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鉴赏—浅谈王石谷的艺术发展和成就
2020-01-03胡漪
摘要:中国山水画发展至明代,已经经历了元宋两大高峰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如何将自然生活变成艺术美的经验,想要超越前人的成就,对于传统画家来说,就必须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感受。但是文人画家大多“以画自娱”,明末清初更是有各种画派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囊括百家的梦想难以实现。只有王石谷这种跻身与文人画家之林的职业画家才具备集传统之大成的条件。“集大成者”的意义非同寻常,它不仅代表着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还代表着一种成就的高度,这种高度往往是艺术上的最高标志。
关键词:王石谷;山水;笔墨;集大成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石谷,本名王翚,江苏虞山人。擅画山水,开创了虞山派,在他的一生中,一直被视为清朝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然而对于王石谷的平价和认识,三百年间却迥然不同。在清初,王石谷被画坛巨匠王时敏、吴伟业等誉为“画圣”,名声之望,历经二百年而不倒。但是到了近代,却被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痛斥为“中国恶画的总结束和盲目崇拜的偶像”,在一片片的打倒声中,王石谷所创立的虞山派和其他“三王”所领导下的娄东派的作品几乎成了中国画坛的反面教材,被视为腐朽落后的代表。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视野逐渐开阔,努力摆脱以上两种极端的看法,开始重新审视王石谷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以其传世真迹为基础上,联系历史环境以及其艺术生涯,给予世人以新的思考。对此,要对其艺术生涯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
一,以摹古为主的艺术前期
以王石谷艺术生涯的阶段性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前中后三期。自幼年学画至四十,名声渐长为前期,其中又以二十岁被王鑑赏识为转折点。
王石谷出身文人世家,在家乡的绘画风气的熏陶下,较早踏入绘画道路,逐渐成长为擅长摹古的职业画家。因其好学擅思,其摹古而乱真的能力与日俱增。至今仍有其十九岁的两件真迹传世。一为临仿董源、巨然、郭熙、王蒙、黄公望等人的《为耕石斋作泼墨册》;另一件为《山川云烟图横幅》,作品风格精细秀润,带有王时敏的色彩。两件作品在风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说明王石谷在二十岁以前虽在摹古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但尚未掌握其魂魄。这是因为清初画坛充满了保守刻板的风气,使画家眼界被局限,没有自己的风格和对古人的超越。
到了二十岁初,王石谷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的才华被王鑑所赏识,继而介绍给王时敏。王时敏是当时的“画苑领袖”、王鑑则被誉为“后学津梁”、二人声望极高。他们笃信董其昌的艺术思想,非常重视摹古的重要性,因此王石谷成了他们重点培养的对象。王石谷不仅观摩了大量的珍宝藏画,更是在王时敏的带领下观遍大江南北藏家的宋元藏本,在摹古和开扩眼界两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的进展。能反应王石谷这一时期的作品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几乎以假乱真的摹本。例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临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几乎与原作没有区别,以至于王时敏一时间将其误以为范宽真迹。二种是有宋元名家神韵的作品,如《仿古山水册》和《仿宋元各家册》。画中的笔墨精细入微,丘壑不简不繁,生动再现了所临作品的气韵神采。三种是在摹古中精于丘壑之作品,如《仿巨然山水轴》、《万壑千岩图轴》、《山窗读书图轴》等。不但有原作的神韵面貌,并且对于山木丘壑景色的重视超过了对笔墨的重视。
二,集大成者的艺术中期
在四十岁至七十岁这一时期,王石谷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影响极大,达到了创作的盛期。他常常出行,足迹遍布南京、扬州、无锡等地。并与其他名家进行交流切磋,在观摩前人古迹名作和感受自然生活中走向艺术上的成熟。中国山水画发展至明代,已经经历了元宋两大高峰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如何将自然生活变成艺术美的经验,想要超越前人的成就,对于传统画家来说,就必须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感受。但是文人画家大多“以画自娱”,明末清初更是有各种画派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囊括百家的梦想难以实现。只有王石谷这种跻身与文人画家之林的职业画家才具备集传统之大成的条件。
中国山水画各个时期有各自不同的風貌,唐人尚韵,宋人尚体,元人尚意,而王石谷“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基于这种宏伟的追求,可以明显看到在这一时期王石谷减少了对古代名迹以假乱真的摹写,例如《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虽然也是摹写,但已不是单纯的复制,已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和个性流露于作品之中。恽寿平就曾说,王石谷在二十岁所临的《富春山居图》,“尤为古人法度所束,未得游行自在。”而四十岁所临则“遂有弹丸脱手之势,略借粉本而洗发自己胸中灵气,故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
三,老而弥坚的艺术晚期
从七十岁至八十六岁这十余年间,是王石谷艺术精进不息的晚期。他自七十岁从京返乡便想摆脱身不由己的应酬,以笔墨自娱。但是他声誉朝野,完全拒绝笔墨应酬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有了学生代笔的现象,导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毕竟仿作者水平再高,也缺乏王石谷的个性流露。这一时期王石谷与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笔法更为苍辣,笔笔之间有了虚实连接,钩皴渲染有了距离,重视大局效果和自家风貌的体现。其中最为出色的是长卷《云山竞秀图卷》,使用灵活多变的短皴,增加了笔与笔之间的虚接,老而不僵。
四,总论
王石谷出身职业画家并终身以画为生,画法精湛,画路开广,摹古功力深厚,同时师法自然,又受到“以画为娱”的文人画影响,重视笔墨自身的表达能力,又加以文人的情调。论摹古,他比文人画家更能神形具备;论传统,他比其他画家更能取法各家之长;论表现,他比只重视笔墨的文人画家更兼顾了画面位置的经营,多了几分现实感和生动的气息。他不被前人的的观念所束缚,打破了南北画界的隔阂,融各家所长为一身。为今天的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更重视创新,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陈履生. 撷唐宋之精英漱元明之芳润──王石谷的艺术分期与成就[J]. 艺术探索, 1995.
[2]李少桦.清初“四王”山水画的社会意义与艺术共享[D].山西大学,2007.
[3]徐福官.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胡漪(1988.3),女,陕西省西安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