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文化园本课程游戏化
2020-01-03吴春凤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中心幼儿园
◆吴春凤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中心幼儿园
陶都宜兴的乡土风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形成一种陶都人民特有的、浓郁的、优秀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称之为“陶文化”。[1]我们注重把地方特有的、浓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带给孩子,并将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融入幼儿园课程改革,渗透于主题教学、一日游戏中,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环境。
一、改革园本课程,融入家乡文化元素
张雪门老先生也曾说过:“对学前问题来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它包括“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完全根植于生活:它从生活中而来,从生活而展开,为此也从生活而结束。[3]他主张学前儿童的课程应不同于以“教材”为中心的活动。他认为,课程即经验,经验从直接生活中来。因此,我们认为好的园本课程都应从孩子的经验出发,来源于孩子的生活。
陶都的孩子从小受到陶文化的熏陶,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家乡得天独厚的陶文化资源,与孩子们一起走进社会大环境,体验家乡文化。走进季益顺、李守才等大师工作室“拜师学艺”,感受家乡陶艺的独特魅力;走进阳羡茶园,采茶、品茶,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走进竹海,感受竹子的青翠与挺拔;走进蜀山老街,感受古色古香的韵味;走进黄龙山、青龙山,感受紫砂泥的魅力以及悠悠的陶都文化……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成为了我们建构陶文化课程中的重要“教材”,成为我们开发、整理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重要素材,陶文化园本课程的建构,我们主张从孩子的生活中来,从孩子的经验中来。反之,也成为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并吸取家乡的文化。
在家乡文化的熏陶下,幼儿园的大环境也全方位呈现出家乡的特色,散发着浓厚的陶文化元素:有千姿百态、富有神秘感的“洞中天地”;有陶都古镇风土人情的“陶园人家”;有青翠欲滴、欣欣向荣的“雨后新竹”;有童趣盎然、令人遐想的“茶香千里”;有历史悠久、古朴神奇的前墅古龙窑。连幼儿园的紫藤长廊也变成了陶艺长廊,挂满了幼儿的陶艺作品。富有陶文化气息的特色环境成为幼儿园里最亮丽的风景。
展现家乡文化外环境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孩子通过与陶文化的交融所产生的内在环境的影响。我们和孩子、家长合作,共同收集有关陶文化的素材,边整理、边修改、边实践。初步建构了幼儿园陶文化园本课程。围绕“紫砂”“均陶”“精陶”“青瓷”“美彩陶”五朵金花系列陶文化主题展开,在陶文化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中,生成了“亲亲紫砂泥”“古老的陶都小镇”“千姿百态的茶壶”“了不起的工艺师”等主题活动,同时也生成了“东坡提梁壶”“紫砂笔筒”“有趣的脸谱”“玩缸”等优秀陶文化活动设计。师幼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艺术表现力不断增强,很好地促进了师幼共同成长。
二、创设游戏环境,回归幼儿本真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4]我们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注重回归幼儿本真,在具体实施时也得出了以下经验:
1.把空间还给孩子,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我们改变了以往桌子、椅子占据了活动室大部分空间,将空间、墙面、桌子、柜子组合成全方位的立体空间,营造了高低错落、收放自由的游戏环境,把大部分游戏空间留给了幼儿,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需要创建区域,从区域布局上突显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注重材料多样性和选择性
注重利用低结构材料,尽可能发掘当地乡土材料。收集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及半成品等,注意因地制宜,发挥积极能动创造性,自制部分既简易又便于操作、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材料、玩具,为幼儿自选游戏的开展提供适宜条件。家长、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材料,如:瓶罐、包装、箱纸盒等可塑性强的废旧材料集中放在材料区或百宝箱,孩子们在游戏时能自由取放各种材料,对材料的操作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变性,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与发展,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拓展游戏情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重视区域互动,拓展和深化游戏内容
重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材料组合。如“美工区”和“陶吧”“超市”这类关系比较密切的区域通常被安排在一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自然地将陶吧制作的物品送到美工区装饰或放置到“超市”中进行买卖游戏。例如小班的“娃娃家”和“陶吧”的组合,“美食店”与“陶吧”的组合,“小超市”与“陶吧”的组合,现做现吃,现做现卖,成为这些区域重组融合的理由,游戏内容得以拓展,材料被高效利用。
三、关注内容生成,凸显课程游戏化
《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规律,并重视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我们关注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经验,关注幼儿本真,关注幼儿自由,关注幼儿生成,关注幼儿发展。
1.班级游戏主题来自孩子
在游戏区域调整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幼儿自主创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尝试每个班级注重游戏生成的源头,开展“我的游戏我做主”,让孩子积极参与讨论,一切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我们想玩紫砂泥;老师,我们想开茶馆;老师,我们还可以开茶壶店……于是,大班有了“陶都人家”,中班有了“蜀山老街”,小班有了“爸爸的工作室”等游戏区。这些游戏内容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和孩子关注的话题,孩子自主游戏、乐此不疲。
2.社区、企业共参与
我们联合周边社区及陶瓷文化企业等社会资源,为幼儿园的特色环境创建出谋划策,出资出力。小班的家长捐助了文化石装点在园内的每个角落;中班的家长捐助了近千只花盆供幼儿观赏、玩耍、种植;大班的家长为幼儿烧制幼儿陶艺作品,成为园内环境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3.生成亲子游戏活动
利用节日开展亲子陶艺游戏节,家长共同参与,或是茶吧喝茶、茶道表演,或是太湖美景欣赏搭建,或是陶都人家手工制作,或是观看孩子们自编自排的陶艺节目《小小工艺师》,或是家长助教,传授制壶经验等等。陶都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在亲子游戏中不断传承与发展。此外,“重阳节的祖孙乐”“迎新年的泥塑展”都是利用家乡文化资源,丰富活动的游戏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发现,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各种生活体验。
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把地方特有的、浓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带给孩子,将家乡“陶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使之成为园本文化特色。把幼儿园园本陶文化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融合起来,将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融入幼儿园课程改革,渗透于主题教学、一日游戏中,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有效地融合教师的创造性、幼儿的主体性和家长的参与性等多种教育资源,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使之亲近陶艺,爱我家乡,陶情养性,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