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应该怎样继承生活教育

2020-01-05朱建

师道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

朱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这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但今天我们的“生活”与陶行知当年的“生活”,今天的“社会”与陶行知当年的“社会”,今天的“教学做”与陶行知当年的“教学做”相比,均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今天“生活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与当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相比,也就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何在新时期继续追寻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向,探索新背景下生活教育的意义、路径与创新呢?

在1936年3月16日《生活教育》第3卷第2期,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一文中说到生活教育的特质有六个方面: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陶行知是这样解释“有历史联系的”,他说,“人类从几千年生活斗争中得到的,而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教训,我们必须用选择的态度来接受。但我们要留心,千万不可为读历史而读历史。我们必须把历史的教训,和个人或集团的生活联系起来。历史教训必须通过现生活,从现生活中滤下来,才有指导生活的作用。这样经生活滤过的历史教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倍上加倍的丰富起来。倘使一个人停留在自我或少数同伴的生活上,而拒绝广大人类的历史教训,那便是懒惰不长进,跌在狭义的经验论的泥沟里,甘心情愿的做一只小泥鳅。”

与陶行知所生活的时代相比,今日中国教育所面临的任务、社会条件、学生属性和教育的功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所以今天,我们也要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放到当下的“现生活”中去过滤,与今天的“现生活”相结合,才能指导今天的中国教育。

一、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兴国——生活教育的任务在改变

1939年1月,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目前的任务》中说,“在抗战建国这一伟大的时代中,生活教育有……四种任务:一、力求长进,把自己的集团变成抗战建国的真力量;二、影响整个教育界共同求进,帮助整个教育界都变成抗战建国的真力量;三、参加在普及抗战建国的生活教育的大运动里面帮助全民族都变成抗战建国的真力量;四、参加在普及反侵略的生活教育的大运动里面帮助全人类都变成反侵略的真力量。”

陶行知还说,“我相信生活教育必定能够发出伟大的力量帮助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帮助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帮助创造一个和平互助的新世界。”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当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任务。显然,这样的“任务”放在今天已不符合现实,但陶行知所强调的教育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思想,却不会过时。今天的我们,如何界定“生活教育”的任务呢?

杨东平教授认为要重新认识、审视现代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超越政治本位和教育的经济主义模式,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合拍的、能够兴国的教育。这需要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也就是,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教育的任务更主要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

如果还借用陶行知的话来讲,那么当下的生活教育也应该有四个任务:一、力求长进,把自己的集团变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力量;二、影响整个教育界共同求进,帮助整个教育界都变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力量;三、参加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活教育的大运动里面帮助全民族都变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力量;四、参加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活教育的大运动里面帮助全人类都变成追求世界共同繁荣的真力量。

我们相信生活教育必定能够发出伟大的力量帮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帮助创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帮助创造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新世界。

二、从农耕社会到信息社会——生活教育的内容在改变

陶行知所生活的时代,中国的社会形态比较复杂,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角度看属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再加上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缓慢,国民经济几乎崩溃,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很小,因此当时的乡村社会仍然具有低水平发展的农耕社会的许多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陶行知发起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倡导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陶行知倡导教育要与农业携手,好的乡村学校应深知选种调肥,预防虫害;教育与银行充分联络,就可推翻重利;教育与科学机关充分聯络,就可破除迷信;教育与卫生机关充分联络,就可预防疾病;教育与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就可改良路政。总之乡村学校是中国改造乡村生活唯一可能的中心。在当时当地,政府最大的工作是抵御外辱、统一国家,无力在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上做出有成效的工作,所以发起乡村教育改造的陶行知站在教育救国的立场上发出的宣言——通过改造乡村教育,以求改造中国乡村。

当下的中国,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虽然与国际顶尖水平或有差距,但不少地区也已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在工业、农业、医疗、金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陶行知当年所向往的目标。在中国社会由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今日的信息社会,今日乡村的实际生活更主要的是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儿童的幸福成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乡村文化遗存的传承……当然学生作为“小先生”向大人们传播科学思想的任务和必要也还是有的,比如秸秆禁烧、法制宣传、疾病防控等知识,但总体而言,由于成人所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升,学生能够扮演“小先生”的机会已经较少。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也要相应地发生改变了。

三、从为了生活到自主学习——生活教育的方法在改变

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陶行知强调,“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因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陶行知时代相比,生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发生了改变,但是生活教育的方法或者叫路径却没有改变,因为教育的本质没有改变。这就如同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教育。只是在今天,高考依旧是人才甄别与选拔的主要机制,为了应试的教育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教学做合一”。寻根问源,原本正确的“教学做合一”,为什么在今天的生活教育当中却有所“走偏”呢?

简言之,生活教育的本质是源自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而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也的确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水平。但是,时至今日,因为物质的积累和社会的安定,儿童和少年乃至青年,都有足够的条件暂时不去从事生产,而能够“脱产”且安心地生活在校园之内,做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又由陶行知倡导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回归到杜威所倡导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状态,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动态摆动”。

另一个方面,因为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教材内容的系统且庞大,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后各种信息的海量生成,所有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习得都依靠学生的直接获取,是万万做不到的。所以,这里面,对“教学做合一”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最近一次的课程改革中,人们就“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发生过激烈争辩。实际上,在今天,儿童获取知识,离不开“接受学习”,但如果只有填鸭式的“接受学习”肯定是不够的。每个人都是终身学习者,在儿童阶段还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即陶行知所倡導的“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本人教育实践、留给后人的海量文字,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借鉴;而当下的教育,也迫切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改革。如何继承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找到正确的方向,需要我们真正地用心去领悟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修正。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黄佳锐

猜你喜欢

陶行知生活教育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