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念那床暖暖的棉被

2020-01-03王俊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席子棉线缝制

王俊

儿子即将远行。

临行前,他让我给他做床棉被,不要羽绒被、蚕丝被、羊绒被,就要棉花被。素来笨手笨脚不擅女红的我,绣花、纳鞋垫、打毛衣、缝缝补补,这些针头线脑儿的活计压根儿上不了手。到街上踅摸,居然找到一处手工缝制棉被的地方。女店主看上去50岁左右,娇小玲珑、干净利落,一张口,别人难以分辨的家乡话让我倍感亲切,询问之下,果真是老家人,两村相距不过两里。床单、被套、枕头一并做了,纯棉的质地摸上去柔柔软软、暖暖和和。儿子把棉被抱在怀里,高高大大的身材被明亮的阳光照耀成一个矮矮的熊影子。我紧随其后,眯缝的眼里有阳光,有温暖,还有点点泪光中慈祥的奶奶戴着老花镜为我缝棉被的情景——

记忆中,奶奶曾给我做过两床棉被。12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家上初中,刚出七月(农村习俗七月不做、不拆、不洗被褥),奶奶就把席子铺在当院,在斑斑树荫下,穿針引线为我做棉被。奶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巧手。年轻时奉养老人、养育子女,一家老小从头到脚的穿着全靠奶奶手工缝制,裁剪勾缝,长短肥瘦,不管新旧,每个人上身都合适得体。瞎眼的西屋姥姥撑开树根般苍老弯曲的手指一挥一舞比画,大闺女(奶奶的大名)绣的花能引来蜂蝶,剪的纸能招来凤凰,剃的鞋样又俊又俏,她的手是观音奶奶偏心安的,心里出的那些稀罕玩意儿,别人想学都学不会。

奶奶坐在席子边上,抻好拽展粗布被里开始贴棉花,贴了一层又一层,洁白的棉花在席面上暄腾开来,如一朵蓬松的云彩落在了院子当中。奶奶的头上身上沾满细细的棉絮,眼睫毛上也挂了一层银白绒毛。我坐在廊阶上看包了语文书皮的《水浒传》,内心汹涌着仗剑江湖的侠骨柔情。奶奶贴好棉花,一声吆喝断送了我的江湖梦。我蹲下身子,帮奶奶把被面平展铺在棉花正中央,白花花的云朵就变成了艳丽的凤穿牡丹。奶奶把被里的四边折起来,从被子那头“秃噜噜”扔给我个线团,瘪着嘴念念有词:“一边留一拃,缝缝挑挑不露头。妞,别咬长了,浪费。”帮奶奶扯完棉线,奶奶挪挪停停地绕被子转一圈儿,棉线也在棉被上蚯蚓似的涌动了一圈儿。被里包被表,被表扦被里,棉被初步成形。我一头扎向棉被,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跳进眼里,我躲猫猫般在棉被上翻滚折腾。奶奶拿笤帚打我屁股:“小祖宗,还没缝好,把棉花滚不匀实了,不冻手脚就凉肚!”我乖乖滚向席子边沿,边在书里行走江湖,边看奶奶用针鼻划线,针尖穿梭,一条条棉线像一垄垄喜人的庄稼被奶奶细针密脚缝在了棉被上。

奶奶给我缝的第二条棉被是1991年,我中考时金榜题名,成为我这辈儿里第一个靠读书吃上供应粮的人。母亲说将我盖的棉被拆洗拆洗,把棉花弹成网套就行,奶奶执意要做新棉被。这次,奶奶做棉被不在当院,而是上了楼。她不允许我上楼“捣乱”,一个人独自忙活了好几天,奶奶已年过耄耋,做活儿依然利索精致。奶奶不让我上楼,我便只敢站在楼梯口抻长脖子张望。楼上有“老爷”,黄毛丫头不得随便入内——奶奶敬畏的神明,我再调皮也不敢冒犯。我看见奶奶烧完香拜完“老爷”,才开始缝被子,我还看见一个大红的包袱捆放在楼板上。母亲说,那是奶奶为爷爷和自己缝制的送老衣服和被褥。

奶奶缝的棉被陪我走过十多个年头,温暖了我的青葱岁月,也温暖了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

责任编辑:秀丽

猜你喜欢

席子棉线缝制
瞌睡来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一席话”的来历
蟾蜍的大帽子
联合骨干力量,推动缝制技术升级
棉线挂饰
凉席突然不凉了
命悬一线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高士奇妙辩免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