暂不安排足球课。每节大课最多容纳5个班级同时上课,可供使用的足球数量为学生人数的一半,基本保证两人共用一球。此外,足球大课教学时同一场地不安排其他年级上体育课。

根据学校班级数量(四年制初中96个班级,每年级24个班),每个年级配备5名体育教师组建足球教研团队,其中包含1名足球专业教师,每名教师至多负责5个行政班的日常教学。每节足球大课固定1名主讲教师佩戴蓝牙话筒(学生队伍前方放置2个外放音箱)授课,授课方式主要为示范法和讲授法,其他4名教师承担辅助教学任务。如,新授课脚内侧踢球动作示范需要1名教师展示,同时另外4名教师巡视全体学生的学练情况和管理纪律。

足球教研团队即年级备课组在完成先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一般周一固定足球专业教师主讲,做到率先垂范,起而行之;剩余工作日由其他非专业教师依次主讲,不断提升非专业教师的足球教学能力。

该模式有效解决了目前足球场地不足、器材短缺、教学班级多、专业师资匮乏等问题,保证每一名学生参与运动、体验足球。

二、初中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在足球大课堂教学初期,首先进行队列队形的常规变换练习等相对固定的课堂常规和热身练习,如,集合时各班成2路纵队(男生1路,女生1路)进入足球场地对应标志桶站立(图1),热身跑时以定点折返跑为主,每路纵队以前后2个标志桶为折返点集体慢跑。在接下来的足球热身操中,由2路纵队变换成4路纵队(男生2路,女生2路,每路10~12人),同时调整前后左右间距,各班第1路女生和第3路男生分别按顺序拿取足球准备上课,开始学校自主创编的“双人组球感操”。

图1

球性球感练习结束后,初一年级以团体游戏和灵敏素质练习为主,如,“圈羊回家”游戏以各班每路纵队为1组,距离起点线30m处摆放若干标志桶,每组在起点线后对应1个标志桶站立,并相互拉手围成圆圈,圆圈中央放一个足球。游戏开始后各组需拉手将足球运至标志桶处折返回到出发点,先到达小组获胜。可以从无球拉手折返到有球移动,再不断增加足球数量,行进中球不得出本组的圆圈,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也可在路线上摆放2个标志盘,让学生呈蛇形前进以增加难度。在熟练掌握了若干种足球游戏玩法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全年级参与的“快乐足球节”。这样的“大课堂”教学从组内合作,到同班级内部竞争,再到班级间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初二年级以技战术学习和体能类游戏为主,如,传、运、射、1v1攻防、简单“2过1”配合等,大课堂教学时,5名体育教师集体授课,可以对进攻者、防守者、队友等进行角色示范展示。

初三年级以小场地教学比赛为主,如,开展“泰山敢当杯五人制足球争霸赛”,以足球场地两球门中点连线和中线为分割线划分成4小块足球比赛场地(每块场地长约45m,宽约25m),5个班共10支队伍(男生5支,女生5支)参赛,上下半场各15min,中场休息5min,不限制换人次数。首先抽签决定男女生各1支队伍轮空(4个班级上课除外),采用单循环积分赛,5周后每组第一名通过调课再次进行单循环积分赛决出男、女总冠军。“大课堂”教学让场地利用最大化,解决了初中班级联赛赛程过长、激烈程度不够等问题。

学校充分利用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通过2年的兴趣培养、技战术学习和体能融合,1年的赛事运作和技能运用,真正帮助学生在足球“大课堂”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三、初中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初中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综合分析教学效果以及问题挑战,笔者认为该模式仅适用于校园足球建设初期,且学校至少配备3名体育教师,含1名足球专业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兼职或外聘等)。该模式主要针对全体学生普及足球运动,解决场地、器材短缺,足球师资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有效提升非专业教师足球教学能力,积累足球教学经验,真正促使校园足球引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在足球大课堂教学实施中应该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初中足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以团体游戏“激趣”、融合体能“强身”和小场地教学比赛“促技”为主。二是足球“大课堂”常规组织队形的变换要常学、常练、常思,先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场地与器材的布置,组织调动的衔接内容要注意规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如,2人共用1个球时,为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可适当组织无球1组在等待期间进行体能练习,保证初中足球课的强度。三是实行足球“大课堂”红黄牌惩戒制度和积点卡激励制度,如,结合足球比赛规则给违反课堂纪律者出示黄牌,停止练习1min以示警告,累计2张黄牌变红牌,对严重扰乱课堂纪律者直接出示红牌,记入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对足球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则发放积点卡,融合“泰山学子快乐成长攀登卡”体验活动,历经“起步岱宗人生如登”(岱宗坊卡)、“跨越一天登高必自”(一天门卡)、“攀至中天壮观天地”(中天门卡)、“登上南天昂首天外”(南天门卡)4个阶段,通过积点激励学生不断攀登进取。

四、初中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研与发展

初中足球大课堂教学凝聚了学校体育骨干教师、足球专业教师及非足球专业教师力量,骨干教师引领方向、足球专业教师率先示范、非专业教师主讲体验,经过先周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等,将集体智慧的结晶融会贯通到每周的足球课堂教学中去。每一位主讲教师注入个人课堂烙印,体现了对足球教学多角度的认知与理解,展示了不同主讲教师的教学风格。同一节大课堂上体育教师分工协作、团结一致,不断反思。历经5次同课课例打磨,各年级足球教研团队逐渐搭建起“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模式。通过“以课促研”和“以研促课”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学校足球师资力量的“传帮带”,为校园足球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引领作用的发挥提供了重要契机。

每个足球教研团队要带领5个行政班的240余名学生开展足球活动,加大了足球教学组织的难度,这是目前“大课堂”模式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每周基本部分教学组织形式的调动和变换复杂而烦琐,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练习形式和有效衔接,如,既可以是原地練习还可以是行进间练习、既可以是无球练习还可以是有球练习、既可以是单人练习还可以是多人练习等。而如何有效简化组织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打破固定2人分组模式、提高练习密度则成为下一步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教研足球班级
班级“无课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认识足球(一)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