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上的语文课

2020-01-05李鑫

师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师徒舞台剧课本剧

李鑫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每个孩子都渴望登上舞台,每个孩子都期盼拥有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学习进程中给学生搭建舞台,鼓励学生勇于登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舞台上出彩,是责任,也是挑战。一出好戏的产生,既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合作探究。从剧本的产生到舞台的呈现,整个过程可以看作一次项目化的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演,在名著阅读中演,在各项活动中演,让学生在演出的实践中学习,以舞台剧的编演贯穿语文学科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演只是最终的表现方式,注重过程,讲求策略,凝聚成果,才能让师生收获更多。

以下,将从日常课本剧的表演、名著改编剧的表演、情境原创剧的编演三方面,谈如何将舞台剧融合到语文的学习进程中。

边学边演——融入日常的课本剧

课文是最好的材料,改编课文成剧本是最基础的训练,排练演出课本剧是语文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初中一入学,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就注意选取合适的课文,让学生编演课本剧。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文章短小,人物简单,对话精彩,很适合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咏雪》一则,如何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改编成现实的场景,就令学生颇费心思。最终他们决定谢安的扮演者坐在讲台中央,两旁斜放两张课桌,构成家庭聚会的场景。扮演谢安、谢朗、谢道韫的三位演员尽管各自只有一句台词,却反复揣摩,以求在表情、语气、语调、停顿上完美还原文本人物的原貌。而《陈太丘与友期行》一则,扮演陈元方的演员要与扮演友人的演员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在对话的同时融入表情与动作,也很考验学生对于角色的理解。

以《世说新语》二则为起点的课本剧编演,切入口小,改编难度低,台词相对简单,很适合在整个班级开展。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用了一周时间开展两则短文的学习与表演。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位导演与一位编剧,课上学习,课下排练。最终让八个小组轮流上台演出了两则短文,而八位导演这时则作为评委,给各个小组的演出打分,最终评選出“最佳短剧”“最佳演员”“最具创意”等多个奖项。

在全部演出结束后,老师结合文本与舞台剧演出的小知识及时给同学们做了总结。

舞台如何布景,演出时如何走位,说台词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些具体的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分析中渐渐明了,也为后期进一步的舞台剧排演做了准备。

边学边演,在演中学,在演中悟。每一次舞台的历练,都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

七年级下册,经过与学生的讨论,决定把《驿路梨花》这一篇小说改编成课本剧演出。把这篇课文改变成剧本,首先要理解“幕”的概念。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茶馆》视频,让学生先看后改,边思边改。每一幕如何布景,幕与幕之间如何串联,每一幕呈现什么内容……都需要导演与编剧仔细推敲。

把舞台剧的排演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都有了“角色意识”。谁更适合当导演,谁做编剧才能更胜一筹,谁能提供一些小创意,谁在准备道具方面擅长,谁适合扮演哪个人物,这一系列问题,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排演中得以解决,也渐渐形成了班级舞台剧编演的“核心团队”。

精准拿捏每次课本剧的排演,锻炼学生从编到演的各项能力,师生在边学边演中积累经验,是一条累并快乐着的路。

课堂,是课本剧展演的小舞台,也是学生走上更大舞台前的一个关键台阶。

边读边演——提升思维的名著改编剧

部编版教材投入使用后,名著阅读成为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名著改编剧,作为名著阅读分享活动的一部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在这个过程中,读是基础,编是思考,演是呈现。整个流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2018年,为了参与深圳读书月短剧展演活动,我带领七年级的学生以《西游记》这本名著为对象,创编了短剧《唐僧师徒过深圳》并最终荣获决赛初中组唯一的一个金奖。

用问题串启发学生,与学生一同进行头脑风暴,师生共同寻找创意点融入剧本,排练时一遍遍揣摩对话与动作,几次舞台演出后不断总结经验。

整个过程是艰辛的,也是有趣的,以下撷取一些重点,可以看到学生思维提升的轨迹。

在完成《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之后,我询问改编团队一个问题,《西游记》如何用一句话概括?

