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镇厨倌儿
2020-01-03张旭长
张旭长
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曹西村。夏日的午后,太阳火辣,蝉鸣刺耳。村中央一处农家院里,一群妇女正说笑着杀鱼杀鸡择菜,一帮小青年则忙碌着垒灶台、摆放桌椅板凳。次日,是大院主人的儿子大喜之日。
傍晚,“厨倌儿”王国强带着帮厨程宝山来了。院主人迎上去,将红纸包着的50元“开刀封”塞到他手中。
“开——刀——”接过红包,王国强一声京剧老腔还没喊完,程宝山已将白布围裙系在他腰间,毕恭毕敬地把包着红布的菜刀呈上去。解开红布,王国强郑重地走到案前,开刀切菜——夜里12点前,他要炸好鱼、炖好鸡、卤好肉、切好菜,装好蒸笼,做好20桌水席的准备工作,确保婚宴在第二天正午准时开始。
这样的情景,在今天的曹西村已不多见。村头就有多家能够承办婚宴的酒店,一些店主还是当年和王国强“明争暗斗”的厨倌儿。
“早些年,整个镇子几乎没有像样的饭店,置办水席都是把厨师请到家中。每年我都要做近200场水席,有时这边宴席还没结束,那边已有人预订了。汝州、许昌、周口,这些地方的人都请过我。”许多婚宴的场景,王国强至今历历在目,话语中透露着自豪。
而如今,曹西村虽然仍有七八个曾被称为厨倌儿的人,但差不多都改行了,只有王国强坚守着。
年过六旬的王国强,祖上曾在明崇王府做过专门置办水席的膳夫。早些年,当地人常以能请王国强到家里做酒席为荣。而最近十几年,生意却越来越惨淡。他也曾想金盆洗手,却又架不住偶尔想到事主请他到家里主厨时好烟好酒的招待,以及酒酣时对他祖上辉煌的赞叹。
王国强喜欢说曹镇水席的历史。在他的讲述中,曹镇水席和宫廷宴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曹镇,宋真宗的妃子曹娘娘的传说家喻户晓。她出身贫寒,吃不惯宫中珍馐佳肴,加之思乡心切,入宫不久竟忧患成疾。宋真宗见状,恩准她探亲休养。曹娘娘回到曹镇后,她的哥哥遂把周边名厨全部请到家中,要他们做出拿手饭菜,让妹妹品尝。负责曹娘娘膳食的公公见状,让当地厨师和随行御厨一起造膳,共做出了20余种菜品。曹娘娘胃口大开,侍膳的公公便把这些食材和做法记录下来带回宫中,从此当作了宫廷食谱。
“我们这里的水席食材至今沿袭着北宋宫廷宴席的特点,萝卜、白菜不上席。这也是曹镇水席和洛阳水席的明显区别。”王国强说,当年那些受过御厨点拨的乡村厨师名声大震,不少大户人家置办酒席时,总要把他们请来,便催生了专门做水席的乡村厨师,并有了“厨倌儿”这样的称谓。王国强的祖上,就是最早的厨倌儿之一。
王国强20岁才跟二爷学的厨艺。那时候,厨倌儿和帮厨众多,竞争激烈。但由于王国强的祖上是明崇王府专门置办水席的膳夫,他学成出师后生意一直火爆,尽管“开刀封”“谢厨礼”在当时也就是三五块钱,但家境明显要比别人好一些。这激励着他在行厨过程中一直恪守着老规矩,每逢有邀,均要带着帮厨,还要有板有眼地用京腔喊一声:“开——刀——”
“水席是很有讲究的。”王国强介绍说,八道凉菜四荤四素,荤素相间摆放,分布八仙桌四条边八个方位,代表阴阳相济,四象循环,八方相辅。主食居中摆放,代表中规中矩中庸之道。在八仙桌四角分别摆上一小碟糖果,则是考虑到客人带有小孩儿,在没正式开席之前,他们可以先吃些糖果。在水席的座次上,传统的礼仪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每一桌都会有两张太师椅为正座的主座与陪座,坐正座的客人不论贫富和地位,只论辈分与年龄;正座的对面一般坐年轻小伙,主要负责端茶倒水,盛饭敬酒。每道菜上席后,陪客要主动帮主座的长辈夹菜,“长辈不动筷子,后辈人都不允许动”。
40多年的厨倌儿生涯,王国强不仅对水席文化有见解,也对每道菜的特殊寓意十分明了:曹镇的婚宴水席必须要有“两菜一汤”,两菜即凉拌莲菜和糖醋鲤鱼,寓意“喜结连理”;一汤即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四种食材熬制而成,寓意“早生贵子”……而且,不同的酒席,同样的菜还会有不同的叫法——男方家置办婚宴,主食的第一道荤菜必须是黄焖整鸡,寓意“凤凰来仪”;家中添女置办宴席的第一道荤菜也是黄焖整鸡,但寓意则是“凤栖贵地”……
“水席还代表着尊贵与荣耀,用料要求非常严格。”王国强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水席圈内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斤半鲤鱼马蹄鳖,一拃(长度)攒条(小鱼)一寸虾,斤鸡炖汤糯米接。”但随着海参鱿鱼等海产品跻身水席,经过烹制工艺本土化之后,也逐渐成为当地水席的主打菜品,并形成了“咸辣酸甜,四味俱全,香而不腻,醇厚悠长”的独特风味,还催生了一批专门靠置办水席营生的“厨倌儿”,他们备有桌椅板凳和餐具、酒器。村里哪户人家需要置办水席,需要提前同他们沟通,由他们根据客人的多少开出食材单子。主家依照单子备足料后,再由厨倌儿在主家院内升火做菜。主家院内地方不够时,往往会沿街摆宴,宾朋寒暄客套,行酒划拳,声传四野。
习惯于被人迎来送往的王国强,近年来除了偶尔还会有些老人请他到家里做几个菜,置办婚宴的事儿则少得可怜。时常,他会坐在河边的柳树下,品一壶荷叶茶、抿一口老酒自得其乐。若偶有散步的人歇脚在此谈起水席,他就会精神抖擞,娓娓道来曹镇水席和厨倌儿们的千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