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音乐情绪感知的研究进展
2020-01-05董佳慧梅玲
董佳慧 梅玲
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人们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发展社会交往、人际交流能力,还可藉此调节自身情绪。人们对音乐情绪的感知依赖于正常的听觉功能,而听力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听觉输入,对听力损失者音乐情绪感知能力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听力下降对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助听技术,从而帮助听力损失者更好地享受音乐,拥有媲美同正常听力人群一样的音乐体验。验配助听器(hearing aid,HA)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永久性听力下降人群的主要康复手段。目前,关于助听器对听力下降人群音乐情绪感知的研究较少,诸多研究主要是针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的情绪感知,因此,本文重点综述CI对听力下降者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
1 听力下降对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
1.1先天性听力下降 已有研究发现,先天性聋儿童对言语中的情绪感知较同龄正常听力儿童差[1,2];对聋校31例6~14岁、30例15~19岁中度-重度先天性听力下降学生对音乐中快乐、悲伤和恐惧(fear)情绪感知能力的研究,证实先天性听力下降也影响了儿童对音乐的情绪感知,且无性别差异[3,4]。
1.2后天性听力下降 Mazaheryazdi等[4]对30例20~25岁中度-重度获得性听力下降的学生对快乐、悲伤和恐惧三种音乐情绪感知的能力研究,显示他们对三种音乐的情绪感知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即获得性听力下降不影响人们对音乐的情绪感知;而Peretz等[5]对一例因双侧听觉皮质受损患有音乐感知和记忆障碍的患者音乐情绪感知的研究,发现她对大调/快节奏和小调/慢节奏的音乐片段很容易就判断出了快乐和悲伤情绪,但是不受不和谐音程的影响;她对音乐愉悦程度的判断也与不和谐音程无关;而正常听力对照组对快乐和悲伤音乐情绪的判断、对音乐愉悦程度的判断都受不和谐音程影响。因此,后天性听力下降对人们精细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获得性听力下降都会影响人们对音乐的情绪感知。
2 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情绪感知
2.1单耳和双耳CI者 Volkova等[6]、Shirvani等[7]、Hopyan等[8]分别研究了4~7岁的低龄双侧CI儿童、6~8岁中童、7~13岁大龄单侧CI儿童对快乐和悲伤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都发现虽然CI儿童已可识别音乐中的快乐和悲伤情绪,但他们的正确得分低于正常听力儿童。Volkova等[6]的研究中选取了14例双侧CI儿童和18例正常听力儿童,双侧CI儿童对音乐情绪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听力儿童,其对音乐情绪感知的正确得分第一次测试是76.4%,第二次测试是83.6%。Hopyan等[8]的研究中将年龄性别匹配的18例单侧CI儿童和18例正常听力儿童对比,单侧CI儿童的正确得分是78%。这两项研究用的测试材料不同,且受试者的测试年龄和CI经验均不同,所以尚无法仅从数值判断二个研究的结果是否有显著差异,即尚无直接的证据证明双耳CI较单耳CI儿童感知音乐情绪更好。
快乐和悲伤是人类最常见的情绪,除此之外,还有恐惧、平静等。Ambert-Dahan等[9]对13例进行性语后聋成人单耳植入人工耳蜗1年后对快乐、悲伤、恐惧和平静四种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进行了评估,让受试者对音乐所传递的情绪进行辨识以及对情绪效价(“愉快”到“不愉快”变化)和唤醒(从“放松”到“刺激”变化)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I受试者在识别快乐、悲伤和恐惧音乐方面的表现不如正常听力成人准确,然而分数远高于机会水平;他们在识别音乐的平静情绪方面的表现与正常听力人群一样出色,两组受试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CI使用者感知音乐情绪的唤醒维度存在缺陷,而对音乐情绪的效价维度评价同正常听力受试者无差异。王硕等[10]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MuMu)对12例语后聋CI成人进行了音乐中情绪愉快-不愉快的等级测试(效价维度),也发现他们与听力正常受试者相近,结果同Ambert-Dahan一致。目前,尚不知双耳CI是否有助于提高听力下降患者对于音乐情绪的唤醒(放松感)维度。因此,虽然双耳聆听在言语分辨中具有优势,但是双耳CI同单耳CI儿童和成人感知音乐情绪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双模式助听 已知人的耳蜗长33毫米,但CI电极平均长度仅20毫米,这导致耳蜗顶回处低频区域在频率调谐中的参与度低[11,12]。另一方面,正常听觉系统能够感知20~20 000 Hz频率范围的微小变化,而CI最多可以通过6~22个电极感知120~8 000 Hz的频响,这对于言语感知是足够的,特别是在安静环境中;但对于音乐感知所需的27~16 744 Hz的频率响应是远远不够的[13]。一耳HA另一耳CI的双模式助听可以通过助听器补偿CI低频响应的不足,更好地传输声音的精细信息,从而使听力障碍者感知音乐的频率范围更宽[14]。目前研究表明,使用双模式助听的儿童受音乐节奏线索的影响小于双侧CI儿童[15],体现了双模式助听在音乐感知中的优越性。
Brockmeier等[16]运用人工耳蜗音乐声音测试(the musical sounds in cochlear implant,Mu SIC)评估了13例声电联合刺激(electric acoustic stimulation, EAS)成年人与13例单侧CI成年人及13例正常听力者对快乐-悲伤的音乐情绪感知分级(emotion rating)能力,结果表明,EAS使用者同正常听力受试者的音乐情绪感知分级得分相似,但是单侧CI使用者对音乐的情绪感知更倾向于快乐的评价,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hirvani等[14]比较了20例一耳CI、另一耳HA的双模式助听、25例单耳CI以及30例听力正常的6~8岁儿童对快乐和悲伤音乐的情绪感知能力,采用二选一的选择方式,结果表明,正常听力儿童音乐情绪感知总体得分比单耳CI和双模式儿童高;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情绪感知的单项目,双模式儿童较单侧CI儿童得分更高,且音乐情绪感知与年龄、CI开机年龄、双模式使用时间等无关。
