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经济合作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
2020-01-03温健纯常雅丽
温健纯 常雅丽
欧亚地区国家经济基础良好,对于各类产业的需求程度较高。且该地区与我国地缘接近,在设施畅通和经贸合作方面已具备较好基础,且呈不断优化的态势。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欧亚地区致力于商品共同市场的打造,当前参与的欧亚国家数量在不断增加,一体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欧美国家对欧亚地区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多次发起经济制裁。尽管这一制裁并未对欧亚地区造成本质性的损伤,却对其出口、贸易和外资引进等方面产生了阻碍。这一环境下,“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覆盖了同一地域,且具备同一个目标,即服务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故“一带”“一盟”对接频繁被推上了舆论热点。据焦一强、佟家栋、周忠菲等学者观点,“一带”“一盟”对接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均有利,将拓宽本国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市场、提升区域的一体化水平。就当前经贸形势而言,“一带”“一盟”对接趋势良好,如何更好地促进两者对接,从本质上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将更多地体现在“一带”和“一盟”的金融对接状态。
一、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现状
欧亚地区主要包括了12个国家(1)欧亚地区国家主要包括: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和亚美尼亚。,从地缘上看,这12个国家和中国的地理位置相近;历史上看,欧亚地区国家和中国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和经贸关系。发展态势上,欧亚地区多数国家的政治局势稳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但在高精尖领域有所需求。在现有经济合作框架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先后提出,是并行的运行框架。本质上,两者均旨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的水平。“一带一路”倡议为“欧亚经济联盟”提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借力“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可以提升国家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交通水平和投融资水平;助推“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路”可在区域内提升影响力,扩大参与国范围,进一步迈向共同体建设。下文将主要从欧亚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展开分析。
(一)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
俄罗斯是欧亚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其GDP总量在2017年达到1.6万亿美元,是其他欧亚地区国家的十多倍甚至几百倍。劳动参与率达到了74%,在欧亚地区国家中排名靠前,这也是俄罗斯作为欧亚地区大国的一个主要标志。需注意到,欧亚地区国家的GDP总量在近年间有放缓态势,尤其是2013年以后,其GDP总量有下降趋势,2017年相对有所回升。此外,相对于中国而言,欧亚地区的利差较高,如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2017年的利差可达到20%左右,说明欧亚地区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提出后,外商直接投资从2015年到2016年有所增加, 2017年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同时也跟欧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有关。
从经济平稳程度来看,以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为代表,欧亚地区部分国家经历了波动较大的通货膨胀水平。除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外,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明显波动较大,有些甚至超过了20%(2)这里的有关GDP、通货膨胀、劳动参与率、利差等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https://data.worldbank.org.cn。。这说明,欧亚地区各国尽管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政治基本稳定,但是经济波动程度较大。
(二)欧亚地区国家的金融发展现状
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由于部分欧亚地区多数国家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在金融系统发展方面并不成熟。就金融可及性而言,除俄罗斯和乌克兰外,每百万人的ATM机数量还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情况相对较好,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每百万人银行分支机构数量还不足1。由此可见,欧亚地区在金融可及性方面的表现情况并不一致,且银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也不一致,这主要体现在以便捷实用为主,在企业服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流动资产是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重要体现,流动性程度越高,其资产变现能力越强,经营风险相对也较低,但金融机构获利性相对也会较低。欧亚地区国家的流动资产呈现出不足的态势,以俄罗斯为例,其流动资产与GDP的比值在2016年不足60%,其他欧亚地区国家基本维持在30%左右,这与中国同期的197%的水平相差很大。这说明欧亚地区国家在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方面较为紧张,市场流动性长期处于紧张态势,这也是其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此外,银行集中度相对均较高,这将增加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相对来说,金融系统存款数量与GDP的比值这一宏观变量的表现尚好,其中俄罗斯在2016年与中国基本持平,其他国家呈逐年上升态势,说明其金融系统在近些年发展迅猛,但在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方面还需持续提升。
(三)欧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
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情况如表1所示,2018年区域内贸易同比增长9.2%,其他各国对区内的贸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可以看出,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各国对区域经济联盟的未来发展有一定信心。同时,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21.5%,其中俄罗斯同比增长20.9%。
表1 欧亚经济联盟2018年相互贸易额增长情况
综上所述,欧亚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较高,但金融系统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区域内贸易虽有增长,仍需进一步提升外贸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持续加强,下文就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进展进行分析。
二、中国与欧亚地区经济金融合作进展
(一)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合作
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欧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进步。就2018年来看,中国与欧亚地区的贸易同比增长了23.92%,其中出口增长了12.25%,进口增长了38.01%。具体贸易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看出,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的双边贸易大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中国对其出口提升的整体幅度和对进口提升的整体幅度相差不大。从比例上看,进口减少幅度较大的主要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进口增加幅度较大的有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出口减少幅度较大的有土库曼斯坦;出口增加幅度较大的有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俄罗斯在多次遭受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与中国的进出口还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这也让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
表2 2018年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为进一步说明当前贸易状态,本文分别计算了欧亚地区国家与我国间的贸易总额及贸易差额占该国GDP的比重,以此来观察欧亚地区国家与我国的贸易联系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欧亚地区国家与中国历年贸易情况 单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尽管2019年我国与欧亚地区国家间贸易情况多有缓和,但就往年贸易情况来看,欧亚地区国家中只有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我国的贸易开放度大幅超过了其本国GDP的10%。这说明我国与欧亚地区国家间的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金融合作
