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与摄像技术分析

2020-01-03宋明谦

人物画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

宋明谦

摘 要:电视新闻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其他媒体的影响,受众有所减少,但是大众普遍更信任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非常规范,能够真实的反应典型新闻案例,借助高超的摄影技术能够增强抒情性,还能够通过流动的画面来增加视觉冲击力,这些都具有极强的代入感,更好的发挥新闻的传播作用。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电视新闻摄像的画面语言特点,然后针对画面语言特点细致讨论了摄像技术,最后简要展望了电视新闻摄像技术的发起趋势。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摄像技术

引言:互联网时代,增加了新闻的传播路径,各类媒体都争相报道各种新闻。部分媒体为了博眼球报道虚假新闻,这种现象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反感。相对而言,电视新闻依然中规中矩,保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所以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一直是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然而,互联网时代也提升了大众对电视新闻可读性的需求,新闻报道中的图片或者视频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意味着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要更加丰富,摄像技术也要持续提升。

一、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特点

(一)画面真实性

电视新闻摄像的首要特点是画面真实。较之网络上的各种博眼球的媒体,很多图片是P过的,很多视频是胡乱剪辑的,这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应该保证画面的真实性,以此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报道要对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进行交代。摄像师则要在第一时间采集影响材料,从而保证时间、地点的时效性,通过隐蔽拍摄等方法来尽可能全面的记录新闻中的人物和整个事件。

(二)画面典型性

电视新闻摄像的第二个特点是画面的典型性。较之网络上的各类新闻,为了抓住大众的猎奇心理,新闻报道画面千奇百怪,这就未能够引领主流价值观。电视新闻作为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者,应该保证画面的典型性,以此保证电视新闻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作用。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画面的典型性不同,造成的社會反响也会不一样。比如,拾荒老人读书的故事,如果画面是老人在读书前净手,表达的是对知识的敬重;如果画面是书馆前台给老人办理借阅卡,表达的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画面是老人在仔细阅读,表达的是各行各业都要持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新闻报道时,画面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远远超过解说,新闻画面的典型性对价值观的传播有深远影响。

(三)画面抒情性

电视新闻摄像的第三个特点是画面的抒情性。较之网络上质量参差不齐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也通过景物拍摄来烘托气氛,更好的抒发新闻人物内心的情感。在抒情方面,既可以借助自然景物来进行衬托,也可以借助社会现象作为舆论导向。抒情载体的选择主要决定于新闻的基调,优秀的画面抒情,能够更好地表达新闻报道的主旨。

(四)画面流动性

电视新闻摄像的第四个特点是画面的流动性。较之网络自媒体的图片和视频,电视新闻的画面有较强的流动性,这就能够营造良好的视觉冲击力,与新闻事件的起伏跌宕相呼应,更好的呈现整个新闻事件。比如,对犯罪团伙的抓捕工作,可以先用长镜头交代抓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抓捕工作的难度做好铺垫。在实施抓捕的过程中,可以将镜头推近观察犯罪嫌疑人的状况。需要注意的是摄像需要记录警察的抓捕行动,可以通过镜头摇晃等技术手法来表现疾跑和打斗场面等等。

二、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分析

(一)多角度拍摄来记录真实新闻现场

为了保证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多角度拍摄来记录真实的新闻现场。这样就对事件发生的大环境进行了交代,对主人公所处的境遇进行了描写,从而更好的表现出主人公行为的伟大,有利于升华新闻主题。

例如,报道2008年汶川地震的电视新闻多如牛毛,但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那些记录真实经历的新闻特写,如《德阳,用双臂护助学生的老师谭千秋》等。在这个新闻中,既有对汶川地震自然灾害的拍摄,也有对地震时孩子们的拍摄,可憎的自然灾害和年幼脆弱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此时互助学生的双臂显得格外强悍,很好的突出了谭老师保护学生的伟大行为,也表现出了在危险面前老师的无私与无畏。

(二)抓特点拍摄来记录典型新闻案例

为了保证电视新闻画面的典型性,可以通过抓特点拍摄来记录典型的新闻案例。新闻画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极深,对人的思想有较大的影响。这样就有利于将新闻报道负载的价值观更好的传播出去。

