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两会,一样的关注民生健康
2020-01-03杨金伟
□杨金伟/张 磊
受疫情影响,今年两会延期,但与民众健康有关的议题一点没少,反而受到更多的关注。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各项民众健康政策的出台推波助澜。
医防结合才能应对挑战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是第一位受访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2月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王辰亲赴武汉一线参与抗疫,对我国如何应对疫情和所取得的成效深有感触。谈及我国新冠战疫取得成效的原因,王辰说,中国文化尊重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无论是人民群众同心抗疫,还是领导人果断决策,抑或是医务界付诸专业行动,都深刻体现了这种尊重生命和健康的文化。体制是另一重要原因。“我们国家的体制,决定了在遇到重大困难、重大挑战的时候,能够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王辰说,强大的国力在这次抗疫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王辰表示,这场大疫之后,要从三方面完善公共卫生体制建设:
首先,在医学教育方面,要建立真正吸引优秀人才从医的机制,要有良好的教育体制来培养人才,更要使其在未来的职业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要想搞好医学教育,重要的是能够严格其培养过程,灿烂其职业前景。”
其次是医学研究。王辰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核心就是医学,这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深刻印证。因此,我国要在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上有更深刻的思考。“应当构建一个能够统筹医学研究大格局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同时设立一个国家级的医学、健康科学基金。”
最后是医防结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医防结合。”王辰说,只有医防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力地应对重大挑战。
“委员通道”传出中医声音
在“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也分享了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和启示。王阶说,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防控压力巨大。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进驻该院南院区。这里的患者均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而且病情严重。在医疗队进驻之初,很多患者都对中医药的作用表示怀疑。
王阶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位83岁的女性患者,体质弱、病情重、基础疾病多,而且吃不下、睡不着,接近崩溃。医疗队队员每天使用中医的方法,给她查舌苔、看脉相、问病情、辨证施药。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这名患者痊愈出院。王阶说,这并非个案。在金银潭医院南院区收治的158名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有140人,其中有88人采取的是纯中医治疗。
王阶表示,目前全世界仍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中国有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医利用自身体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给患者诊疗,并收到疗效,让患者感受到了中医的特点和传统医学的魅力。
“中国的抗疫历史源远流长。每次瘟疫过后,中华民族都挺过来了。”王阶表示,经此一“疫”,要深刻反思中医药的传承,按照中医发展规律传承中医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同时,要注重创新。抗疫中,中医诊疗、医生处方和熬药过程发生了新变化。配方颗粒的“智慧药方车”开进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患者在诊断后很快就能拿到药,开水冲服,简单、方便又不失特色。王阶坚信,“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一定可以在临床救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预警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快速排查预警体系及其防控机制敲响警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卢江建议,食品安全工作应以此为鉴,尽快研究出台完善和提升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早期识别快速预警体系机制和能力的政策举措,尤其要推行相关部门食品安全重大信息和数据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共商共治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要建立匿名举报奖励制度,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内部吹哨人制度。同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落实食品安全直报系及技术支撑队伍的薪酬保障,加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风险隐患发现和排查能力。
建立民族医药人才数据库
“民族医药从业人员的社会角色往往得不到认可,其医疗行为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国家应该充分考虑民族医药的特殊性,尽快制定合理的政策,充分认可和尊重民族医药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民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王砚蒙副教授建议,建立民族医药人才数据库,加强少数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
王砚蒙说,除藏医藏药,大部分民族医药陷入了不规范、不系统、流失严重、后继无人的困境,传统医药知识的收集、整理、挖掘工作相对滞后。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开展民间处方和流传文献的抢救性收集和保护工作,努力将口传心授的医药资料编著成书,加强保护与传承,使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民族医药的药理和功效。
强化网络餐饮关键环节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卢江表示,与普通餐饮相比,外卖或网络餐饮服务在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增加了经营主体和经营环节,存在诸多风险点管控不到位问题。当前亟须狠抓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等新业态经营链条关键控制点管理。
卢江建议,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经营许可信息数据查询平台,提高入网审查精准性和准入质量;建立网络餐饮线上线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数据互通系统,确保网络和实体经营服务监督同步、标准一致、质量一致;建立配送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加强配送工具索证监督管理,建立完善配送工具消毒管理规范标准。利用智能化手段引入社会和消费者监督机制,实时在线监督餐饮单位后厨卫生状况和配送行为情况,实施配送人员健康信息和配送工具消毒记录网上查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