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灌区节水措施探析
2020-01-04王钜锋
王钜锋
(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山西 祁县 030900)
1 灌区概况
汾河灌区近几年主要的农业灌溉集中在汾河二坝枢纽下游,设计灌溉面积7.91万hm2。包括三个灌排渠系相对独立的灌区,即二坝汾东灌区灌溉面积2.10万hm2、二坝汾西灌区灌溉面积3.48万hm2、三坝灌区灌溉面积6.99万hm2。主要水源工程汾河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3.5亿m3。引水工程三处,即:一坝渠首工程,设计引水能力28 m3/s,控制灌溉受益面积2.06万hm2;二坝渠首工程,设计引水能力43 m3/s,控制汾东、汾西灌溉面积5.58万hm2;三坝渠首工程,设计引水能力26 m3/s,控制灌溉面积2.33万hm2。近几年年均渠首农业引水量约1亿m3,年实灌面积4.51 万 hm2。
2 灌区节约用水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工程与水利工程协调运作差
汾河水库到汾河二库再到汾河一坝,这段区域水流相对稳定,汾河一坝经太原市区,再到汾河二坝,这段区域内绝大部分的河道内布满了水工设施,尤其是2020年初建成的汾河三期工程,可以调蓄水量1 450万m3。汾河公园的蓄水和放水不确定性,给下游汾河二坝的用水增加了难度。春季公园换水,冬季汾河公园为保护橡胶坝等水工建筑物,人为调蓄水流,使公园内的水位无规律变动,造成了汾河二坝来水不稳定,不能平稳运行。
2.2 斗农渠工程建设滞后
干支渠以下斗农渠部分由群众组织管理。目前,灌区共有斗渠445条(包括干开斗)。二坝以下现有斗渠386条,总长976 km,平均设计流量0.54 m3/s,总设计流量208 m3/s,防渗长度占到斗渠总长度的4%左右。共有农渠2 532条(包括干开农),总长1 976 km,平均设计流量0.25 m3/s,总设计流量629 m3/s,占到斗渠总长度的3%左右。斗农渠利用率仅为77%。
2.3 灌溉技术落后
近年来,灌区为节约用水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因农村劳动力缺乏,种植结构单一,且新技术资金投入多、管理要求细,所以推广效果差,一直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
2.4 田面工程差
汾河灌区地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微地形起伏较大,导致畦田不平整。灌区内的畦块规格在0.066 7 hm2以下,土地平整较好的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26.3%,畦块规格在0.066 7~0.2 hm2,平整一般的面积占47.1%,畦块规格在0.2 hm2以上,平整较差的面积占26.6%。土地平整程度和畦田规格远不达田间灌溉网设计标准,故田间水利用率仅为66%。
3 灌区节水的主要措施
3.1 工程节水措施
灌区内骨干渠系全部防渗,输水效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汾河灌区是专业的灌溉管理机构,主要管理干支渠灌溉骨干工程,目前汾河灌区二坝以下现有干渠4条,全长116 km,设计引水流量82.5 m3/s。支渠15条,全长199.34 km,设计引水流量77.4 m3/s。目前,干支渠防渗率达100%,利用率均达到97%以上。
斗农渠是灌区灌溉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斗农渠由群众组织,用水户管理。近年来,灌区受益区村庄已经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农业农村部门的主导下,逐步开展高标准的农田建设,主要的工程是斗农渠建设、田面工程建设和田间道路建设。这是一项长期而且成效显著的工程,初步测算,斗农渠改造成功后水利用率可从77%提升到90%以上;田面工程做好后田间水利用率可从66%提升至80%以上。
3.2 实行水权许可,完善水资源计量
2018年和2019年汾河灌区大力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水价改革的契机,灌区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在充分水资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灌溉用水量,向水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颁发取水许可证。
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水权分配,严格按照水权分配水量用水。
完善斗口的计量设施,完善末级渠系的计量设施,在完善计量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量测设备,精准量测水量。
3.3 强化用水环节协调配合
汾河灌区灌溉的主要水源是水库库区和渠间水资源。强化汾河河道输水环节的统一管理,加强灌溉水与生态水的统筹运用,建议相关汾河水利管理部门联合调度,科学运用水库和拦河闸还有生态工程的蓄水功能,调蓄水量和流量,保障河道水流稳定,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应用。防止渠道输水环节跑、冒、滴、漏等水量损失,提高渠系利用率,要合理安排渠道工作制度,科学调度。田面用水环节,加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让用水户加强田面工程管理,建设符合节水要求的田面工程,提升水资源应用效果,降低水资源不良消耗。因地制宜引导农民改变种植结构,尽量种植低耗水作物。在非灌溉季节要采用地膜覆盖、耙抹保墒等措施保墒节水。
3.4 科学制定水价体系,激发节水潜能
水资源是特殊的商品,其组成价格的因素十分复杂。尤其是农业水价,现行的水价远远达不到成本水价,是运行水价的1/3。现行的农业水费实行计量水费和基本水费相结合,每年每亩收取基本水费1.5元,基本水费的收取按实际灌溉面积计算,基本水费同灌溉用水水费一并计收,实行浮动水价。以现行水价为基础,枯水期上浮不超过10%,丰水期可下浮10%,枯水期为当年的9月16日至次年5月31日,丰水期为6月1日至9月15日,鼓励丰水期灌溉。实行奖励水价,每年根据灌区的土壤墒情计算合适的用水量,在斗口计量,亩用水量少的给予先行配水,亩用水量多的或超过用水总量时不予配水,争取在一定区间内实行阶梯水价。
3.5 推广现代化节水措施
农艺技术节水是通过覆盖保墒、耕作保墒、水肥耦合等技术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目前,灌区农艺节水主要有地膜覆盖保墒,地膜覆盖后,可以保墒、保温促进作物增产;耙作保墒,主要是在汾西灌区和三坝灌区黏性土地区,习惯秋耕后耙抹,这对保墒作用很大;水肥耦合就是选用比较高产节水的作物。以上农艺都是耕作习惯,并没有农艺节水的意识在其中,秋后的白地还有耙抹后的土地都可以利用覆盖的方法进行保墒,今后还需要科学研究各类作物和水、肥在灌区内的最佳组合,提升农灌用水效率。
3.6 打造信息化节水灌区
汾河灌区利用节水改造的契机,引进澳大利亚RVBLON公司研制开发完成的全渠道自动控制系统,将汾东灌区的干支渠道改造成全渠道一体化控制。这项技术可以实现管理无人化,测水量精准化,优点是实现了全局信息化水情控制,杜绝了人情水,防止了跑水、漏水;缺点是结冰不好处理,防冻任务重,另外价格高、防盗任务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农业模式也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也在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中显现。现代化技术有利于灌溉制度的精确实现,对灌水位置、灌水质量、灌水流量、灌水时间等都可以设定,对科学管水、用水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下一步要努力研发适合本灌区的现代灌水设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解决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推进灌区信息化和灌区节水。
4 结语
灌区在农艺节水、斗农渠节水、田面节水和信息化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国内和国际的先进经验,加大灌区节水方面的研究力度,使水资源利用率良好提升,高效节水健康发展。汾河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也是历史悠久的灌区,近年来汾河灌区采取了适合灌区实际情况的节水措施,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对于发展农业节水,缓解灌区生态和灌溉用水的矛盾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