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与治疗探讨
2020-01-03孟凯华齐涵陈民
孟凯华 齐涵 陈民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衰弱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老年衰弱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加重社会与家庭的负担。老年衰弱具有消瘦、乏力、体力下降等非特异性的表现,类似于中医当中的“虚劳”和“痿病”。老年衰弱的病机责之脏腑衰败、气血阴阳俱虚。中医理论中的未病先防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提供借鉴,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治疗上具有特色,基于前人研究及中医理论对老年衰弱的病机特点及中医治疗进行理论探讨,希望对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进一步临床研究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老年衰弱;老年病;理论探讨;病机;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2-0016-04
老年衰弱综合症是老年人的生理储备下降导致了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多器官系统中储备的减少,表现为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减少症)、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异常及能量调节不良,常常有疲乏、体力下降和反复感染等非特异性表现,以及跌倒、谵妄、波动性失能等特异性表现,与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炎症性疾病、肌少症等多系统疾病相关[1-3]。虽然目前老年衰弱没有明确的中医病名,但是根据它消瘦、乏力、四肢无力等临床表现来看,有学者认为老年衰弱与中医的“虚劳”、“痿病”相类似[4]。中医药的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对于治疗老年衰弱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将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病机特点与治疗。
1 老年衰弱的病机特点
1.1 五脏虚衰,脾肾尤甚 现代临床上常用的Fried[5]表型中的5条临床表现与中医五脏相对应[6]:①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对应着脾气虚衰;②握力差对应肝气虚衰;③体力活动降低对应着肺气虚衰;④行走速度的减低对应肾气虚衰;⑤疲乏对应心气虚衰。而《灵枢·天年》云“五十岁,肝气始衰……百岁,五脏皆虚…形骸独居而终矣”。《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说明人自五十岁之后步入老年状态,开始出现身体机能的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脏渐衰,进而出现筋骨倦怠无力,发鬓颁白,身体沉重等症状。
虽然老年衰弱在五脏中皆有表现,但仍以脾肾为甚。《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又云“肾者……精之处也”。《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皮肤坚而毛发长”。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最原始的功能物质。精气藏于肾脏之中,机体从肾精开始,逐渐发育成为脑髓、其它脏腑、筋脉、肌肉、皮毛等,同时由肾精所化生的肾气推动和调节脏腑的功能和人体的生长发育。肾脏禀受着先天之精,是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阴阳,为脏腑之本,肾气的充盛与否决定着机体功能的强弱变化[7]。《景岳全书》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肾精为元气的根本,肾阴能滋润五脏,肾阳能温养五脏。若肾脏亏虚,不能温润、滋养脏腑,则气化无权而发为疾病。脾主运化,能运化水谷与水液,化生为人体内所需要的精微物质,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到:“饮入于胃…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五经并行”。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将食物转归为水谷精微,再进一步将其化生为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精微物质,并将其转输至各个脏腑、四肢肌肉、官窍组织等,使脏腑组织获得濡养和滋润,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若脾胃虚弱,则饮食物得不到运化和转输,人体所需要的精微物质得不到补充,没有原料化生气血津液等。其它脏腑不能接受其精气,则心脉失养,土壅肝郁,肺金失充,肾水失制,诸病遂生[8]。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是先天和后天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关系。先天之精的充盛又需要后天的濡养和补充。正如《医学传灯》云“盖肾主藏精,……全赖饮食生化,而输归于肾,脾胃一强,精血自足”。脾主运化水谷的功能,又得益于肾气、肾阴、肾阳三者的资助和促进。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二者功能正常,其他脏腑组织器官才能发挥正常功能,身体才会健康,反之,则疾病易生。
