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标志保护评价模型研究
2020-01-03卢俊
卢 俊
(福建省标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3)
1 引言
地理标志是一种区别商品来源、表明商品特殊品质的标志,也是一种知识产权[1],其在提高产品经济价值、增强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保护地理资源、地理文化、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
目前,国际上对地理标志保护主要有四种模式[3],一是以商标的方式给予保护,以德国、英国、美国为代表;二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模式给予法律保护,以瑞典为代表;三是通过专门的地理标志立法进行保护,以法国为代表;四是混合立法保护,即当事人可以选择以商标保护地理标志,也可以选择地理标志的专门保护,以西班牙为代表。我国引进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形成了有关保护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原国家工商总局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来实现对地理标志保护,以《商标法》为载体;二是原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注册地理标志进行保护,且可与国际互认,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为载体;三是原国家农业部通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实施,以《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为载体。
国内外学者对地理标志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地理标志的质量评估、地理标志权的价值评估、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比对研究[4]等。文中针对地理标志保护效果的优劣如何评价,建立了数学模型,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2 评价模型
2.1 体系指标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召开了专家研讨会,选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评价目标,指标表现越好,则地理标志保护情况越好,其模型体现在市场、社会、政府、产品4个层面,涵盖11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见图1。
图1 福建地理标志保护评价模型
2.2 指标及释义
2.2.1 市场层面
S1竞争性,是地理标志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体现,具体可分为:T1价格,地理标志产品的贵重或廉价程度。T2销量,一定时期内实际促销出去的标志地理产品数量,体现地理标志的市场畅销程度。T3市场份额,地理标志占同类产品的比重。
S2盈利性,是地理标志的盈利运转能力的体现,具体可分为:T4利润,能够带来附加价值或利益空间。T5资产回收率,生产、投入、销售、回收的良性循环情况。
2.2.2 社会层面
S3生态环境,地理标志保护活动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至少不应该破坏环境,具体可分为:T6环境改善,地理标志活动过程中逐渐改善周边环境的情况。T7有机认证,通过有机认证的数量和面积印证地理标志保护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作用。
S4文化习俗,地理标志保护活动应对地区文化习俗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影响的表现,具体可分为:T8文化传承,地理标志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其保护活动影响地方文化传承发扬的情况。T9旅游开发,地理标志的影响力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旅游项目的情况。
S5产业优化,地理标志保护活动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具体可分为:T10带动就业,安排闲置人员从事地理标志生产工作岗位的数量。T11基地建设,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带动生产基地建设的面积或数量。T12上下游产业,间接或直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管理、包装、物流等。
2.2.3 政府层面
S6财政,地理标志保护活动对政府财政方面的影响,具体可分为:T13税收,政府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地理标志在自身盈利之外对政府财政的贡献程度。T14出口创汇,体现地理标志的跨国经营和海外营收能力。
(3)Al2O3:1~3质量及分子14.71、144,15.82、150,13.82、135;4~6质量及分子18.99、186,14.07、183,15.66、156;7~8质量及分子17.07、168,11.31、111;
S7知识产权,政府对地理标志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力度,具体可分为:T15商标冒用,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是否被冒用、被冒用情况的多寡,体现了地理标志产权的明晰与否。T16纠纷处理效率,知识产权纠纷能否得到迅速处理,处理效率如何。
S8地方发展,地理标志保护活动对当地发展的贡献情况,具体可分为:T17经济占比,地理标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占地方经济收入的比重,是地理标志影响、带动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指标。T18地方形象,因地理标志活动给地方带来的形象提升,体现了地理标志对地方软环境的影响。
2.2.4 产品层面
