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时代官德建设的角度看南水北调精神的现实意义
2020-01-05秦迪
秦 迪
(开封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通水已逾五年,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268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使京、津、冀、豫等受水省市摆脱了长期缺水的困境。作为目前为止新中国规模最大、施工持续时间最长的建设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留给中国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也孕育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崇高精神——南水北调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造的又一个精神符号,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在工程建设、移民迁安、地方发展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对新时代加强官德建设,打造一支能够担负起崇高使命的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
列宁指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1](P18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闸引水,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水过垭口,穿越黄河,一路蜿蜒北上,飞渡槽、钻暗涵,全长1432公里,其难度可想而知。南水北调是事关发展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是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的历史任务。正是这种投身伟大事业的执着信念,使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50年论证、12年建设,这样一条“人工天河”历经几代人的科学筹划、近百万建设大军的艰苦奋斗和广大移民干部的奉献牺牲,终于建成,“南北共饮一江水”的调水梦终于实现。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对信仰的坚守,南水北调就只能是一场梦。
信仰是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仰体现了人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理想的建构或最高价值的承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P15)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学说,人们对它的信仰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指向。在革命战争年代,信仰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信仰是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在改革开放时期,信仰是对民族复兴的执着追求。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坚定的信仰是推进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政党,要想不停顿地向前迈进,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支撑。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河南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也是可以的。”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10余万名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带干粮铺盖来到工地,喊出了“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头”的口号,发起了“腰斩汉江”大会战,迈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第一步。他们用最简陋的工具挖河,战天斗地、顽强拼搏。进入新世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全线开工。中线干渠纵贯华北,与沿途的铁路、公路、河流、管道等交叉,在很多水利工程专家眼中,其复杂程度远超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河南境内的很多工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穿越黄河的隧道的掘进、被称为“土工界的癌症”的膨胀土渠段的建设等,都是世界级技术难题。国逢大事,必以重器铭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进取、精益求精,克服了一个个前所未有的困难,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奠定了南水北调这一宏伟工程的坚实基础,实现了当代中国跨流域调水的伟大梦想。
南水北调精神是对信仰力量的证明。南水北调的成功,从物质层面看,它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从精神层面看,它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拼搏进取、移民干部牺牲奉献的产物,南水北调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要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思想就不能停步;要使我们的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有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南水北调的成功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定的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去创造“精神变物质”的人间奇迹。
二、锻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3](P526)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出的重要论断。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要想完成其历史任务,就必须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这一论断,不仅说明广大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极端重要性,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干部应有的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通水,离不开广大移民干部的忠诚担当和牺牲奉献。移民迁安工作因其浩大繁琐,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事”。在南水北调移民迁安攻坚战中,广大移民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以“不伤、不亡、不漏一人”的成绩,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展现出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崇高品格。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一切实践行为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4](P101)对党忠诚不是简单的政治表态,它要外化于具体的实践,而这种实践表现为对党的事业的担当,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忠诚与否的标准。河南全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努力加快移民迁安步伐,在移民迁安工作中提出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这是世界移民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挑战:三峡移民45万人,搬迁16年;黄河小浪底水库涉及的河南移民14.8万人,搬迁13年;埃及阿斯旺大坝移民10万人,搬迁20年。而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河南淅川的移民干部两年内要迁安移民16.5万人,可谓“难于上青天”,其工作强度超过了任何一个水利工程。但千秋伟业不容有失,广大移民干部决心以担当书写忠诚。“我们俩先相约一下:谁在移民工作中倒下了,家里的事就托付给对方。 ”[5](P94)移民干部们在这样的“生死之约”下,全身心投入工作,“白加黑”“5+2”,将自己融入这项波澜壮阔的伟业,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据统计,在整个移民迁安工作中,仅淅川一地就有10位党员干部因公殉职,103人受伤致残,300多人晕倒在搬迁第一线。广大移民干部将自己的精力和情感倾注在这项工作中,反映出的是党员干部头脑的清醒、意志的坚定和行动的自觉,这也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应有的工作态度。
南水北调精神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努力工作,在干事担当中锻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移民迁安工作主战场,许多干部长年走访慰问,了解情况,做解释工作,很少顾及自家,即使家人生病也无法前去照看;有的干部在老父或老母去世的情况下,也抽不出身来回家料理后事;有的因公负伤后,缠着绷带,扎着留置针,也要干完手头的工作。面对群众的误会,干部要耐心解释;面对群众的抱怨,干部也不能发火,要耐心劝解……这些移民干部之所以能够圆满完成艰难复杂的移民迁安工作,是因为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坚决执行党的决定,把党的意志贯穿工作全过程。广大移民干部将忠诚镌刻于内心,对党无限忠诚已经成为他们的自觉。这种自觉能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促使人砥砺前行。拥有这种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就能够排除万难,干好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 ”[6](P183)当前,中华民族正意气风发、满怀信心地走在复兴的大道上,但前面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观国情:经济社会转型,我们面临诸多风险,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拦路虎”和“绊脚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任务艰巨。察世情: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大国博弈中暗流涌动,不确定性增加。看党情:“四种危险”依然存在,并且很突出,我们面临“四大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对党赤胆忠心,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政党性质的试金石。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7](P4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所在。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政治立场贯穿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广大党员干部以“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为了谁”的重大问题,揭示出南水北调精神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广大党员干部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奋斗史。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它不仅改变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而且对促进我国水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移民迁安工作中,同样贯彻了我们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故土难离、亲情难舍,加之移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顾虑和担忧,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增加了移民迁安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面对如此困难复杂的工作,广大移民干部“把百姓当父母、视移民为亲人”,宣传党的移民政策、倾听移民意见、解决移民困难,时时刻刻把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他们偷偷擦去委屈的泪水,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用真情实意和辛勤的汗水打动移民群众的心,用真心拉近党群关系,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调水不易,护水更难。为了确保一泓清水北送,河南淅川关停终止了多个建设项目,自己给自己的发展设障。“把政绩融入碧水中,将丰碑刻在青山上”,这就是淅川人的胸怀!淅川以水质保护、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林木产业,构建起“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不仅确保一渠清水北上,也让绿水青山成为淅川百姓的金山银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不是凭空而来的,为民服务意识也不是仅仅依靠理论学习就能产生的,它需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培养。“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8](P234)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倾听和回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鱼水情深。在移民迁安工作中,淅川的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没有受到伤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树立了典范。历史洪流浩浩汤汤。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巩固政治优势,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汇聚磅礴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在前进,试卷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认真迎考答题,自觉自愿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