在金融合作方面,本文主要关注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签订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和银行业合作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签订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情况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的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均已签订有5年以上的时间,且有的是在10年以前签订的,近年来没有新增双边监管合作,说明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在双边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还有较大空间。
在宏观金融合作层面,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间银行业合作概况如表5所示。
表5 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银行业合作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的银行业合作相对较少,双方互设的金融机构数量大致相等。近年来,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相互设立分支机构的速度较缓,这也是中国和欧亚地区金融合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在融资平台方面,在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开展相关合作中,主要的融资平台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其中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服务于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的是全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区域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密切合作。
三、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机遇
1.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金融合作
欧亚经济联盟是在俄罗斯主导下的经济合作框架,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欧盟。两者同时作为相对封闭的经济合作框架,均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展开。“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开放平台,旨在为参与其中的国家开展“五通”方面的合作,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加入将使其在两个框架下开展合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但欧亚地区国家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金融系统发展并未处于世界前沿,在金融可及性和金融系统发展方面均有较大可提升之处。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推进,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双方之间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将为双方创造新的合作机遇。
2.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贸易发展的金融合作需求
金融的本质为服务实体经济,在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开展经贸投资合作过程中,必然需要金融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力量。双方只有通过持续加深金融合作力度,才能不断提升双方的经贸和投资联系强度。当前,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均在不断增加,这为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3.“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囊括了所有愿意加入的国家,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贸易、生态、文化等方面均会产生互联互通,这对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将提供极大助力。当前,欧亚地区国家在这些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需求,这也为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带来了发展机遇。
(二)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挑战
1.欧亚地区国家经济金融发展不均衡
就上述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欧亚地区国家间的金融可及性、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3)由于部分国家数据不全,故前文中并没有展示金融市场相关数据。发展都不均衡。就金融可及性而言,除俄罗斯外,其他欧亚地区国家国土面积和经济产出相对规模较小,各国在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贸易需求、投资需求等方面表现并不一致,这会对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金融合作造成一定阻碍。
2.欧亚地区国家经济不稳定
由于政治社会等原因,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环境并不稳定,其通货膨胀率普遍相对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这对于金融合作,尤其是投融资项目等会产生较大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会减少投融资的数量。就本国企业而言,其项目投资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较大。这对于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和打算进入的金融机构而言均是很大的挑战。
3.欧亚地区国家对金融合作认知的挑战
就欧亚地区国家而言,与中国开展金融合作,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本国金融发展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服务本国企业;就进入其中的中国金融机构而言,其主要目标是服务进入当地的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业务。这就使得双方在合作目标上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可能会使得欧亚地区国家在金融合作初衷和进展中存在疑虑,从而对双方金融合作进程产生阻碍。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机遇和挑战分析,本文认为在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是必行之事,且应从提升双方认知程度、打造金融合作框架、针对性开展金融合作三方面提出建议。
四、欧亚经济合作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双方接受程度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应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基本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合作格局的构建。“五通”虽各有侧重,但对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来说,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是其基础。因此,这里主要考虑从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两个方面推动双方金融合作。
第一,政策沟通方面,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的政府之间应继续加强联系,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双方合作,包括贸易和投资项目等。除了经贸合作外,能源合作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出发点。因此,推动双方经贸、投资和能源合作均是双方政府间努力的方向。
第二,民心相通方面,民间合作在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的进展相对良好。由于地缘和历史等原因,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在民间沟通、通婚、边境贸易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目前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科技等方面的进展并不突出。未来,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双方的民心相通。
在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程度提升的基础上,双方对彼此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前景均能有更好的理解,对于民间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的合作也将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打造金融合作框架
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间金融合作的推进并不是无目标、无目的的,双方在认知程度提升的基础上,应在金融合作方面进行一系列规划,从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多方面开展合作框架的构建。
1.金融合作组织体系重塑
