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艺术院校如何做好“部校共建、产教融合”
2020-01-04罗幸
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是當下部校共建新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广西艺术学院作为地方院校,在部校共建过程中,以OBE理念为指导,共建课程体系、以成果为导向、探索“3+1”和“双导师制”教学模式、通过研创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共建师资队伍等措施开展人才培养,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部校共建 产教融合 地方艺术院校 影视传媒人才
在新时代下,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求高校积极与政府、业界和社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地方院校如何充分抓住部校共建的契机,通过学界和业界的联动,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新闻传播人才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综述
教育部发布我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国标》指出高等教育要遵循的三大原则:“突出学生为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三大原则中“突出产出导向”意即“OBE”教育(Outcome Base Education)理念,该教育理念旨在强调学校教育的重点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结果或“产出”,并以结果来反向设计和组织教育系统。这种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注重以可视的成果为牵引,指导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成果导向教育(OBE)由美国学者Spady创立,他在“所有学习者均成功”的逻辑基础上于1994年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的金字塔结构;21世纪初期,OBE理念为我国教育学者所关注,在国内,多部著作从高职教育视角切入或从课程设计视角开展,目前暂时没有专著针对艺术院校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展开对OBE理念的研究;也有期刊论文方面对OBE理念的解读和解释,对国外OBE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介绍、相关专业及课程的案例探讨和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研究。
综观目前已有关于OBE这一理念及其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对探索OBE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提出构想,但是这类研究基本上是从专业建设或某一课程角度开展,从产学研创这一整体视角下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论述,尚未发现用OBE理念来指导当前部校共建背景下新闻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成果。根据“部校共建”要求,运用OBE教学理念及相关理论,进行部校共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协同育人平台、实践教学环节、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及保障机制改革等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
二、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实战探索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一直是新闻传播学和戏剧与影视学科交叉进行,新闻传播学的专业有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戏剧与影视学的专业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自2017年4月,广西艺术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广西杂志社、广西电视台签订共建影视与传媒学院协议,根据共建协议,四方将在共建师资队伍、共建特色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和共建研究中心,来搭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经过近三年的共建,依托共建平台,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活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部校共建”要求,运用OBE教学理念及相关理论,进行部校共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协同育人平台、实践教学环节、队伍建设、考核评价及保障机制改革等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
1.共建课程体系,共商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指标体系。响应新时代本科教育“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和“新时代高教40条”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核心,针对影视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相关的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新闻5个专业的办学现状,结合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广播电视台及其他相关专业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通过调查和访谈方式,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重点编制2018版我院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共建课程群设计,优化设置课程模块,打造“金课”,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全新的新闻传播育人体系。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培养学生具备政治鉴别能力、新闻发现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声画表达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传播能力。
2.优势互补,以成果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并重,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更新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作业要求,推动教学从教师“教得好”向学生“学得好”转变。新闻单位拥有丰富的实践资源,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部校共建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制度性的合作关系,通过将项目引入课堂,双方协同育人,推动学界、业界的深度融合。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通过与广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订单式”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的形式,形成了双轨多元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此外,通过实施拔尖艺术人才培养实验项目最终进一步实现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学媒体化,实践专业化,人才综合化,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通过与广西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策划和主办融合报道中国—东盟博览会、“三月三 好春光1+8+N”线上为贫困县直播带货和线下活动让广告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进入广西日报“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进行实习实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学院和崇左市委宣传部校地合作项目为平台,结合专业采风实践课程,创作了《观崇左》专题影像系列,将崇左独特丰富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民族艺术通过影像方式展现给外界,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打造崇左市的文化生态名片,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通过高校平台以及互动传媒平台进行展示传播,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和社会美誉度。
3.互通深化,探索“3+1”和“双导师制”新模式。在案例教学中,为符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探索高年级专业互通3+1模式,在大三、大四年级通过专业互通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尝试改革,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相关专业间的深度互通与良性交融,争取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和经验;实践教学则有赖于以“双导师制”教学模式,通过学院教师在相关课程授课时,与共建的广西广播电视台及相关校外实践基地业界老师实现“1+1”联合授课,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并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产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专业逐步尝试毕业创作环节的专业融合模式,在毕业创作环节中逐步实现专业融合、共同发展。
4.依托资源,共建研创协同育人平台。以“跨文化新闻传播和视听艺术传播”为学科交叉融合,以新聞传播和影视艺术为两翼,视听主导,创新驱动,共同开展理论研究与实际创作应用并举。一是理论上以打造共建重点项目中国——东盟传媒艺术研究中心为核心,以在研的跨文化新闻传播相关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依托,从国家形象及其文化符号、国际间媒体合作、传媒人才教育交流三个维度研究开展,实现研究中心实体化。二是创作上立足于“全媒体时代的视听艺术传播”,以传统的广播、电影、电视及现代的网络视听、摄影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传播的符号、媒介符号、文化符号为研究创作对象,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台共同研发并创作一批以广西对东盟地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传媒合作及人才培养的影像作品和节目栏目,力争建成中国——东盟经济圈内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新闻传播及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三是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与广西广播电视台两方相关部门建立对接关系,定期组织学生赴实践基地参观、实习。2018年5月至12月,由广西广播电视台、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2018首届中国—东盟大学生短片节圆满落幕,该赛事是面向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学生的国际性短片节。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共464部投稿作品,共颁出等级奖48项,单项奖8项,优秀教师指导奖20项,优秀组织奖11项。第二届中国—东盟大学生短片节已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目前赛事已经征集到国内外合作院校输送的参赛作品700多部,进入初审阶段。除了共建新闻单位的合作外,学院还与柳州日报社等市县级媒体单位建立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共同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传媒人才。
5.共建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师资是关键。一是利用学校政策,多方揽才,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二是利用部校共建机遇,教师“双挂”互聘,从共建单位吸纳一部分资深记者编辑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学一线,同时,抽调本校骨干教师到共建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拓宽新闻传播的研究视野。
6.依照质保体系,共建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成果为重要衡量标准,重点观测教室教学质量体系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对照修订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结合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管理基本流程,使教学工作的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与共建单位共同进行教学成果展示和共同举办赛事等方式,检验教学成果,表彰优秀典型教师;并通过“传、帮、带”活动,进行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未来发展的思考
新时期的传媒人才培养,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向培养新闻传播卓越人才目标努力;充分发挥跨学科、多专业的特点,以产出为导向,推动各专业的多维跨界融合,力争实现产教研创一体化。
1.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部校共建,可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学、科研和新闻工作相互贯通,确保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新闻传媒人才。
2.指导教师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并重。高校传媒专业所需要的教学团队不仅需要具有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具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目前,广西艺术学院专业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虽然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但多数人实际从业经验为零,使得教师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当前学院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创作设想亟须得到媒体实践的检验。
3.宣传广西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多元化文化生态。新世纪以来,中央赋予广西建设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已由昔日的西南边陲变成了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这必将带来大量的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和障碍。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共有40多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少数民族人口1794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8.5%。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宝藏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如何利用好、传播好这些文化艺术瑰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部校共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建设中,将依托部校共建平台,充分利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整合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在教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活动中,联合共建单位和跨学科交叉合作,立足实践,关注前沿,形成合力,着力培养新时代全媒型的后备人才。
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部校共建、产教融合——地方艺术院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B)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罗幸.互联网思维下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主持传播研究,2018(00).
[2]王海滨.引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特色课程是关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