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

2020-01-05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南京市污水处理污水

(江苏中源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500)

1 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执行情况

我国农村居民分布广泛,人口基数庞大,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畜牧鱼养殖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水,加上农村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这些污水已成为破坏人居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为此,中央向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专项资金。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有关环境保护的精神,江苏省政府2015年提出了《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南京市政府2017年提出了《关于全面提升镇(街)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2018在专项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又出台了《关于对全市镇(街)、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关于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督查的内容及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现场督查注意事项》等一系列落实措施的文件。南京市各区政府在抓执行和落实方面执行率高:ⓐ各区制定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跟踪项目建设,制定了《规划布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实行以奖代补,有效保障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编制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报区政府批准实施,并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规划布点设计村庄配套管网收集率达到50%以上;ⓓ制定《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规定》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营管理办法》,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第三方监管考核单位对运维单位进行考核;ⓔ制定了《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各区财政按照设施建设、运行资金的配套政策及时拨付资金,并监督资金专款专用,实行以奖代补。

2 农村污水治理现状

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为摸清南京农村污水治理的基本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治理措施。2018年7月,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督查评估了南京市农村(街道)的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包括449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38座镇(街)污水处理厂。调查评估表明,农村污水治理具有系统复杂性特点,必须兼顾地理地貌特征、经济区位和人文特点,制定合理的保障体系和运维机制。根据2016年人口统计结果,南京市农村常住人口为149万,按人均排污水30L/d计算,每年农村生活污水产量高达0.16亿t。然而,南京市已建的449座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年处理能力不足0.05亿t。38座镇(街)污水处理厂年处理能力约0.13亿t,如果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总量的20%是农村生活污水,则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年处理总量低于0.076亿t,远低于0.16亿t的年处理总量的要求。另外,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和畜牧鱼养殖产生的面源污染,使农村的池塘、沟渠的氮、磷含量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普遍,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如何有效地提高生活污水治理效率、改善农村水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调查,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存在如下问题:

a.南京农村多处于城乡接合部,土地性质往往因为经济定位和城区规划而改变,村庄待征迁或规划征迁的时间段不确定性大,污水治理缺少公共资源整合与一体化治理的措施,给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带来困难。

b.郊区农村污水受小作坊或小加工厂的生产污水的影响,具有污水水质及水量波动较大、来源分散、收集困难、直排现象及雨污混合现象普遍等特点。现有的农村污水标准体系缺乏针对性,所建设运行的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实际效果大多数欠佳,指标功能可达性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c.在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机制。重地上轻地下,使得管网覆盖率、支管网入户率、污水收集率都较低,无法满足污水集中处理的运行需求。

d.污水处理设施选点和管网敷设的有效性受地形地貌制约,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水量普遍不足,污水进水水质普遍较低。

e.大部分镇(街)、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用,运行负荷率过低、运行效率不高,污泥未得到有效处置。

f.缺乏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运维资金无保障,缺少运营维护专业人员,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低,形成面子工程。

g.面源污染是水环境恶化主要原因之一,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鱼养殖和农业生产过程,特别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其残留物经淋溶后进入地表水体,面源污染面广且量大,在技术上不易控制等。由于农业化肥和农药用量普遍超过单位农业面积施用量的安全上限,使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普遍富营养化。

h.村民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与知识,对生活污水治理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此外,村民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和缺少个体行为约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较普遍,加剧了污水治理的难度。

初期阶段农村污水治理是由国家提供专项资金,省政府制定地方扶持政策、章程和指导性意见,市政府根据项目要求提出纲领性实施方案、要求和相关规定,区(县)政府负责制定实施细则、规程和全面落实。这种由国家投资、政府补贴和各级政府推动下的农村污水治理运作过程,由于缺少合理的顶层设计、行政保障、法律保障、技术保障和针对性的管理机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其结果是执行率高而效果不佳。另外一种现象是区、镇(街)的污水治理各自为政现象突出,缺少统筹规划和指导,在规划设计、管网的配套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过程质量控制与运行等方面各行其是,没有统一标准,污水治理效果因行政区划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这也反映出区、镇(街)、村等执行落实层面的政府职能机构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农村污水治理的效果。

3 治理建议

a.南京市农村多是由山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等自然地貌单元构成的区域,具有地理地貌单元多样化的特点,地理地貌环境、产业经济和人文特点差异较大,使农村污水治理表现出系统复杂性特点。其治理必须结合地理地貌特征、经济区位和人文特点,在污水治理建设和运维方面减少盲目性,应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满足需求,注重实效。

b.农村污水治理必须以完备的保障体系为基础,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农村污水治理的经验,构建符合国情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法律督查体系;引入市场机制,构建资源循环型水污染治理体系,实现建设和运维的资金筹措多渠道化和农村污水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从业单位的准入制和从业人员资格制度,提高农村污水治理的效益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构建有效的法律监督、行政管理、经济运作、技术支撑、运维机制等保障体系,才能够实现农村污水有效治理的目标。

c.明确区、镇(街)、村等基层政府职能机构的权责与考核要求,增加农村污水治理的工作岗位和督查执法力度,推行倒追责任制度,确实发挥基层政府职能机构的主导作用。

d.强化村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倡导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村民对分散型污水处理重要性的认知,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自觉性。在污水治理过程中赋予村民应有的参与权和知情权,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污水处理事宜,提升自主治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愿望,发挥村民治理水环境的主体作用。

e.鉴于农村经济能力有限、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该选择低能耗、无人值守、自动化调节污水处理系统工艺,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整合公共资源,提高运维的适用性和效率性。

f.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提高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的处理利用率;对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必须进行法律约束,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 结 语

农村污水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农村污水治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特点,涉及到特殊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治理难度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在顶层设计方面,需要兼顾个性和共性的特点,技术标准体系应具有适用性,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在经济方面,引入市场机制,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采用多渠道化筹措资金的措施和治理模式,提高受益者的参与度,且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费用;在制度和运维机制方面,通过理性化的行为和规范,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关系,通过构建科学的运作体系、法律督查机制,实现和谐共建与长效运维机制。

猜你喜欢

南京市污水处理污水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