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童话阅读教学
2020-01-04朱亚燕
朱亚燕
自2007年起,清英外国语学校就开始了对于童话课程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构建,形成了富有清英特质的童话课程体系。我们认为童话是儿童本身的语言,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儿童对美的体验与表达。
阅读百篇优秀经典童话,这个目标仅仅靠课内、靠教材完成,是有困难的。教材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阅读需要课外完成,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不同路径重建童话阅读教学,把一本本好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产生阅读的期待与持续阅读的兴趣,促进童话的深度阅读。
一、童话教学“三宝”
(一)倾听与讲述,最传统的也是最适切的
其原因在于:
从童话起源上讲,最早流传于民间的童话就是成人为儿童编的、讲给儿童听的故事。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要求故事具备“容易记忆的特征”,人物背景模糊,情节也在不断的反复中变化。而倾听故事,是对故事的一种整体、圆融的把握。儿童无法在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结构等局部去分析一个童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童话的欣赏。他们把握故事依靠的是直觉。
故事是伟大的,记住故事本身比记住一个干巴巴的道理更有价值。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要让故事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形象就是大大的成功。
形象的力量在于對未来的潜在理解。形象有一种天然的“唤醒”能力,学生可以在长长的岁月里慢慢体会,而“解释”往往会削弱它的力量。倾听之后能讲述,其意义和价值不是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所能概括的。指导讲述故事有方法。比如,指导把握故事的结构或作品内在的整体格式塔。在童话中,“故事—情节”模式是压倒一切的结构模式,故事由一系列事件接续,可以满足儿童探究“后来呢?后来呢?”的好奇心。
要把故事讲好,我们必须了解童话故事的结构。综合来看,选入教材的童话故事大致有这样一些结构类型:
单线型结构:以主人公的行动贯穿整个故事,如《丑小鸭》中以丑小鸭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丑小鸭走到哪里,故事就发展到哪里。
对比性结构:在对比中表现事件和人物,如《两只小狮子》中懒狮子和勤狮子的对比;《雨点》中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比;《风娃娃》中人们对风娃娃做事的前后态度的对比;《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与现实的对比;还有《陶罐和铁罐》《小柳树和小枣树》等故事,采用的都是对比性结构。
反复性结构:这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反复是一种强调,它使某种模式更牢固,更易于辨认。反复也使故事更为单纯,同时也是一种节奏的调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大都是反复型结构,且以3次反复为最多,如《一次比一次进步》,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菜园里看冬瓜和茄子,去了3次;《小熊住山洞》,一年四季,小熊走进森林,一次次“舍不得砍”……当然反复也不是完全重复,每次反复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或者包含递进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这种反复结构时,关注点应放在每次加入的“新元素”上。
冰糖葫芦的结构:一条线索串起一个个事件,每个事件都相对独立,因为这样结构的故事比较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没有。
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结构,可以更好、更快地记住故事的大致情节。讲故事时,短故事可以独立讲,长故事可以接力讲。此外,还应该特别注意给学生一个空间,指导他们有创意地讲述,如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讲述。
(二)角色朗读与表演,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
就童话文本而言,角色朗读或者表演,应该算是最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为什么是这样呢?找出背后的原因,我们就能把这种策略运用得更到位。
其一,童话故事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件之外的。一个故事要进入心灵,需要穿越“我”。我们阅读故事,其实质是想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知道“我”是谁,学习“我”可以怎么做。是阅读和故事创造了我们内心的生活。而角色朗读与扮演这种策略,就是把“我”化进故事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二,童话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学生置身于童话的幻想世界里,成为其中一员,就能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解放感、自由感。这种解放感和自由感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幻想精神和游戏精神,是儿童热爱角色朗读与表演的直接原因。此外,从语文的角度看,角色朗读不但可以促使儿童更主动地理解故事,把握形象,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训练,在表演技巧和理解角色心理的揣摩中,促进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正如郑振铎先生在《儿童文学教授法》中所说,“教师、学生与故事化在一起。”
