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需宽松难扭转 煤价将趋向稳定

2020-01-05慧民

矿山安全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发运煤价电厂

前周,港口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电厂、港口库存高位,市场供给过剩问题还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短期市场观望情绪升温,部分用户抄底,到港拉煤船舶倍增,预到船有所增加,煤价有望趋稳。后续市场能否继续向好发展,需要关注进一步调控措施以及减产能否落实。

1.市场缓慢转好

受下游需求低迷、价格不振影响,山西、内蒙古地区煤矿发运末煤不畅,滞销严重,部分矿有顶仓现象;为不影响生产,部分煤矿继续降价出库。山西、内蒙古地区部分煤矿发运下水煤已接近亏损,但并无减产、停产计划,依旧正常生产。短期来看,产地市场无明显利好支撑,预计未来几天,产地煤价继续小幅下跌,并逐步接近谷底。

沿海电厂日耗小幅攀升至58 万t,但受电厂高库存影响,存煤可用天数高达27d。尽管到港拉煤船舶有所增加,但用户纷纷压低还盘价格,交易虽然略有增加,但数量偏少,暂无法拉动煤价上涨,煤价进一步触底。当前正值用煤淡季,部分电厂例行检修,正常投入使用的火电机组有所减少;叠加国际疫情持续发酵,下游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下降,用煤需求增长受一定影响。高库存、低消耗的模式下,大部分电厂采取去库存策略,北上拉运数量并不多。

市场消息,国家层面出台四大举措稳定煤炭价格。从5 月份开始,同煤集团等四大发运企业煤炭价格不能有量价优惠,且进口煤继续收紧,对市场利多消息增多。据了解,广州海关已暂停报关,而从前周开始,CCI 指数对其5500kcal/kg 市场煤价格暂停发布,加之国家层面提出对煤企生产联合减量的倡议,对市场有所提振。不过正值用煤淡季,加之电厂高库存,港口市场依旧低迷,供需宽松的局面一时难以打破。

受5月份大秦线检修以及煤价接近谷底等双重因素影响,4 月14 日开始,到港拉煤船舶出现增加。受稳价政策影响,市场看跌情绪有缓,贸易商报价维稳或降幅收窄,5500kcal/kg市场煤报价470~480元/t,但下游需求乏力,压价意愿较强。此外,当前进口煤买卖双方分歧较大,实际成交有限,在进口煤政策愈发严格的情况下,已经有部分沿海电厂取消已订购的进口煤。预计进口煤将出现逐月减少的趋势,4月份实际进口数量环比减少,并有可能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从4 月14 日开始,港口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电厂、港口库存均在高位,市场供给过剩的问题还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短期市场观望情绪升温,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出现价格拐点还不好判断。业内人士对于后市走势判断不一,部分贸易商认为需求乏力,价格支撑不够,煤价还会持续低位运行;也有部分认为预到船有所增加,煤价有望趋稳。后续市场能否继续向好发展,需要关注产煤区调控措施以及减产能否落实。

2.煤价跌幅收窄

前周,神华、同煤、中煤、伊泰集团停止“价格战”,统一5500kcal/kg 销售价格不得低于485 元/t。而神华方面,从4月25日到4月底,销售集团所有现货的5500kcal/kg标准规格品销售价格不得低于485元/t。从前周开始,现货暂不得使用CCI指数参考确定现货价格。这样从4 月15 日到4 月21 日的现货价仍按原方式计算,但如计算结果低于485元/t,则按485 元/t 确定价格。动力煤主力煤企出台政策,稳定了煤炭市场,确保煤价不至于继续大幅下跌。

随着煤价持续大幅下跌,政策调控的预期增强。前周,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要求煤矿调整产量计划,以需定产,避免煤炭过剩造成煤价大幅下行。此外,中国煤炭资源网对其5500kcal/kg指数暂停发布,叠加部分电厂抄底心里,询价明显增多,已办手续的船舶倍增,市场情绪有所提振。近日,黄骅港、秦皇岛港等环渤海港口到港拉煤船舶明显增加,秦皇岛港下锚船一度升至28艘,且大部分船舶已经办理装船手续、等待作业。现货价格跌幅收窄,实际交易价格较前一天仅下跌了2 元/t。随着进口煤管控的严格,南方进口煤额度明显不足,后续电厂采购和拉运国内煤的积极性提高,煤炭货盘有望增多,市场商谈氛围进一步转好。水泥厂复工加快,询价较多,但下游招标依旧压价,部分急需出货报价较低,其他的下浮3元/t。

尽管下游电厂从3 月份开始去库存,存煤出现小幅回落,但库存仍维持在高位。当前属于传统用煤淡季,煤市供大于求、煤价下跌压力依然存在。首先,冬季过后,取暖期结束,电厂库存处于相对高位;而淡季来临,消耗不足,用户拉运积极性不高。其次,气温回升,南方电厂进入检修期,电厂借机对所辖部分机组进行停机检修,日耗难有作为。再次,虽然上游煤炭企业复工复产较快,生产和发运接近正常水平,但受海外疫情爆发和国内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启动偏慢等双重因素影响,工业用电量没有完全恢复,市场供求失衡,煤炭价格下跌压力依然存在。