Vannson等[17]对11例双模式助听、8例双侧CI以及11例正常听力成人对音乐快乐和悲伤情绪分级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正常听力成人、双模式助听成人和双侧CI成人对音乐快乐情绪的识别率分别是97%、97%和93%,对音乐悲伤情绪的识别率分别是94%、77%和76%;可见,双模式助听和双侧CI成年人对音乐悲伤情绪的感知都较正常听力成人差。
因此,无论是单耳声电联合刺激,还是一耳CI另一耳HA的双模式助听,都可以使听力障碍者感知音乐的情绪。虽然双模式助听无法使听力障碍者达到同正常听力者一样的音乐情绪辨别能力,但是较单侧CI更能提高听力障碍者准确感知音乐情绪的能力。
2.3CI言语处理策略对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 人工耳蜗是在言语处理编码策略指导下进行信号的分析,并确定各个电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放脉冲刺激听神经。Rosslau等[18]研究了6例优化言语处理器后单侧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和6例正常听力者的情绪和音乐感知能力,根据情绪的愉快-唤醒理论[19],情绪由愉悦和唤醒两个维度组成,愉悦维度又称为效价,在愉悦(积极)与非愉悦(消极)之间变化;唤醒维度则在平静与兴奋之间变化。在该研究[18]中,优化言语处理器是创建一个新的音乐程序,依据CI者在聆听耳熟能详的轻松童谣时的反馈,调整低频区的动态范围以及T值和C值优化言语处理器;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使用言语程序时,CI者使用音乐程序时对低唤醒作品的唤醒评分较低,而对高唤醒率作品的评分更高;因此增强言语处理器的低频功率有助于识别音乐情绪的感知。
3 音乐训练对听力损失者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
近年,认知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领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研究, 旨在利用音乐训练提高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例如:帕金森病[20])特定的感知、运动、认知和情绪感知能力。对于听力正常人群的研究已经证实,音乐训练可以改变其感知音乐情绪的方式[21],音乐训练还可影响正常听力人群感知音乐情绪时对音乐元素的依赖[15]。目前对于音乐训练在听力下降人群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发现音乐训练可改善CI成人对音乐旋律的识别、节奏感知和音色识别,且与音乐训练的量相关[22~24]。Caldwell等[25]将15例语后聋CI使用者和16例听力正常者根据音乐训练量将受试者分为音乐家组(至少有6年的正式音乐训练)和非音乐家组,研究了音乐训练对正常人和CI者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快节奏刺激时,音乐家组CI者对音乐情绪的效价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音乐家组CI者,情绪更悲伤;而听力正常者中,音乐家组对音乐情绪的效价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音乐家组,情绪感知更愉快。对慢节奏的音乐刺激,无论大调还是小调,音乐家组CI者和非音乐家组CI者对音乐情绪的效价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而听力正常者听大调时,音乐家组比非音乐家组的情绪效价维度评分更高,情绪感知更愉快,当听小调时,音乐家组比非音乐家组的评分更低,情绪感知更悲伤,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音乐训练不能完全改善CI成人对音乐的情绪感知。目前,尚不清楚音乐训练对CI儿童的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是否同CI成人有差异。
音乐训练的内容对CI儿童音乐情绪感知影响的研究发现,音乐训练而不是绘画艺术训练可以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6~15岁)对情感言语旋律(emotional speech prosody perception)的感知[26]。经过音乐训练,包括:节奏感知、音乐语言感知、音乐感知、唱、口语情绪识别和音乐即兴创作,而不仅仅是音高、音色的旋律轮廓识别 (melodic contour identification ,MCI) 训练,可以提高CI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27],说明音乐训练的内容影响CI儿童的情绪感知能力。Good等[26]对18例CI儿童的研究发现,音乐训练提高了CI儿童的音乐情绪感知和言语情绪旋律的感知,但是在训练中后期才体现出来,提示音乐训练的量也是影响听力下降儿童音乐及言语感知效果的另一因素。
4 小结
音乐感知是一个复杂的感知过程,享受音乐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声音特征分析,音乐最深刻的价值在于它能激发情绪。现有的研究提示听力下降会影响听者对音乐情绪的感知,人工耳蜗植入可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和成人对音乐情绪的感知,但是仍然无法达到听力正常者的水平。目前,关于听力下降以及人工耳蜗植入对人们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研究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音乐训练对听力下降儿童及成人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因素;如何优化CI的言语处理策略以最大限度提高听力障碍者对音乐情绪的感知;配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对听障者音乐情绪感知的比较性研究等,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