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獬豸辨好
2020-01-04民文
民文
《山海经》里有这样一个神兽,叫獬豸(xièzhì),它与人为善,非常有正义感,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和其他作恶的凶兽很不一样。
獬豸的神奇地方在于,它很聪明,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如果看到贪污的官员,就会用自己头上的独角把他顶倒,然后吃下肚子;如果有人发生分歧,它就用自己的角指着不占理的那一方。
《山海经》是这样形容獬豸的:东望山有獬豸者,神兽也。尧前有之,能触邪。状如羊,一角四足。王者狱讼平则至。御史台故事云:御史法官一名獬豸,神羊也,有一角。楚王尝获之。
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人们对于獬豸的想象是:大的像牛一样,小的像羊一样,从外形上看吧,和麒麟很接近,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脑门上长着一只角,据说角断了,獬豸就会死掉。
传说中,帝尧的刑官曾经养过獬豸,只要遇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让獬豸帮忙判决,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这样,獬豸成了正义的代名词。
春秋战国时,齐庄公有个臣子叫壬里国,与另一位臣子中里缴连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纠缠时间太长,实在没办法,齐庄公就让獬豸来断案。这两个人就当着獬豸的面读自己的诉状。
壬里国读完诉状,獬豸没什么反应,可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壬里国胜诉,一场打了三年的官司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蘇轼也曾经在《艾子杂说》中讲过“獬豸辨好”的故事。故事里说,齐宣王曾经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知道吗?”
艾子答道:“尧帝在位时,就养过獬豸,传说它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停了停,艾子接着感慨地说:“如果现在朝廷里还有这种猛兽的话,我想它不用再去外面寻找食物了!”这话的意思就是讽刺当时官场奸臣和贪官太多了,獬豸只要靠着吃这些人就能吃饱了,完全不用到外面去寻找食物了。
可以说,獬豸就是法的象征,与法律有着不解之缘。
春秋战国时,楚文王就曾经得到过一只獬豸,让人照着獬豸的样子做成了冠戴在头上,上行下效,獬豸冠当时在楚国成为时尚。到了秦代,御史执法时会戴上獬豸冠;而东汉时,干脆就称执法官为獬豸,獬豸图还成了衙门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直到清朝,御史和按察使等司法官员都要戴獬豸冠,穿着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无独有偶,西方的独角兽也是纯洁的象征,西方人认为独角兽的角有力量压制任何不好的事情,是完美骑士的代表。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獬豸这个神兽本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辨曲直,分忠奸,作为正义的化身,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也能够表达人们心中对正义的追求和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