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2020-01-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舒适度阻塞性研究组

李 敏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行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在肺部疾病中,治疗后会有一定的好转,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若发展严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后没有缓解,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1]。慢阻肺患者普遍需接受住院治疗,而治疗期间选取恰当护理模式,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模式,要求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认真的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生理、心理层面的不适感,最终获得理想的护理体验[2]。本研究就针对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基础进行分析,在一组慢阻肺患者整体护理期间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而对另一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并对2组患者护理舒适度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 40~75岁,平均(61.3±3.8)岁,病程1~10年,平均(6.4±2.5)年;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 42~78岁,平均(62.1±4.5)岁,病程1~11年,平均(6.5±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性不大,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研究组在治疗时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与作息基础护理、整理病房、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对照组在治疗时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①环境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干净,温度、湿度人体感应适宜,光线明亮,防止尘雾乱飞;同时,为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可以播放轻缓的音乐,让患者的身体自然而然的放松下来,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此外,可根据患者喜好布置病房,布置时令鲜花、绿色植物等;②饮食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饮食喜好等制定个性化膳食套餐,并提醒患者定时进餐,保证患者在营养上可以跟上消耗度,预防营养不良;同时,帮助患者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多饮水,加速机体循环,增强免疫力;③心理舒适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遭受疾病的不断折磨,在心理上都会出现烦躁、紧张、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如担心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家人照顾、自己病程迁延长未知能否恢复正常等,均可产生负面情绪;对此,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特征,采用相应语言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调适,耐心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告知其本病属于可治愈性疾病,解除患者顾虑,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治疗的作用、健康状态改变,消除其负面情绪,使其在心理上也能保持放松;④社交舒适护理:患病后,患者会觉得有孤独和寂寞,应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情感上、精神上进行舒适交流,以减轻患者痛苦,在教育和工作上多给予沟通和帮助,融入社会,不会觉得自己脱节;⑤其他舒适护理:保持床铺和衣服的整洁,使患者生理方面保持舒适感,并保证睡眠充足,进一步消除机体不适感;同时,了解患者教育程度,给予不同程度教育方式,包括治疗、用药、护理及后期恢复,满足其认知需求,减轻其因不了解治疗方案及其作用而产生焦虑感;此外,给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劝有烟瘾的患者戒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若患者存在宗教信仰,也应尊重,不予以否定,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其好感以及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①自拟护理舒适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在饮食、作息、心理、社交、生理、环境方面的主观舒适度,并按照十分舒适、舒适、一般、不舒适四级标准进行评分,每个小项目分别是3分、2分、1分、0分,总分是12~18分为舒适,总分不足12分者为不舒适,护理舒适度=舒适者人数/总人数100%;②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评估患者护理前(入院时)、护理后(出院前)的心理状态变化;HAMD评分在7分以下者为无抑郁情绪,心理状态良好,反之,HAMD评分越高,证明其抑郁情绪越严重,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是98.0%,高于对照组的84.0%,其统计学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护理前,2组患者的HMAD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其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分,±s)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多发性和反复性发作的疾病,这种特性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秩序和生活能力。同时,本病患者普遍需反复住院治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较重,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心情,需在治疗期间辅助以恰当护理干预[4]。常规护理作为慢阻肺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常用护理模式,仅仅是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忽视了患者本身的需求,让患者感受不到自己存在,而临床治疗上的不理想,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从而影响治疗的根本,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5]。

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中的一种秉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从心理、生理和社会的不同角度进行护理,其创造性的理念,可以有效地让患者达到全身心愉悦的情绪,避免因不良情绪而产生抗拒行为;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舒适护理,要求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将心理舒适护理应用到整个治疗和护理中,使其从心理、精神等层面获得舒适感、愉悦感;此外,在环境、饮食、社交以及其他角度实施舒适护理,让患者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能有满意的效果,从而更好的配合医师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6]。从本研究中就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远高于对照组,印证了上述观点,并彰显了舒适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舒适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2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均下降,可见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而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舒适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舒适度阻塞性研究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