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2020-01-03荣敏
荣 敏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儿童孤独症多见于男性,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亚型。相关研究表示[1],美国孤独症发病率在1%~2%。2010年国内有报道表示[2],广东孤独症发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近几年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生长。为了探究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表1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PEP-3量表评分(,分)
表1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PEP-3量表评分(,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儿。入选标准:①无语言社交能力,对图片及实物有一定认知能力;②患儿监护人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③无严重认识障碍、精神疾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79±2.25)岁。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13±2.55)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
常规康复护理:①人际交流训练:先帮患儿理解日常交际用语、肢体语言的含义,以镜子自我训练、动作演练的方式帮助患儿理解肢体语言和表情,同时鼓励和指导患儿尽可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目的和想法。告知患儿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及眼睛。②语言交流训练:与患儿交流时尽量采用简洁、语义明确的语言,语言交流与其日常生活融合起来。选择患儿喜欢的事物及合适的切入点,以传话训练的方式帮助和鼓励患儿主动与他人沟通,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③行为矫正训练:护理人员首先要熟知患儿的爱好和需要,充分理解他,耐心观察他的生活习惯,真正进入他的生活。通过合适的方式慢慢将患儿的不良习惯和刻板行为改正过来,指导患儿慢慢关注外界的事物,帮其走出孤独的困境。④家庭延伸训练:叮嘱家长切忌让患儿处于孤僻的环境,而应鼓励患儿多与外界接触,慢慢试着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另外,家长应为患儿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注意避免患儿受到惊吓或精神刺激。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除医务人员外还有患儿家属的配合,训练主要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以物换物:通过家长了解患儿的爱好、性格特点及兴趣,然后准备相应的道具物品,如玩具车、洋娃娃、变形金刚、动画贴纸等。初期准备好一种食物与对应的图片,如苹果,当患儿想要苹果时,由家长协助患儿拿起苹果图片并交与护理人员兑换,此过程可多次重复进行训练,直到患儿自己主动将卡片交于护理人员为止。第二阶段为增强自发性:建立沟通册,将患儿感兴趣的图片贴于册中,如果患儿想要获得相应物品时则需要通过沟通册拿出对应图片,以此调动患儿自主找到护理人员,并将图片交于护理人员换的相应的物品,以此促进患儿自发地与护理人员沟通。第三阶段为辨别图像卡:增加两张图片,一张为患儿喜爱的图片,同样另一张则放于沟通册中,如果患儿想要得到相应的物品时,则同样需要通过沟通册获得图片然后找到相应的护理人员换的物品。当患儿逐渐适应后则可增加图片数量,并缩小图片尺寸,增加寻找难度,调动患儿应用语言与他人沟通的主动性。第四、五、六阶段分别是语言组织、问答、评书,视具体情况,甚至还可以扩展识字、词汇、语句等教学。每天进行半小时相关训练,每周训练5次。
1.3 观察指标[3]:统计60例孤独症患儿经过护理后PEP-3量表的沟通评分、体能评分、行为评分等三方面,一共172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数都用0、1、2表示,0分表示未能通过,1分表示部分通过,2分表示通过,并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PEP-3量表的沟通评分、体能评分、行为评分等指标均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PEP-3量表的沟通评分、体能评分、行为评分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行为迟缓、异常,不愿与外界接触是孤独症患儿的主要特征。早期临床表现为行为呆板、几乎对任何外界事物缺乏好奇心、喜欢独处、不爱言语、交流障碍等。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未明确,医学上暂时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法[4]。
据相关统计[5],孤独症患儿中存在语言障碍的约占80%,其中语言应用能力缺陷和语言理解能力缺陷表现较为突出。因此,临床上的康复护理主要目的是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提高其认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社交能力。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人际交流训练、语言交流训练、行为矫正训练和家庭延伸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儿的孤僻现象,提高一定语言交流及社交能力,但是训练比较困难、过程漫长、起效慢。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护理是专门针对儿童孤独症而设计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沟通交流方式是图片交流,通过指导患儿交换图片来逐渐促进患儿主动与他人交流,突破独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患儿认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社交能力的目的。PECS主要是通过构建环境、程序和教材资源帮助患儿主动与其他人沟通[6],分为以物换物、增强自发性、辨别图像卡、语言组织、问答、评书等六个阶段,循序渐进,患儿更易进入这种交流教学模式。PECS的沟通教学方法更具有标准化和系统化,主要有延缓提示、实物提示替代、后延性连锁等不同的行为教学方法。PECS可为患儿提供多种不同的图片,可根据患儿的喜好进行选择,通过图片交换的形式渐渐促进患儿主动向他人发出请求,从而调动患儿与他人交流的主动性。PECS还可以为患儿扩展其他的交流渠道,通过自然的、简易的、易类化的方式让患儿完成交流活动。还有研究表示,孤独症患儿对PECS的适应性更好,是其有效的交流方式,可以间接性地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PEP-3量表的沟通评分、体能评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促进语言能力恢复,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