(三)想象与对话,最审美的也是最深层的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形象大于逻辑。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如同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作为童话这样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幻想色彩的文体,想象力对于儿童能否品味童话里的味道至关重要。在童话故事里,以语言为媒介,将童话所展示的“第二世界”变成真实可感的形象,就是培植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一段段有趣的故事情节,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富有画面感,在阅读中我们常常会以文本为支点,构造新的想象空间,改编、创编童话故事。有的故事段落结构相同,语言表达相似,如《逃家小兔》,就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模仿表达,从而学习语言表达形式;有的故事情节曲折,故事的结尾处有延展的空间,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结尾这样写道:尼尔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之后,看着离去的大雁,心里无限惆怅,似乎在盼望能够再一次变成一个名叫大拇指的小人儿,再跟着雁群飞过陆地和海洋,遨游各地……这时则可以让孩子进行故事的续编;还有的故事具有教育的意义,此时就让孩子联系实际进行感悟……
越是优秀的故事,越有发掘的空间,越能培养高级的审美情感。在中高年级的童话教学中,除必要的角色朗读与扮演外,教师更需要设计开放的话题,营造宽松自由的对话空间,通过对话,将童话故事中包孕的丰富意味凸显出来。我在上阅读课《灰姑娘》时,用五个话题与学生一起探讨《灰姑娘》:
1.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3.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4.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5.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这五个话题,在轻松随意间带领学生领略经典童话的魅力。“守时”“需要朋友”“爱自己”,这样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看到没有看到的”或者“更清楚地看到所看到的”。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感情体验和深层阅读的愉悦。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童话教学“三忌”
一忌说教
不能从文学的角度把握童话,把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或者灌输知识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去实施。
我们需要认识到,童话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教育功能和认知功能,而是顺应天性,释放童心,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如果说有教化功能,與其说是目的,不如说是额外的奖赏。
二忌求实
在童话中,没有任何一个主人公会对鸟能言、兽能语表示惊奇,因为童话的特殊语境已经许诺了这一切。在童话的语境中,真实不再是正常逻辑上的真实,而是心理上的真实,情感上的真实。在童话中,水晶鞋是真实的,巨人的花园里只有冬天是真实的,沉睡一百年的玫瑰公主醒来后依然像从前那样年轻貌美也是真实的。倘若在教学中津津乐道于细究故事情节的逻辑真实,就是对故事的损伤——破坏了童话特有的叙事风格所带来的魅力。梅子涵老师说,所有的孩子都不相信幽灵或者精灵,那真是可怕的,这足以说明,儿童想象世界的贫瘠和荒凉。
三忌拔高或越界
童话中大量采用了夸张、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故事的内涵与意蕴深厚。越是优秀的作品,解读的空间越大。童话中的角色,大都是扁平化的。丑得异样,俊得出奇,是常有的事。在创作这些童话故事的时候,作者有意识地简化事物,只将某方面特征突出而将其他特征忽略了。比如,现实生活中,狼的特征是多面的,作为一种肉食型猛兽,它凶残、狡猾,是各种小动物的天敌,但它有没有温情的时候呢?当然有。在童话里,狼的多重特性往往被删除,只留下一个特性:凶残。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恶的符号。因此,童话故事的解读,必须符合作者所设定的故事逻辑,而不能越界阅读,否则,作者“死了”,故事也“死了”。
三、童话创作:思想在童话叙事里生长
作家洪汛涛曾说:“要开发儿童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在大量阅读童话故事之后,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童话创作。童话创作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结构序列推进,低年级:快乐读写绘;中年级:原创绘本书;高年级:乐创好剧本。
(一)低年级:快乐读写绘
最先开始的童话创作是从绘本阅读中开始。在我们学校,童话的阅读不是起于教材,而是绘本。当儿童从幼儿园走进小学的第一天起,孩子们每天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至少阅读一个绘本故事。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场景式绘写”,即根据所读的绘本,或展开联想,或进行续编,画出场景配以文字(一开始学生不会写字,采用孩子口述,老师或家长执笔)。
(二)中年级:原创绘本书中年级
正是因为有了一、二年级大量读写绘的积累,孩子们的视域得以打开,心灵得到丰盈,言语得以提升。一个又一个孩子投入到绘本书的创作中。他们纷纷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的素材,从经典故事中寻找创作的能量,从成长的经历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张梦琪最受不了小伙伴的“哭”,就创作了《爱哭鬼皮皮》;吴宜橙在歌曲《风吹麦浪》中获得启迪创编《勇敢的小麦》;徐焕然梦想有一天变得本领高强,就创编了《小鸟圆圆》;査奕孜最想到美丽的彩虹桥上走一走,于是把梦想搬进了《彩虹桥》;龚煜涵最喜欢看云,云变来变去就像调皮的孩子,于是《调皮的云》诞生了;刘睿把成语版的“狐假虎威”变身成了《可怕的怪物特斯拉》;虞雅涵特别享受交朋友的乐趣,《小羊请客》就诞生了;马渊凯觉得男子汉就应该做勇敢的事,因此创作了《小狮子回家了》;孙嘉俪幻想家里的小鸭蛋来一次大旅行,就有了《一只鸭蛋的旅行》;王立轩看到小区的三只流浪猫觉得他们很可怜,想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创作了《三只幸运的流浪猫》……翻开孩子们的绘本书,有趣的故事、巧妙的构思、灵动的语言、斑斓的画面跃入眼帘,孩子的想象在驰骋,思想在飞舞。为了鼓励这些喜欢绘本创作的小作家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千寻出版社”,帮助他们编印属于自己的原创绘本,并且给孩子们举办了新书发布会,进行签名售书活动。《常州日报》整版报道了此次活动,并登上了今日头条。
2016年起,我们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原创童书的创作中,从2016年的15本到2017年的32本,再到2018年的182本,2019年的252本……在2019年新少年国际艺术教育节手绘图画作品评比中,清英共有27本绘本作品入围现场书展,16项入围作品奖、11项获优秀作品奖,清英荣获“手绘图画书优秀组织奖”。原创绘本书让孩子们品到了阅读带来的思维的力量、创想的力量,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成长的幸福。
