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岩土勘察技术及深基坑的支护设计
2020-01-05芦霁
芦霁
(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在大型工程施工中,需要开挖深基坑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保障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前,需要运用岩土勘察技术,掌握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信息,以此为参照设计科学的深基坑施工方案。深基坑施工中,为了避免出现渗水、坍塌等问题,需要采取支护措施。目前常用的支护方式有锚杆支护、排桩支护等多种形式,选择最佳支护技术,并掌握支护要点,对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以及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有积极作用。
1 岩土勘察技术要点
1.1 编制岩土勘察方案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岩土勘察工作之前,需要提前编制完善的作业方案,为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勘察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岩土勘察方案中应包含勘察点分布位置、场区地层信息、勘察操作规程等详细内容。另外,在一些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侵蚀性等,也是岩土勘察的重要内容,也需要在该方案中加以体现。关于勘察作业的一些细节参数,也要在方案中加以明确,例如钻探孔的孔深、标准贯入实验的次数、取样的件数等等,指导现场作业的顺利进行。
1.2 布设勘察点
根据技术人员编制完成的勘察方案,结合现场地形地质,布设勘探点。原则上来说,优先考虑在比较平坦的位置布置勘察点,像边坡倾角较大、有暗沟的位置,应当减少勘察点的数量,或是不设勘察点。垂直于勘察点所在的地平面,钻探成孔,并且进行功能划分,例如有控制孔、基坑孔等,具体数量根据方案进行确定。成孔后还要检查质量,保证取样顺利。同时,对勘察孔的具体参数也要进行控制,例如控制性孔的深度一般在40m 左右,而基坑孔的深度一般不会超过25m。孔深、孔径等都要按照方案要求来确定,确保所取土样或水样,能够真实的反映地质信息,为后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必要的指导。
1.3 取样及原位测试
随机从不同位置取土样或水样,在存储样品时,应在存储容器上贴好标签与备注,包括样品标号、取样位置等。样品一般需要封存,按照相关的规程制度进行操作,避免样品受到污染,保证后期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原位测试,进一步获取该位置的岩体工程力学指标,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静力触探实验、标准贯入实验等。技术人员应熟悉每一种原位测试实验的适用条件、操作技巧,以及结合现场环境,选择最佳勘察方式,规范实验操作,得到更为准确和细致的指标,实验结果还需要进行复核,确保精准、可用。
2 深基坑支护设计
2.1 排桩支护
结合深基坑的所在位置,确定桩位点。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检查钻孔有无倾斜问题,以及孔壁开裂、塌陷等情况。如果成孔质量较差,则需要重新布设桩位点并钻孔。在成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孔内粉尘、泥土的清理,将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钻孔内,最后将配制好的标准混凝土,缓缓注入钻孔。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形成坚硬的灌注桩。在深基坑支护中,选择灌注桩排桩支护的优势在于施工速度快,成桩强度大,可以起到较好的挡土效果。另外,施工噪音小,适合在一些人群比较密集的居住区等进行施工作业。排桩支护也是现代建筑深基坑支护中较为常用的形式之一。
2.2 深基坑搅拌支护
搅拌桩支护的操作原理是:首先确定桩位点,然后使用钻机沿着桩位点向下垂直钻孔。将带有旋转喷头的喷浆机,提前灌注配制好的混凝土浆液,沿着钻孔伸入到地下一定深度。启动喷浆机后,喷头旋转,同时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将内部的混凝土喷射出去,与地下的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停留15~30min,将喷浆机上提一定的高度,继续停留作业一段时间,直到靠近地表。混凝土与土体的混合物,在干燥、固结成型以后,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的搅拌桩。这种深基坑支护方式的特点是扰动较小,成本较低,同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各类复杂的地质环境下,都可以使用搅拌桩支护进行深基坑加固。
2.3 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是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取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通过围岩内部锚杆改变围岩自身的力学形态。根据锚杆材质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泥砂浆锚杆、树脂卷锚杆等若干种,需要现场施工人员结合岩土勘察结果以及支护要求进行具体选择。支护时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有:其一,锚杆眼的角度和孔深等要符合要求,锚杆眼的方向与岩层或土层尽量保持垂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倾斜,但是需要控制在80°~100°之间,保证锚杆的稳固性。其二,对锚杆及锚固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锚杆本身存在变形、开裂的,锚固剂过期变质的,必须禁止使用。其三,锚杆固定之后,还要进行二次加扭,确保锚杆的预紧力符合设计要求。
2.4 地下连续墙支护
在一些超大规模或超高层建筑中,对深基坑的支护要求更高。这种情况下使用锚杆支护、搅拌桩支护,可能在承载力和稳定性上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就需要使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其施工流程为:首先沿着深基坑的外侧,开挖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沟槽,进行沟槽内壁的简单清理,保证整齐。然后现场制作钢筋笼,保证钢筋笼的高度、宽度,与沟槽正好符合。然后将钢筋笼逐个放置到沟槽内。将钢筋笼简单固定,避免上浮。将混凝土灌注到沟槽内,形成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支护不仅在承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挡水能力。
3 岩土勘察与深基坑支护的优化措施
3.1 岩土勘察的优化措施
首先要分析岩土勘察技术可行性,确定基坑深度。通过钻探进行勘察,确定岩层分布特征,为后续的设计坑支护提供技术资料。环境调查了解岩性资料,把握岩层的风化情况、软化程度和断裂结构,综合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环境周围勘察,确定深基坑性质和维护结构,获取管道位置和埋深信息。
其次要明确岩土勘察的具体内容和勘察要点,例如进行岩性分析。岩性分析主要包括:岩层风化情况、软化程度、断裂构造、节理描述。可通过所得数据,对深基坑开挖地区的地质进行全面了解。此外还要重视岩层分析。岩层分析是勘探岩土层的基本性质。主要通过勘察岩层的分布特征、地下水特征、地质表面特征和对岩层的力学性分析等。根据所勘测的数据对土层进行综合性分析,可将所获得数据做为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审计依据,该数据还可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内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3.2 深基坑支护的优化措施
通过提前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可以为深基坑开挖施工、支护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但是在实际支护阶段,仍然要注意加强技术控制,保证支护效果和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结合以往经验,深基坑支护中需要采取的优化措施有:对支护所需的各类材料,以及现场支护施工所用的各类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无论是锚杆支护中的锚杆材料,还是灌注桩支护中的混凝土材料,都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准使用。同时还要重点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要熟悉各类支护形式的适用条件,根据岩土勘察和现场情况,科学选择相应的支护方式。施工单位既要做好现场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时又要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保证深基坑作业的安全性。通过杜绝质量隐患,为工程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4 结论
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和深基坑施工是两项基础工作,并且岩土勘察所得结果,还能够为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施工单位一方面需要通过编制勘察方案、科学布置勘察点,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深基坑支护形式。掌握各类支护方式的适用条件、操作要点,提高深基坑的支护稳定性,为现场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