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者看上去十分镇定
2020-01-04
[知趣]
问:我奶奶总被卖保健品的骗子骗,不肯听家人一句劝。我们“明令禁止”她买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和一些所谓的能治病的器械,她还不高兴。怎么才能将奶奶从骗子手里打捞上来呢?
答:老年人陷入“保健骗局”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还有老年人为了购买保健品倾尽家产,卖房卖地。在一些推销员的嘴里,天价保健鞋垫能抢救心脏病病人,洗脚盆能治疗多年的风湿类疾病,按摩椅能治好身上各种疼痛……许多中老年人由此上当受骗。
老年人一般信息闭塞,想不上当都难。好多老人和家人的关系仅仅停留在饭桌上,精神上的交流几乎没有,他们根本不知道当今社会发展成什么样了,信息含量有多大,套路有多深。很多时候,小孩子都能识破的骗局,他们却乖乖上钩。老人只信任自己的同龄人,那些对科学新知和金融风险可能知之不多的同龄人。在他们和同龄的老年人聊天的时候,往往还会把子女和孙辈看作孩子,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因此,在试图说服奶奶前,你必须花点心思,好好给奶奶的消费观念升个级,多找些权威声音给她听——床垫、按摩仪、泡脚盆……所有打着“宫廷秘方”的保健品都不靠谱。她信不过你,还信不过权威媒体的声音吗?另外,多和奶奶交流真正的科技与保健知识,别嫌麻烦,有麻烦的地方,才有机会。你不对奶奶多用心,骗子就对她上心。等她真的被忽悠了、气病了、钱没了,吃苦的还是家人。
“明令禁止”这种方法就显得过于粗暴了。你觉得不让她买是为她好,但在她心里,是你不懂她,是你不舍得为她花钱,这是不孝,所以你还不如一个骗子。就好像小时候妈妈对你说“我这是为你好”一样,你根本不会领情。多点耐心,花点时间与她交流,不让奶奶花钱被骗是小事,让她愉悦,做出关于自己身体的正确决定,是大事。
问:家长群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感觉很火爆的样子。之前我们读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家长群,不也活得好好的。
答:家长群,简单地说,就是方便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一个工具。关注孩子的成长,这倒没什么,家长有责嘛!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家长群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无非是很多家长的演戏功底太过深厚,导致家长群变成了各色杂耍的舞台。微信群有多大,他们的舞台就有多大,戏路就有多宽。
孩子上学的早晨,当然首先要向老师请个安:“新的一天,又要麻烦老師照看好孩子啦。老师辛苦啦。”不仅自己请安,有些“独秀”家长还要代表全体家长问好:“代表全体家长向老师问好。”早上都请安了,中午当然也不能落下:“看到老师发的午饭照片啦,很丰盛!老师辛苦啦。”晚上更要把对老师的赞美,通过家长群再次强烈地表达出来:“看到孩子的变化就知道老师照顾得很细心,老师早点休息哦。”
请安只是个开始,家长群里还藏龙卧虎。比如,一言不合就飙外语的人。不就是会英语嘛,真是看不惯这些爱显摆的家长。于是有家长放出了大招,在群里回怼了一段阿拉伯语。有些家长就按捺不住了,自己既不会外语,也不屑于时刻请安,那就无形之中炫个富呗,什么名校毕业,月薪十万,家有十套房……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有才华有背景。当他们自豪地展示出雄厚的家底时,那份成年人的虚荣便一股脑流露出来。
有人甚至吐槽现在的家长群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赞美一片”。我们不排斥赞美,但拒绝虚伪的表演。
[知心]
问:我自认为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朋友掏心掏肺。初中毕业时,与好朋友考入不同的高中,哭得稀里哗啦,依依不舍,发誓永不断掉联系,彼此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但现在,许久不联系,居然也慢慢适应了。我真的很害怕这段友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结束。
答:雷蒙·钱德勒在他的小说《漫长的告别》中说过:“每说一次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我们永远处在告别中,告别昨日的自己,告别昨日的人和事,告别身边的种种关系。每一次告别,都是自身的某一部分在死去,同时某一部分获得新生。
学生时代,我经历过许多场离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每一次都伤感,想尽办法留存当时的记忆,以为在后来的岁月会时常怀念,以为这段岁月会完美地保存在记忆中。但每过一年,这些记忆就稀薄一点,到现在,我甚至不记得当年我最好的朋友的样子,更不要说记得讲过什么话,互诉过什么心事。
细想来,毕业时说着“以后常联系”的场景,就是我们的最后一面了。我们带着记忆匆匆忙忙地继续新的生活,记忆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现实里,或者是最终变得模糊。离开那些人,失去那些记忆,大概我的某一部分就死了,然后再认识新的人,经历新的事。因此,就算初中的那段友谊自然死亡,你也不必懊恼或者怀疑什么,因为离开和失去本身就是成长的台阶,预示着你要从一种身份转变成另一种身份。
问:我在家里表现得很开朗,但是一到学校,面对一群人,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有时候一个男生冲我微笑,我就会突然脸红;老师点名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明明知道如何回答,却支支吾吾半天。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理解这种害羞的感觉。
答:什么是害羞?没有准确的定义,各种不自信,各种放不开,各种紧张,各种脸红心跳,各种情绪低落,诸如此类,都与害羞沾边。害羞的人会主动躲避“焦点”,害怕表现自己,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够好的印象。最郁闷的是,当你紧张得手心冒汗、满脸通红、说话结巴的时候,那些“不害羞”的人会来一句“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这样的“安慰”会让人更加紧张,因为有种被人看穿秘密的感觉……
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学》中提道:“在公众面前,害羞者看上去十分镇定,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像是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路上混乱不堪,到处堆满了感情碰撞和被压抑的欲望。”这很真实地描写了害羞者的心理。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正常交流的家庭。我妈每次说话,我都很害怕,因为她嗓门大且动不动就吼。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心理上比较独立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控制自己。别人形容我安静、听话,若让我形容自己的话,则是不会表达、不懂交流。好还是不好,没有定论。一方面,这种性格促成了我的成长,让我有着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独立能力,并不对任何人抱有依赖想法;而另一方面,我确实很害怕表现自己,害怕自己成为焦点,初中时不敢问老师问题,高中不敢念自己的作文,大学不敢上台演讲……
我一度因此苦恼,寻找各种能帮助自己走出来的方法。但后来发现,掌握再多的理论,都不如现实中突破一下自己,正如掌握再多的学习方法,如果不努力实践,仍然是个“学渣”。我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比如正确看待自己,大声说话,看着对方,让别人注意自己……刚开始时总觉得不好意思,但一鼓作气之后,渐渐发现自己能适应更多的人和场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