同学们共同的答案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我接着问,西天取经的故事如何和深圳结合?

同学们想到可以把深圳看成取经途中的一站。

下面的问题是,深圳作为取经途中的一站,会发生什么事呢?

同学们回归名著提炼又结合情境思考,建议让唐僧师徒在深圳也经历几“难”。

到了这个点上,我和创编团队们就围绕“深圳遇难”这个核心词展开头脑风暴,并运用思维导图记录这个过程。

最终剧本中设置的一“难”,既有趣,又与名著贴切。(见下文剧本节选部分)

空姐:各位长老,你们托运的行李存在问题。

唐僧:神马问题?

空姐:存在危险物品。

八戒:难道是我的九齿钉耙?

悟净:难道是我的降妖宝杖?

空姐: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现在飞机的货仓已经被一根大铁柱占满啦!

师徒齐:啊!!!

八戒:大师兄,沙师弟,刚才师父在飞机上睡觉,我们仨在斗地主。

悟净:每次都是师兄当地主,我俩一出牌,师兄就说…….

八戒、悟净齐:大!大!大!

悟空:不好,我的金箍棒!

创意的剧本编写是建立在对名著本身的熟练阅读之上,只有读得透彻,才能编得精彩。

如何在编演中融入深圳元素,创编团队又一次展开了讨论。最终决定让悟空、八戒、悟净各自拥有一样具有深圳特色的“神器”。

师徒要出行,孙悟空叫来了“悟空专车”;师徒要连线,八戒拿出了“华为Mate猪”;师徒要取回度牒,悟净派出了“大疆悟净号”。

“师徒取经过深圳,深圳制造助圣僧。天竺取经明日回,定居深圳梦成真!”剧本结尾的这首打油诗,高度凝练了主题,让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和深圳这座城市的亮点融合在了一起。

读是为了更好地演,演促进了深度的读。边读边演,系列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边思边演——基于生活体验的原创剧

课本剧的演出打下了基础,名著改编剧的演出积累了经验,在语文学习的进程中,舞台剧的创作无疑是难度最高的,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材料,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灵感。

红马甲是深圳义工的标志,海湾中学义工团队是深圳市宝安区优秀义工团。海灣的学生、家长、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周边开展义工活动。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在深圳地铁11号线“碧海湾站”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义工服务,主要任务是给地铁站中的乘客提供咨询与帮助。

活动开始之前,我就设置了一个任务清单,让学生一边开展义工活动,一边完成清单上的任务(如记录义工服务中印象最深的人/事、遇到的最大困难、收获的最大感动等),为原创剧本做准备。

两天的义工服务结束之后,我把参与的学生聚在一起,将任务清单整理成册,从中提炼素材,搭建剧本框架。最终创编团队选取了流浪歌手地铁卖艺、情侣地铁温馨相会、北方大妈背负超大行李搭乘地铁这三件在义工活动中真实体验到的事例,串联起来创作了剧本《碧海蓝天一抹红》。

“碧海蓝天一抹红,服务大家我行动。地铁出行便你我,遇到问题找义工。”这既是义工服务时的口号,也是剧本的台词。

生活中体验,舞台上表演,两者相辅相成。生活的真实体验,给了学生更多的启发。无论是流浪歌手的倾情演唱,还是义工团队的周到服务,都有生活的影子,更有演出中的再创造。

基于生活体验的原创剧,让学生们明白生活才是舞台的源头活水,更让学生明白舞台剧的创作,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带着对生活的体验去创作,带着对生活的见解去表演,这一创一演中,渗透着学生对舞台剧的理解。学生对于舞台剧这种综合艺术形式的思考,也更深切了。

结语

语文学习,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把舞台剧的编演融入到语文学习的进程当中,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思维的提升,更是对学生素养最好的积淀。

边学边演,边读边演,边思边演,给学生创设舞台,让语文之花尽情绽开。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海湾中学)

猜你喜欢

师徒舞台剧课本剧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舞台剧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舞台剧
舞台剧改编电影
八戒吃包子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