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山洪灾害防御体系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
2020-01-05张冰融
张冰融
(运城市水务局,山西 运城 044000)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干流中游以东、华北平原丘陵区,北起吕梁山南麓,东界中条山与晋城毗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河南相望,总面积14 233 km2,其中盆地平原区8 621 km2,山丘区5 612 km2。全市共辖一区两市十县,总人口约530 万。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影响,运城市暴雨洪水多集中在7、8 月份,多发生在山丘区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强度大、历时短,突发山洪灾害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1 运城市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现状
1.1 项目建设
运城自2010 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分别被列入第一至四批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县,根据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共划定受山洪灾害影响的237 条沟道7 106.3 km2为山洪灾害防治区,防治区涉及122 个乡(镇)、1 349 个行政村、2 437 个自然村,受影响人口204.4 万,其中受山洪灾害威胁严重的有207 条沟道,共6 502 km2,为山洪灾害危险区,危险区内人口139.1 万。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计算确定了各地的预警指标、安全转移方案、路线及安置点。
经过6 年两期建设,共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站28 个,自动雨量站115 个,自动水位站37 个,简易雨量站1 529 个,简易水位站33 个,无线预警广播1 374 处,县级预警平台13 个,乡级预警点122 个,村级预警点935 个,156 个县级平台延伸到乡镇视频会商系统,组成了从市、县预警平台到乡、村、组(自然村)三级防治区域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警预报体系;完成13 个县(市、区)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任务及永济市水峪口沟道治理项目。
项目运行以来,全市13 个县(市、区)水雨情监测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数据处理程序、数据查询程序等运行良好,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2013 年,全市山洪监测预警自动站点共发送雨水情信息65 次,发布预警短信3 800 条,启动预警广播50 站次,转移人员8 650 人,避免伤亡人数达1 万人;2014 年,全市山洪监测预警自动站点共发送雨水情信息116 次,发布预警短信3 900 多条,启动预警广播129 站次,转移人数11 910 人,避免伤亡人数达1.2 万人;2015 年,全市山洪监测预警自动站点共发送雨水情信息90 余次,发布预警短信3 510 条,启动预警广播300 站次,转移人员8 500 人,避免伤亡人数9 000 人。
据统计,自2013 年建成运行以来,全市山洪监测预警自动站点共发送雨水情信息600 余次,发布预警短信11 210 条,启动预警广播500 站次,转移人员30 000 多人,避免伤亡人数达3.1 万人。
2014 年汛期,全市紧急转移撤离人员2 665 人。2015 年汛期,全市经历了8 次强降雨过程,其中9 月6—19 日,发生了40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持续强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75.2 mm,全市中小河流全部行洪,6 座小型水库泄洪。由于预警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6 年汛期,全市经历了7 次强降雨过程,紧急转移撤离人员885 人。
1.2 运行管理
确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防汛会商系统能够长久发挥作用,是运城市、各县防办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运城市实际,采取以下三条措施: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在工程的运行管理维护方面,首先要建立一支相对专业化的运行管理队伍。对此,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求县、乡两级明确管理运行人员,工程验收时,运行管理也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目前,各县(市、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全部落实了运行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自动监测站点,全部由各县(市、区)防办管理,简易雨量、水位监测站点由各乡(镇)政府或水管站管理,确保每件设备都有管理人员。
鉴于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专业性强,维修技术要求高,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聘请有信息和自动化维护资质的公司负责运行管理。从2014 年开始,全市基本做到了汛前普遍检修、汛后做好维护,保证运行正常,充分发挥了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作用。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制度是保护设备正常运行、保障防汛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措施。结合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实际,分别制定了《防汛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启动和执行流程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操作规程》《县级防汛会商系统管理规范》《视频会商室操作人员管理制度》《预警设备管理制度》《简易雨量站、水位站运行管理制度》《管护人员工作职责、目标》《无线预警广播操作规程》《简易雨量报警器操作注意事项》《监测预警员职责》《山洪灾害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制度》《防汛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完善管理运行制度,一方面强化了设备管护措施,保证了设备完好率;另一方面增强了管护人员的责任心,保证了监测预警预报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是保障运行维护经费。现有运行维护经费是项目实施时下达的三年运行维护费,正常的年度运行维护资金还没有落实。根据《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指南》和实际运行维护所需,每个县(市、区)年度运行维护资金需要约20 万元。这项资金需要省级财政明确渠道,市、县财政才有可能列入预算,予以保障。
2 问题与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5 年的建设运行及改进提高,运城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网络运行基本正常,但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山洪沟道治理任务艰巨。运城市有215 条较大的边山峪口沟道,大多数是上有河下无道,泄洪不畅,极易形成洪水灾害。二是数量多、分布广的监测预警设备,运行维护比较困难,特别是遍布山庄窑铺的简易设施,管理运行维护问题较大。三是市、县两级防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同时,村级预警人员待遇问题应当统一标准,统一解决。四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雨量站、水位站、广播站等设备均露天外置,特别是水位站大多布设在偏僻的野外,无人管理,极易发生设备被盗或人为破坏等情况。
2.2 对策与建议
2.2.1 对策
随着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力度的提高和设施的逐步完善,已经完全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监测和预警保障。
为管理好、应用好这一防御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抓起:一是加强设备管理维护工作,不断探索管护新模式、好办法,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发挥正常效益。二是持续开展宣传培训演练工作,使这项工作常态化,经常抓,持久抓,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大山洪沟道治理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山洪沟道治理项目,加快重点山洪沟道治理步伐,从工程措施上解决山洪威胁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2.2 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协调水利、气象、水文部门,实现降雨、水位监测数据共享,为各级防汛决策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支撑。二是落实县级山洪灾害预警设备管护费,并出具可操作方案,落实专人负责,专人管护。三是督促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速度,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做到自动发布预警。四是组织学习交流、培训。加大县级平台操作人员培训,熟练掌握平台操作技能。
3 结语
运城市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的建成,对运城市的山洪灾害防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水利部门应结合当前水务工作实际,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将防汛抗旱工作全面推上新的台阶,确保全市人民安全,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