尽管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6.5%,数据上看并不乐观。但随着复工的加快,发电量将有所增加。据调度数据,4月1日~15日,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有色金属、钢铁等工业行业用电量已基本达到或超过2019 年水平。随着国家稳市场、稳煤价政策的出台,加之煤价已经跌至主力煤企盈亏平衡点以下,预计发煤企业将联手稳定动力煤市场,按用户具体需要组织生产,避免互相压价现象,后续煤价将进入企稳期。但受库存较高影响,短期内煤价不会上涨,基本保持稳定。

3.用户存抄底心里

前周,秦皇岛港下锚船大幅增加,且大部分船舶均已办理完货运手续,具备作业条件。曹妃甸港方面,作业现场一改前一阶段低迷、无船的情况,生产再现红火景象,曹妃甸港区下锚船也不断增加。近期,下游采购增加,叠加一些利多消息的发酵,使得港口市场在连续下跌2 个月之久表现出趋稳迹象,煤价触底企稳。

实际上,上游产地情况并不乐观,在高库存、低需求的情况下,产地煤价仍在下跌过程中。陕蒙地区在前期持续降价之后,沫煤需求暂无转好迹象,销售依旧低迷,库存持续增加。为加快拉煤车运转及消化现有库存,煤企被迫继续下调煤价。晋北地区,受港口市场需求疲软,煤价持续下行;但在发运成本持续倒挂之下,部分贸易商暂无发运意愿,多数对后期走势持观望态度。

4 月下旬以来,受南方低温以及重工业复苏带动,国内用电量明显好转,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升至58万t。加之进口煤政策收紧,国内煤炭需求出现好转。需求的复苏叠加政策调控消息,遏制了动力煤价格下跌的速度,部分用户存在抄底心里,拉运积极性较前期有所提升,拉运情绪的转好、到港拉煤船舶的增多助推市场转为活跃。在环渤海港口,询货需求有增,且大都能积极办理装船手续,尤其中低卡资源贸易活跃度明显提升,市场出现阶段性趋好。但港口部分中小发运户仍在对场地煤炭进行优惠销售,下游还盘价格不高;利好和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助推煤价相对稳定,没有出现继续下跌现象。

临近月底,长协拉运和近期集中小批量采购叠加封航因素,助推北方港口锚地船舶和预报船舶明显增加。但高库存压力之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不减;加之春季用煤淡季,日耗难有大幅增加,4月底的下游集中采购很可能提前透支了5月上旬的采购需求,并促使库存继续向下游转移。

4.煤矿限产才是上策

本轮港口煤价暴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煤矿复工复产速度明显快于下游,供给弹性大于需求,电厂和港口库存很快饱和,形成了阶段性供应过剩的局面。从2 月下旬至今,我国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的价格全部出现深度下调;2个月的时间里,环渤海港口的现货动力煤价格已经从绿色区域跌入黄色区域,本周甚至接近红色区域,5500kcal/kg煤炭下跌106 元/t。高达18%的跌幅使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正在迅速被蚕食,煤企从盈利到亏损。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5.6%,企业亏损达到42.3%。

煤炭市场运行低迷,受港口煤价持续下跌影响,贸易商和站台采购积极性受挫,整体煤矿出货不佳,价格继续下跌。从鄂尔多斯煤炭价格变化可见一斑,3 月1 日,鄂尔多斯发热量5500kcal/kg 煤炭价格为382 元/t;而截至4 月17 日,煤价已经降至277 元/t,直跌105元/t。受稳价政策影响,市场看跌情绪有所缓解,到港拉煤船舶略有增加,煤价逐渐趋稳。在煤炭市场下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除了刺激需求释放和控制进口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控制产量,来平衡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稳定煤炭价格。

4 月20 日,无烟煤生产企业联起手来提出减产10%,并停止量价优惠及各种变相促销手段,共同应对市场变化。炼焦煤专委会也发出倡议书,提出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稳定市场,在控制产量、坚守长协、控制风险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并呼吁限制进口煤,维护焦煤市场的平稳运行。神华、同煤、中煤、伊泰集团停止“价格战”,统一5500kcal/kg销售价格不得低于485元/t。

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也采取措施,限制煤炭产量释放。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定于2020 年4~7月份重新确定“两类”煤矿的生产能力。4月14日,山西省召开煤矿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安排部署煤炭价格下行形势下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产地的政府主管部门陆续加强煤管票管理;榆林市严查“一票煤”销售、推进煤炭上线交易,陕西省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等措施。4 月17日,鄂尔多斯能源局印发通知,要求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并提出严格煤炭销售票证管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的措施。以上均将有利于推动原煤产量收缩,平衡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预计港口煤价将企稳止跌。

猜你喜欢

发运煤价电厂
7月煤价走势下行 后期预计反弹回升
ZPMC6台轮胎吊顺利发运上海振东
潍柴雷沃重工海外发运创新高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直陈时弊,务实解困
——苏辙《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赏析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部分支款(发运)及分期支款(装运)分析
关于绿色电力的电厂自动化控制研究
某电厂410t/h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灭火爆燃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