S9品牌,蕴含地理标志的市场和产业潜力带来符合自身利益价值的权益和影响力,具体可分为:T19声誉,地理标志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T20附加值,相比同类非地理标志产品产生溢价或消费者心理感受更好、获得感更高。
S10质量,地理标志内在品质的衡量标准,具体可分为:T21独特性,具备能完整体现该地理标志传统特色品质及有别于其他产品的独到之处,包括特定地域、原料来源、工艺的独特程度及获取难易程度。T22稳定性,稳定的质量是地理标志产品的生命线和根本,是衡量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的尺度,与地域、原料、产品规模等方面有直接关联。
S11技术转化,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或加工技术形成T23专利或上升为T24标准的数量。
3 层次分析与权重
3.1 矩阵与公式
根据专家评分,在上述体系中的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5]得出权重系数:通过构造低级指标到高级指标的判断矩阵,由单排序向总排序计算分析,然后归一化处理得出权重向量。采用“10/10-18/2” 的判断矩阵标度法标度,见表1。
表1 构造判断矩阵的“10/10-18/2”标度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级指标而言,本级指标与之有关联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计算判断矩阵B=(bij)nxn的最大特征值λmax,然后计算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该单位特征向量就是层次单排序中要求的权值向量。
3.2 权重的确定
在建立三个级别指标模型的基础上,按照上述的层次分析法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计算,得出各级指标权重见表2。
3.3 指标权重的分析
构建的体系模型中,各指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评价的强弱,即各指标权重是一个重要部分。如表2,在一级指标中,各权重从高到低分别为产品层面0.347、市场层面0.302、政府层面0.223、社会层面0.128,说明市场和产品本身是影响福建地理标志保护评价的重要层面,社会因素和政府因素影响相对较弱;在二级指标中评分最高的分别为:S1竞争性0.766、S5产业优化0.367、S7知识产权0.411、S10质量0.408;经过权重系数加乘计算后,在三级指标中,排名最高的是T1价格,评分0.105;T22独特性,评分0.068,它们是对福建地理标志保护评价影响最强的2个指标;T6环境改善和T17经济占比得分最低,它们的影响非常弱。
表2 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处理
将福建省内的地理标志类别分为茶叶、粮油、果蔬、中药材、畜禽、水产、花卉、小吃和工艺品9个类型,每个类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发放调查问卷325份,回收率89%,有效率95%,得出数据并导入体系模型,采用白化权函数分析,公式如图2。
图2 白化权函数公式
再将指标数据变换成统一的无刚量化指标化数值,采用正交法对数据进行转换,进行综合聚类[6]处理分析,灰类等级按表3计算。
表3 灰类等级表
依据分指标数可以计算出地理标志评价关于灰类K (K=1. 2, 3, 4)的综合聚类评价指数,其计算公式:其中,f(x)为对象iij在指标属于灰类k的白化权函数,为指标在综合聚类中的权重,评价模型中24个三级指标的数据结果见表4。
4.2 综合聚类分析
如表4:从市场层面(T1-T5)来看,工艺品类和茶叶类的价格和利润为“强”,他们的价格高,盈利多,其他则处于“一般”水平较多,反应出福建地理标志整体售价和利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地理标志主体多为初级农产品或初加工品,加工程度低限制了单价与利润的涨幅;在T3没有处于“强”水平的项,反应出福建缺乏占据同类产品市场垄断地位的地理标志产品。
从社会层面(T6-T12)来看,大部分类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较为有限,但工艺品类无法对环境保护起作用,也无法获得有机认证;在文化习俗方面,大部分类型表现一般,茶叶类和工艺品类影响最强,对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的贡献很大;在产业优化方面,果蔬、水产等种养项目的就业人数和基地建设带动能力较强,其需要较多的人力和土地面积。
从政府层面(T13-T18)来看,地理标志活动对于地区的形象和发展均有较积极的作用,茶叶和工艺品的创汇能力较强,对地区发展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地理标志的标识,普遍没有严重侵权现象或是侵权能得到及时处理。
表4 综合聚类表
从产品层面(T19-T24)来看,福建地理标志在原产地和原料供应方面总体较为可靠,能按照传统规定技艺生产,品质的特色较为明显;但T21、T22没有处于“强”的水平,说明某些产品出现跨区、混区生产,或是混标的情况;T23分数较低而T24分数较高,说明地理标志生产或加工的技术转化为标准的情况较为理想,但较少能形成专利成果。
综合来看,福建省地理标志保护整体情况较好,在质量与特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工艺品与茶叶表现最佳,是福建省的优势产品,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评价模型与分析方法具备较好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5 建议
地理标志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而社会对地理标志的关注和认识往往集中于其市场价值,而忽略了其他层面的潜在价值。文中通过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除了上述所研究的市场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还有诸如法律、教育等其他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
地理标志保护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模型构建、指标选取、指标量化、权重确定等方面都要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