1.2 气血津液亏虚,阴阳失衡 气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生命物质。精、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内液体的基础物质[8]。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有赖于精、气、血、津液的滋润与濡养,这些物质在营养脏腑组织、保证脏腑正常功能活动的过程中不停地被亏耗,又在脏腑功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从饮食物中获得滋养和增补。气血津液充盛,则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生化有源,得以充盛,如此循环,相互影响。但是《医门补要》中云:“人至老年,未有气血不亏者”。《灵枢·营卫生会》云:“老者之气血衰”,人一旦到了老年,气血津液逐渐耗用殆尽,不能滋润与濡养脏腑功能;但老年五脏渐虚,气血津液生化乏源,气血津液又得不到补充,又影响到脏腑组织的功能,二者互为因果,加速老年的衰弱。《妇人大全良方》中寫道“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伤气血者”。气虚则卫外不固、温煦不足、精神疲惫、视力下降、体力减退等。血、津液亏虚则形体、四肢等组织失于濡养而出现形体消瘦、毛发枯槁,体力下降,活动不利等,逐渐成为老年衰弱。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说明阴阳是天地间万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核心。“阴平阳秘”乃是阴阳的生理状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强调了阴阳在衰老中的重要作用,阴阳不调者,容易出现过早衰老。人在步入老年之后,阴阳开始转虚,精血逐渐衰少,即使是在老年的生理状态下,未表现出明显的阴阳失衡,但体内阴阳的平衡及协调性要低于青壮年[9]。一旦感受外邪或内在脏腑病变,极易出现阴阳失调,发而为病。正如张介宾说的“阴阳不和,则有胜有亏”。阴阳失调时老年人由生理状态下的衰老转为病理状态下的衰弱,严重者出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危及生命。
1.3 痰瘀互结 痰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职相关。肺虚宣降失司,通调水道失职,输布水津障碍,最终聚湿生痰;《医宗必读·痰饮》云:“脾土虚湿,清者难升,……癖而生痰”。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职,轻清物质不能上升,稠浊物质不能下降,停滞于胸膈,日久聚而为痰。赵献可提出“肾虚不能制水……洪水泛滥而为痰。”肾虚不能蒸化水液,导致水液停聚一处,日久成痰。老年人的五脏虚弱,功能减退,水液不能正常的代谢,最终凝聚而为痰。
血液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气的生化、推动、固摄作用和阳气的温煦以及阴液的濡养。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耗竭,气血虚少,不能鼓动血液运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读医随笔》中云:“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故在中医中有“老人多瘀”的说法。
老年衰弱的患者脏腑功能衰减,气血阴阳亏虚,血液、津液运行不利,代谢失常,最终形成痰、瘀。痰凝阻滞气机,致使血行受阻,致瘀血内停,反过来,血瘀则水渗脉外,又可聚水聚湿而成痰,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痰瘀阻滞气机,日久又能耗伤正气,导致气血阴阳亏虚、脏腑虚衰[10]。因此,痰、瘀既是老年衰弱发展过程中的的病理产物,也是其发生变化的致病因素。
1.4 虚实夹杂,变化多端 老年衰弱以虚证为主,实证多为因虚致实[6]。人到了老年,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功能都出现了虚衰的表现,机体的代谢功能出现了障碍,日久积于体内,最终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能够阻滞气机,又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阻碍了精微物质转运输布,机体得不到营养,导致机体更加虚弱。如此反复变化,使老年衰弱的患者在本虚的基础上,出现了致病的实邪,形成本虚标实的征象。又根据疾病的不同过程,可能出现虚实偏颇的症状,如此反复变化。
2 老年衰弱的中医治疗
目前,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2]。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可以根据病因病机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当以补虚扶正兼以泻实为主。具体应当随证治之,但以食疗保健,运动养生、补肾健脾,顾护它脏、补养气血,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标本兼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治疗大法。
2.1 食疗保健,运动养生 食疗具有很好的补益与治疗作用。《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以补精益气”。而老年人的脾胃虚弱,食疗的效果要好于用药。陈直认为老年人生病“宜先食治”,如果食疗没有效果,“然后命药”。强调了食疗对于老年人的重要作用。
专家共识认为适当的阻抗运动与有氧耐力运动能有效的预防及治疗衰弱状态[2]。而中医古籍中也有记载运动对于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老老恒言》中云:“时有小劳,……乃不凝滞”。适当的运动能使筋脉、血液流通而不凝滞,气血运行通畅调达,能祛病抗邪,延缓衰老。五禽戏、导引术、八段锦、易筋经、内外家武术等运动导引之术均有防疾抗衰的良好效果[11]。
2.2 补肾健脾,顾护它脏 洪秀芳等[11]发现用补脾益肾方治疗老年衰弱患者可增强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贺恋词[12]认为健脾益肾药膳雌鸡粥可有效改善老年衰弱患者的衰弱状态。肾主藏精,是先天之本,肾精充盛则筋骨劲强,骨骼充盛;如若肾精亏虚,精血生化不足,则出现筋骨解堕,肢体失养。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够补养先天之精以及营养其它的脏腑组织。脾胃健运,则气血充足,身体康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则不能濡养脏腑、筋脉肌肉,则表现为四肢无力、身体消瘦、疲乏等衰弱的症状。脾虚不能够滋养后天,肾虚不能够充养先天,两者相互影响,最后形成衰弱。因此在治疗时应该补肾健脾,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在补肾健脾的同时,亦要顾护它脏。