(三)高年级:乐创好剧本
编写童话剧,我们分两步走,第一层面:改编;第二层面:创作。不管是哪个层面,我们都制定了一条“红线”:教师只负责指导,其他的交给学生去做,只要学生喜欢又符合相关要求,我们都给予热情扶持。
在童话的创作中,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去限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而是鼓励他们展开奇特的想象进行写作。作为教师,过于细致地指导会给孩子套上精神上的枷锁,容易折断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更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四、童话戏剧:生命在童话演绎时滋养
“童话牵着日子的手,生命就很像童话了。”这是梅子涵先生对童话诗意而温暖的解读。当童话在心里扎了根,精彩的演绎就开始了。童话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童话戏剧,每年的五、六月,孩子们沿着“读童话——講童话——编童话——绘童话——演童话”的轨迹,开启了童话课程的隆重庆典。
童话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童话戏剧也如此。走进童话戏剧,就走进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编剧如此,排练如此,展演也是如此。1—4年级,每个班根据班级童话阅读情况各自演绎一个独立的童话,而到了五年级则必演象征着每一个孩子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的《狮子王》,每班一幕,联合演绎。童话剧演,人人参与。展演中,孩子们既展示自己,又欣赏他人。表演的过程,同时也成了孩子们情感宣泄、才艺提升、精神诉求的新空间。孩子们在童话那风烟俱净的环境里释放天性,自由成长。
演绎童话成就每个人
1.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童话表演伊始,每个班都设置了各个岗位,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申报,一个岗位有多个人报,就竞聘。孩子们或当演员,或制作道具,或设计服装,或制作音乐幻灯片……不管是舞台主演,还是幕后导演,他们个个是这场童话的主人公。记得第六届话剧节,一位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朱老师,知道吗,我是班里的童话副导,今天我的舞台是音控室,我们班童话表演的音乐幻灯片都是我设计的!”这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今天是那么神采奕奕!其实孩子很单纯,只要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并不在乎台前还是幕后;只要找到自我的价值,他便收获成长的幸福。
2.每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狮子王》中丁满一角的扮演者蒋文豪说:童话节已经举办第五届了,今天我终于有幸成为了一名主角,在舞台上过了一回表演瘾。回想起一年级时,正是第一届话剧节,我当时很想演主角,可是由于没自信,当了幕后英雄。二、三年级时,我鼓起勇气上台演了个跑腿的。四年级时有了转折,我成为了《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我的信心大增,对童话表演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今年的童话展演又开始了,《狮子王》中老鼠“丁满”一角表演难度特别大,由于我个子太高,老师一直没有下定决心选我。于是,我一有空就揣摩角色特点,努力练习。最终,凭借我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老师,打败了竞争对手。今天,在舞台上,我信心满满,精彩的表演赢得掌声阵阵。同学们对我的崇拜,老师对我的夸赞,家长对我的肯定,让我觉得特别幸福!童话,让我充满自豪!
童话剧让儿童发现了自我,更发掘潜能,这就是童话的神奇效应。
3.每个孩子都获得了美好的滋养。
清英人善于运用戏剧元素让孩子在“戏”中学会发现、善于发现,从而进行人文艺术素养、社会认知、人性思考的体验与学习,让孩子在“戏剧创作”和“戏剧表达”中发现美、塑造美、呈现美;做一名极具艺术气质、精神富足、心灵丰盈的创意生活大师。在我们的校园,你会看到孩子们如王子公主般微笑着向老师鞠躬、打招呼;三五一群在操场上、教室门前,甚至卫生间的大镜子前,有声有色地表演童话……在童话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能不美呢?
演绎童话成就每个共同体
童话戏剧不仅有着吸引人的情节,还是关乎语言、绘画、音乐、美术、形体等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将一个童话搬上舞台,要指导学生改编剧本,还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设计舞美、制作服装道具、背景幻灯片、化妆……这些工作不是一个语文老师或者班主任能完成的,必须调动全学科老师乃至家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于是,学校提出了“教室共同体”的理念。共同体包括每一位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外聘专家等。语文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创编剧本、语言表达,音乐老师指导音乐选择、歌曲练唱、舞美编排,美术老师负责道具、服装的设计,信息老师负责指导幻灯片制作,家长负责化妆等培训。老师、家长在童话戏剧中都是一个个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培训,童话戏剧的具体实施者、创生者是学生。每年五月童话演出季,你经常会看到一个教室里同时有几位老师在上课,擅长化妆、手工的家长们也常常成为我们课堂的一员。
演绎童话成就这一所学校
对于童话的关注,实则就是对于童心的关注;对于童话的研究,实则就是对于儿童的研究。教师有童心,学生才有童年。在清英儿童地球村,每一个生命都在演绎属于自己的童话,每一个生命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童话。童话剧的成功演出,让我们学校的童话课程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誉,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代教育家》《扬子晚报》《常州晚报》相继对我校的童话课程、童话节做了介绍和报导;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清英童话课程实施纲要》;童话校本教材于去年正式定稿、印刷;我校的经典剧目《狮子王》多次在各级各类舞台巡演。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童年时代的际遇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童话课程,让儿童与童话相遇,让儿童生活本身也成了美丽的童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