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共享:支撑质量提升的基石
2020-01-03严济良
严济良
教研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我刚到扬州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就直言,学校的教研质态并不理想,同一备课组教师很难坐下来进行集体备课。
我们一起分析原因。一是教师个人能力普遍较强,长期形成了特立独行、“单打独斗”的习惯,合作意识相对淡薄;二是管理部门目标导向、评价导向意识不强,专业示范引领也不够;三是学校课题的前瞻性与适合性不够统一,学校教研内刊缺少引导、促进功能;四是学校资源配置没有优先考虑教学研究需要,从教师办公室整合到专用教研场所的建设都供给不足。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靠唤醒全体同仁的使命感,对学校共同的爱是唤醒教科研意识的基础。
“相信同仁们都深爱扬州中学这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我也会用同样深厚的爱来回馈30 年前学校对我的培养——接纳我教育实习、引导我从事教育行业。”“我将与大家一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学生的特质,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扎实基础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一以贯之,继往开来。”这是我履任时的表态与承诺,实现这个诺言要基于自治自动的教学文化,营造共研共享的教研氛围,实施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管理策略。
我着重创设促进共研共享的人文环境。一是解决教师办公室配置不足的问题,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方便教研组、备课组及时研讨,建设教师“研吧”,有利于专题研讨。二是解决相同学科不同备课组之间的统一性与传承性不够的问题,成立学科组核心备课小组,研制学科教育三年实施计划,编制“自治自动学习手册”,以适合本校学生使用。三是加强每学期两个学段的检测、分析与评价,强化目标达成,关注问题诊断与解决,促进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教育融通。四是升级学校教学内刊,将每年一期的《扬中学刊》改为季刊,由汇编教师当年发表论文,升级为及时发布教师教育感悟、教学改进、优秀案例等,增强学刊的激励性与时效性。五是创新激励机制,优化教师的评先评优、岗位晋升实施办法,将主要由资历说了算,改革为考量资历,更考量教书育人表现、贡献与公信力。
我有个习惯,每天要在学校教学区巡视课堂教学。一个月下来,形成总体印象:学校课堂纪律很好,就是缺少一点灵动,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活动偏少。我公开抛出问题,请大家思考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造高品质教学,同时我跟几位骨干教师交流,希望能主动探索、形成辐射。
通常教学模式改革不会发生在高三,我们高三语文组的一位骨干教师,却有着改革执念,创新作文批阅和讲评模式。2016年至2018年,她连续任教了三年高三,也在高三不断完善这种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饶有兴趣地听了她几节课,我称这叫“4+1 共研共学模式”。基本操作是将全班作文分成五组,4 个学生各批阅一组,教师批阅一组,评改标准由师生共同研制,批阅后各自形成本小组批阅意见,5 人之间先进行交流。讲评课也由5 人承担,学生先讲,每人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教师后讲,并作总结。这种师生“共研共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纷纷要求加入。我十分欣赏这种模式,于是便积极推介,首先在语文组普遍推广,接着其他学科组教师也主动观摩,有效参考,生成了新的范式。如今,已经发展成基于自治自动的“共研共学”学校教学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