2.3 补气养血,调整阴阳 正常情况下,人体应该保持阴平阳秘、气血充足的生理状态。阴阳气血在濡养脏腑、维持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被消耗,又不断地从饮食水谷中得到补充,但到了老年后,这种正常的供求关系便难以继续维持平衡,老人处于气血虚弱、阴阳偏衰的状态[9]。阴阳气血亏虚,脏腑、筋脉、皮毛失于滋养,则会出现肌肉消瘦、疲乏、四肢无力等衰弱的症状,因此,在治疗老年衰弱的过程中,因该注意补养气血,调整阴阳,以恢复阴阳气血之平衡。
2.4 补虚泻实,标本兼治 老年衰弱综合征常常由于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机体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形成了痰浊、瘀血等有形之实邪;痰浊、瘀血这类有形之实邪又使正常的津液、血液失去了濡养功能,导致脏腑阻织失去营养,又进一步造成了虚衰。因此老年衰弱综合征多是虚实夹杂之证,正虚难以恢复,邪实难以消除,缠绵难愈。在治疗时,若只是一味的扶正补虚就会有壅积实邪之患,只重泻实祛邪又有再伤已虚的正气之虞[13]。故在治疗时应当补虚泻实,标本兼顾,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5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若能在早期就能识别老年衰弱并给予相应的处理,那么衰弱前期可以转归至健康状态,一部分的衰弱状态也可以转归至衰弱前期状态[2]。因此,老年衰弱综合征应该采取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且老年患者对于疾病的反應并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专家共识推荐的对所有≥70岁人群或最近1年内,在不是刻意节食的情况下出现了体重下降(自身体重的5%及以上)的人群进行衰弱的筛查和评估[2]。对于没有衰弱的老年人或者处于衰弱前期的患者进行预防指导,具体可以以劳逸结合,锻炼防病;调畅情志,节欲保健为指导原则;对于处于衰弱的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综上所述,老年衰弱综合征涉及到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2]。而中医的整体观念就发挥了优势,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对老年衰弱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与干预,同时能见微知著,早期发现衰弱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毒增效、减少西药用药种类、剂量及不良反应的效果[14]。但是目前对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中医研究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其病因病机、中医诊断、治则治法、辨证分型、方药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总结,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Ahmed N,Mandel R,Fain MJ.Frailty:an emerging geriatric syndrom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7,120(9),748-753.
[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3):251-256.
[3]陈媛媛,凌 霜,许锦文,等,老年虚弱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7):1710-1714.
[4]張立,陈民,尹江涛,等.从先天和后天论治老年衰弱综合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0):2543-2545.
[5]Fried LP,Tangen CM,Walston J,et a1.Frailty in Older adults:evidence for a phenotype[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1,56(3):146-156.DOI:1093/gerona/ 56.3.M146.
[6]李金辉,刘海华,李永杰,等.老年衰弱的中医证候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8,37(3):199-201.
[7]王左原.肾为先天之本与肾虚为虚证之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9-10.
[8]王丁超,周素贞.浅析李建生对“虚损-痰瘀”病机理论的认识[J].中医学报,2019,34(11):2358-2361.
[9]王晗.阴阳学说在老年病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126-127.
[10]王阶,姚魁武,李军,等.冠心病“痰瘀滞虚”病机及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8):1015-1019.
[11]洪秀芳,汤小芳,张学锋,等.补脾益肾法治疗老年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53-656.
[12]贺恋词,高静,向玉萍,等.健脾益肾药膳雌鸡粥对社区老年衰弱患者衰弱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63-3867.
[13]黄芝蓉,黄继荣.老年病虚实夹杂病机及证治特点探讨[J].新中医.2001,33(3):6-7.
[14]赵俊男,徐凤芹.中医药在老年衰弱多学科干预中的特点和优势[J].北京中医药,2018,37(3):212-214.
(收稿日期:2020-07-15)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7225046)
作者简介:孟凯华(199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
通信作者:陈民,E-mail:13704012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