例如,希望工程中,小女孩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深深地印入了人的脑海中。祖国的未来,正瞪大眼睛看着社会,渴望得到知识的滋养。当小朋友看到这个图片时,会对比自己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当为人父母的成年人看到这个图片是,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当企业家看到,会想为这些孩子提供帮助。再如,留守儿童找到院子里的监控器,对着镜头不断喊“爸爸回家”。镜头里孩子虽然没有哭,但是仰头看着高高的镜头的画面让观众心碎。这个新闻视频上传后,孩子爸妈的老板给他们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回去陪陪孩子。由此可见,抓住特点来进行拍摄对人心灵的触动极大。在过往的留守儿童报道中,一方面理解孩子的不易,但是更多的是表现大人营生的无奈,而这则新闻抓住了孩子的动作特点,报道也得到了超出预期的反响,即老板主动给孩子爸爸放假了。这就是新闻摄像的力量。

(三)用景物拍摄来烘托新闻事件气氛

为了增强电视新闻画面的抒情性,可以通过用景物拍摄来烘托新闻事件的气氛。观众会触景生情,在新闻报道中,用景物来进行渲染和铺垫,能够让所讲的故事更加动听。

例如,在叙利亚战争相关题材的新闻报道中,战地记者发回到演播室的视频中,既有战争中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有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还有被炸弹摧毁的树枝、房屋等等。两军交战,军事上关心的是战争胜负,百姓关注的可能是当地的人民怎么样了,看到被摧毁的树枝和房屋等惨状,当地人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这样就用景物拍摄渲染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突出了人类渴望和和平的主题。

(四)推拉摇镜头来增强画面的流动性

为了增强电视新闻画面的流动性,可以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等方式来增强画面的流动感。电视新闻摄像镜头可以摆脱静止反映新闻事件等的限制,将瞬间扩展为流动,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画面,使新闻事件得以还原。在拍摄电视新闻时,记者要充分发挥电视摄像的流动性,多角度调度镜头,并注意新闻人物心理活动与外部动作的剪接点,使其运动具有一定的依据。此外,拍摄人员还要多采用摇镜头、移镜头等方式,使电视新闻画面产生一定的流动感,这样新闻画面的节奏就会自然、舒缓,新闻风格也就含蓄、沉稳一些。一般来说,电视新闻摄像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推镜头,其可由全景推至局部特写,从而突出新闻主体,强化视觉冲击效果;拉镜头,其可由局部特写拉至全景,从而展现新闻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摇镜头,其可以表现周围环境,突出新闻主体,从而渲染特定的氛围;移动镜头,其可展现人物宏大的规模,强化人物运动效果;空拍镜头,可以扩展视野。电视新闻摄像的流动性,可以使电视新闻具有运动绘画的效果,增加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感染力。

三、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与摄像技术发展趋势

(一)多现场采集画面素材

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的发展和摄像技术的趋势与受众的特点息息相关。当下大众习惯从网络上看新闻,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特别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上看新闻大家可以发弹幕。这样就在看新闻的同时,在和全国网友聊天,或者看别人对待事件的态度。针对这种受众的新闻,电视新闻要增加摄像画面语言的发生者,即在新闻报道的主画面上,可以增加相关处理部门或者当事人的小画面。这样就可以在了解新闻事件的同时,也能够看到相关人士的反应,受众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画面流动更具艺术性

电视新闻摄像画面语言还可以更加丰富,摄像技术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网络新闻的特点是不仅时效性高、信息量大,而且通过后期加工使得画面极具艺术性,配合流动画面,故事讲得扣人心弦。针对这个方面,电视新闻要在摄像技术来提升,使画面流动更具有艺术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提升是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多角度进行拍摄,才能够更好的呈现新闻事实,让往事的虚假新闻不攻自破。只有抓特点拍摄,才能够呈现典型性案例,起到电视新闻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只有用景物拍摄来烘托气氛,用推拉摇晃镜头等增强画面冲击力,才能够增强故事的带入感,提升新闻的可读性,扩大受众。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网民文化素质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电视新闻的提质量必须要持续提升。多现场采集画面,可以让观众在看新闻时也了解相关专家、部门、当事人的态度,这就与网上的“弹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大幅度提升电视新闻的受众。因此,电视新闻摄像人员要研究网民喜好,提升专业能力,丰富摄像技术,为电视新闻获取更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徐旭.新闻摄影工作原则与技巧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9,0(24):114-115.

[2]张福伟.刍议电视新闻摄像技术特征及摄制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23-123.

[3]黄晨洺,黄永芳.影响电视新闻摄像质量的关键因素[J].西部广播电视,2015,0(5):92-92.

[4]刘湘江.提升电视新闻攝像质量的方法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3(4):135-136.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转型中的电视新闻报道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析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
探究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处理
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网络电视新闻的胜算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