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智慧水利的建设与思考
2020-01-05杨玉衡
杨玉衡
(江苏省扬州市水利局,江苏 扬州225001)
1 智慧水利发展背景
2009年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随后各国纷纷投入到智慧城市的探索和建设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把智慧社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和目标,为智慧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1]。2016年7月,北京市交管局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合作,在手机地图里显示路面积水实时信息。2017年8月18日至2019年8月18日,苏宁历经2年四度升级,迎来智慧无人店4.0时代的到来;2018年3月8日,水利部信息中心正式启动智慧水利总体方案编制工作,智慧水利建设也已作为水利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利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2 我市智慧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建设现状
2017年11月,扬州市政府印发《云上扬州顶层设计方案》助推我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按照“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要求,扬州市水利局初步建成了1套网上办事服务体系。2018年10月,市水利局启动了城区水环境智慧调度系统及调度中心工程招标工作。2019年10月,市水利局河长制综合系统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我市智慧水利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水利行业管理正由信息化向智慧化迈进,但同时也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眼前亟待解决。
2.2 存在问题
(1)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扬州市滨江枕淮,全市70%以上的地面位于江、淮洪水位以下,洪、涝、旱灾害时有发生。境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用之水60%都是长江和淮河过境之水,加上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历史因素,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面对土地退化、区域水生态环境恶化,对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2)信息共享及信息技术融合不充分。未能形成智能感知的信息采集体系,跨部门、跨区域应用之间的协同不足,存在信息化盲目建设和重复开发现象,数据难利用,共享不充分。水利业务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缺乏较强的综合决策能力,难以实现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不能有效提升现代水治理和水管理能力。
(3)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尚未建立水利行业内不同专业之间信息共享的管理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安全防护能力和保障能力不足,有关信息集成与共享的技术标准还很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
3 加快推进我市智慧水利建设的对策
2017年5月2日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利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立足水利工作发展需要,健全水利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水利数据有序共享、适度开放,深化水利大数据应用,促进新业态发展,支撑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1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布局谋篇
顶层设计是指导我市智慧水利建设的总体纲领,我局应紧紧围绕“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及《云上扬州顶层设计方案》,从治水管水兴水新要求入手,统筹规划,做到统一标准、分级推进,全市一盘棋。同时,强化水利部门主导作用,稳步有序推进智慧水利产品向社会开放。
3.2 创新机制体制,提高资源共享
共享性是实现智慧水利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实现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效率的基本要求。按照水利部的要求,需建立科学规范的数据共享应用机制,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为手段,以应用为目标,以安全为保障,加快数据整合共享和有序开放,推进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在水利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促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3.3 强化技术应用,实现质的突破
智慧水利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上,组建一个能够覆盖地表水、地下水及重要水利工程的专网,拓宽骨干网络。通过高空瞭望、近地遥感、卫星遥感形成空中监测网络;通过无人机、车载监控、无人船等形成移动化监测;通过手持设备、网格监测形成全面化监测。监测网络范围可涵盖水生态监测、水质监测、雨情监测、水库监测、地下水监测、视频监测、灌溉机电井取用水监测、自动水位监测等方面。将采集筛选出的涉水信息共享并和智慧应用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物理存储库”和“数据交换库”的数据交换,实现与住建、环保、国土、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涉水数据的共享[3]。另外,建立一个精准智能的决策指挥中心,集会商决策、应急指挥、日常监督、综合展示等于一体,结合扬州实际利用这些高新技术,拓宽政务服务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为防汛抗旱、民生水利、水安全、水生态等业务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提供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
4 结语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写到:“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智慧水利这块蛋糕已经吸引了环保从业者、互联网大鳄和电气巨头的注意力。作为水利工作者也要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市水利工作者需要集思广益、占据主动,根据“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和“安澜、绿色、和谐、美丽”4个长江的目标,在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上突击猛攻,立足服务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扬州样板”的定位,积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全面提升城区防洪治涝、水资源、水环境综合调度决策能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智慧水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