金融合作组织体系重塑包括我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外国金融机构“引进来”两个方面,“一进一出”是在充分利用国内外金融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的,可为我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经济建设投融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这也是区域内深化金融平台合作建设的基础,能够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吸引国际资本。在机构和平台的前提下,还应继续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将政策性、开放性、商业性金融和民间金融进行有机衔接,为中国金融双向开放搭建基础桥梁。
2.金融合作市场体系重塑
金融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运行状态优良的重要指标。发挥金融资源在欧亚地区流动和产业分工中配置导向和市场调节的主要作用,将是助力欧亚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保障。就我国而言,应加强离岸和在岸市场的联动,对中国的全球金融市场作出战略布局,对欧亚地区进行精准定位。可通过逐步放开境内资本和利率,有序开放在岸市场,适时推进国际投资主体参与,扩大人民币资产交易范围,最终实现中国金融与欧亚地区金融的全面融合。
同时,还应建立多元化的金融市场配置体系,主要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逐步推行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适时提升股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境外机构发行债券的主体类型和地域范围,放宽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限制等。此外,还需建立起与国际金融市场相适应的会计准则、监管规则和法律规章,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3.金融合作服务体系重塑
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是金融市场能够立足的重要标志。金融产品创新为引导资金在欧亚地区进行有效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应着重探索欧亚地区交易类、需求类和投机类的金融工具创新,打造多元化、覆盖广泛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为中国金融与国际接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立体金融服务体系是指开发、产业、贸易、跨境和网络金融五大领域相互融合,从点到面地为基础设施、产业合作、贸易投资、跨境结算和互联网等提供金融服务平台。在欧亚区域内,应以打造服务区域内合作项目最多的领域亮点为主要途径,逐步形成区域效应,最终实现区域内的立体金融服务体系。
4.金融合作安全监管体系重塑
欧亚地区地域广阔,应构建其以预警、防范和危机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形成政府部门、融资平台与行业协会的金融风险防范力。首先,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监测,应以区域内各金融机构为监测点,以金融机构为点搭建起金融风险预警链条,实现风险信息零传导误差,同时拉起金融机构链条上的风险防范网络,将风险网络逐步缩小,并在最终定位的风险集中地将金融风险进行危机处理,最小化对金融机构链条和区域金融安全体系的影响。其次,搭建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完善跨境金融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最后,欧亚地区各国能够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从签署监管合作备忘录开始建立双边监管的有效机制,可研究设立专门的“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第三方金融监管机构,重点对区域内的重大项目相关的金融机构及市场环境进行检测,以提高欧亚地区金融合作的监管统一和公平。
(三)针对性开展金融合作
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间的合作需求主要来自贸易、投资和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在双方开展金融合作进程中,也应着重从这些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精准服务相关方面的金融服务。以能源合作为例,在双方共同开放某项能源项目过程中,可从双方角度共同筹备项目资金,根据资金使用性质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并委托第三方进行资金规划和项目评估,以实现项目资金和项目本身的相对分离状态,减少因项目建设过程中双方的摩擦产生的对资金的损耗。同时,可以根据项目类型,多样化融资方式,以PPP为主导,在已有融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以适合当前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之间经济金融合作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欧亚地区金融合作进展的基础上,“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支撑体系的构建也将有据可依,即从跨境合作、对冲机制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进行推进。
首先,加强跨境合作,拓宽“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来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国参与、多国建设的局面是常态,如何使资金有效配置是关键。这一前提下,跨境金融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之间,还存在很多可以利用的资金,需要区域内的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利用相关信息,组建跨境金融体系。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组建跨境资金融通网络,将供给和需求进行配置,以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同时,还应搭建起跨境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交易架构、产品创新和合约设计等降低中国企业跨境投资、并购和融资的风险,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产业转移。
其次,完善对冲机制,分散“一带一路”建设风险。一是引进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开发相关风险承保职能。由于所涉国家众多,应由各国政府或保险监管机构牵头,促成建立多边联合信用与风险担保机制。以我国为例,应由我国保险机构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担保或保险,也可以由我国和多国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分保。采用合作方式,有效地拓展担保范围,为相关项目提供信贷、债券、工程进度、合约等担保和保险业务。二是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服务,开发更多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服务“一带一路”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有如下的集中参与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或收购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开发各类外汇衍生品工具,允许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金融市场与外汇衍生品交易,以管理风险;在中国境内推进人民币的离岸外汇衍生品市场,开展境内套期保值,统筹“一带一路”各地项目需求,集中管理、规避风险。此外,还可构建“一带一路”中介网络,促进风险的透明化和信息共享,以帮助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与管控,强化风险的预警功能。
最后,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开辟“一带一路”投融资新渠道。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货币组织的特别提取权货币篮子中的一员。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应逐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使人民币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的新渠道。这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铺垫:首先,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建设。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当前还处在一期,二期建设完成才能跟当前主流的SWIFT清算系统平分天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加快中资金融机构在欧亚地区的布局,积极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市场主体提供清算便利,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建设。其次,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要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通过多领域跨境金融产品体系建设,为人民币回流提供有效途径,这主要包括贸易金融、零售、专业融资和资金清算等领域。最后,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应建立一个具备相当规模的离岸中心,健全离岸中心的金融制度,实现离岸人民币的稳定供给,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投融资的可靠渠道,将人民币打造成为稳定的资产保值增值工具,促进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密切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往来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