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2020-01-03汪文哲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特色大学建设

汪文哲

(宿州学院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安徽 宿州 234000)

大学文化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和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地方高校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建设和教学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系统研究新时代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对策,旨在促进地方高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繁荣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有益的尝试。

1 新时代地方文化对地方高校大学文化的作用机制

1.1 地方精神文化造就地方高校大学文化的独特品格

大学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植根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尤其是地方精神文化会对地方大学文化的特质产生重要影响。特殊的国情,造就我国特殊的大学体系,尤其是地方大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实际上,地方独特的精神文化,对于地方大学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地方高校凝练大学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本质内涵保障。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风土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独特性,一旦地方高校在文化建设中主动融入地方精神文化,势必会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文化传承以及服务地方等工作推向纵深。比如,蚌埠市作为一个地级市,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别是 “蚌埠珍珠”“淮河文明”等独特的地域精神文化,对蚌埠学院的大学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步形成了“笃学、重行、修德、立才”的独特校训。再如宿州学院一直以来,在校训建设中,始终紧密对接地方独特的精神文化,特别是楚汉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云都宿州、孝文化等影响,通过凝练形成了“友善、博学、务实、奋进”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训。实践证明,浓郁的地方精神文化,对于扎根地方办大学的地方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会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和地方精神文化传承弘扬的良性互动,助推地方高校文化呈现出特色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1.2 地方物质文化成为地方高校大学文化的育人载体

物质文化,对于高校来讲,既包括建筑风格也包括教学环境和仪器设备配置等诸多方面,它们会对地方高校的文化育人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内涵来看,地方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在这一点上与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德国著名哲学家斯宾格勒强调,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形成独特的区位物质文化体系,主要体现在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讲的就是地方物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于此,本文认为地方物质文化也必然会对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集中体现在地方高校大学文化的育人载体建设层面。比如,宿州市地处我国皖北地区,丰富的煤矿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物质资源,加之受淮河文化、楚汉文化影响,不仅形成了宿州独特的物质文化,还对地方高校宿州学院的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育人载体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宿州学院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尤其是在育人载体建设方面,积极融入地方物质文化元素,不仅在学科结构上逐步彰显特色,而且还在研究平台上很下功夫,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切实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证明,越是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就越是能够促进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地方高校的育人载体,促进地方高校持续发展[2](P39-41)。

2 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对地方文化的精神反哺

2.1 地方高校为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提供重要研究智库

新时代,地方文化不仅可以对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地方高校也可以在地方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有前途,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高校可以为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持和智力支撑。众所周知,相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地方高校不仅拥有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师资力量,还拥有良好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平台,从而为弘扬和传播地方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显然,生活在特定区域的高校师生,不仅其言行会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而且其生活、教学和研究也会主动对接甚至服务地方文化发展,这不仅是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使然,而且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职责与使命。比如,宿州学院近年来,先后整合校内科研力量,大力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推进协同育人。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研平台,并建有泗州戏学院,划拨专门研究经费,紧紧围绕地方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等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当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新时代,地方高校可以更加有作为,紧紧围绕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做文章,实现地方高校和地方文化事业繁荣的合作共赢。

2.2 地方高校为地方文化的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众所周知,现代高校的大学职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3]。从某种意义而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可以在上述五个方面更加有作为,尤其是可以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专家王玉风博士在研究中指出,“文化”即是“化人”,大学文化建设必然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尤其是富有浓郁地方大学文化特色的人才培养,必然会对地方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大学文化经过一批批、一代代高校学子的传播和弘扬,势必会成为推动地方文化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比如,宿州学院为了更好地打造办学特色和办学亮点,促进内涵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紧紧立足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设立了安徽省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建有“皖北文化艺术馆”“宿州文化研究所”等文化机构和研究平台;“孟二冬纪念馆”“赛珍珠纪念馆”“革命传统纪念馆”等“三馆”获批为安徽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优化文化育人顶层设计。主动吸收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合自身优良办学传统,深入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建了以课程建设支撑、理论研究引领、特色平台强化、文化实践服务的文化育人模式。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地方文化传承者,很多毕业生走向了当地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并以实际行动弘扬传播当地的优秀文化。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要始终扎根地方办大学,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与特色,将地方文化与大学文化紧密对接,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为繁荣地方文化造就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3 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3.1 大学文化建设态度积极,但内在功能发挥不佳

中国社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胡大海研究员强调,新时代大学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还包括价值观和办学目标等,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诸多方面。总体来看,我国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是有效的,很多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和专科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不仅确立了校训、校风、校歌乃至学风等精神文化,还在文化景观和基础设施方面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并举办了很多学术讲座和科技文化活动,大学文化建设确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但是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的内在功能发挥上仍不是很理想,显性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完全成为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久而久之大学文化建设在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上缺乏韧劲和后劲。

3.2 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宏观,但可操作性明显不足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化的作用很明显,不仅成了广大师生认同的价值观,还对广大师生的言谈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便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常青藤大学。反观我国的高校,尤其是很多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规划上确实很大气、很宏观,也很全面,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导致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往往开局很好,后劲不足。实际上,新时代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发展愿景,还包括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乃至物质景观,只有形成强有力的大学文化品牌,才可以将大学文化转化成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4](P143-144)。随便打开我国地方高校的网站,通过学校简介会发现,我国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很全面,已初具规模,有的院校已经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但如何建设大学文化,有些高校却往往仅罗列出一大堆堆砌的文字,即校训、校风、学风等,而其他可操作性、实实在在的措施较少。我国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除重视宏观规划,忽视微观操作外,个别高校甚至将大学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并以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进行操作,不仅占用了师生众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3.3 大学文化建设模式趋同,但个性特色严重缺失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吴玉伦博士在研究中指出,从某种意义而言大学是环境和遗传的产物,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的基本特征是地域性,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大学文化建设要契合地方文化,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文化。然而,纵观我国2200多所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状况,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和问题,那就是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模式趋同,模仿和照搬照抄名牌大学的成分稍多。从某种意义而言,我国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模式趋同,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的,那就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突击式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一些新设或者由多所院校合并而来的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过于看重物质文化建设,而仅有的对于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文化和历史积淀、传承和创新等大学文化元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地方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确存在模仿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现象,喜欢学习借鉴是好事,但若因太多模仿而使地方高校缺失了地方性,也就缺失了特色,文化建设在推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上也就难以有持久动力了,甚至会制约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4 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对策

4.1 强化地方文化认同,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

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强化大学文化建设,要强化地方文化认同,自觉将大学文化建设植根于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之中,努力形成以地方特色文化促进大学文化建设、以大学文化建设弘扬和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营造全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大学文化建设氛围。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大学文化是大学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不同地方高校相互区别的重要判断标准和尺度。地方高校之所以是地方高校,区别于全国重点高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就是要服务地方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5]。为此,我国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深刻总结学校办学历程、办学成就和办学目标,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发展,在深刻认知和把握大学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大学文化建设路径。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只有自觉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才可以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发展,形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大学文化建设浓郁氛围,形成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品牌大学文化,从而将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推向纵深。

4.2 增强地方文化自觉,科学合理规划大学文化

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强化大学文化建设,要主动增强地方文化自觉,努力做到在地方文化认识上、在文化发展规律把握上和文化责任担当上的“三个自觉”,将大学文化建设摆在地方高校战略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从而引领地方高校健康持续发展。自觉增强地方文化自觉,对于地方高校管理层而言,就是要在大学文化体系的规划中,主动凝练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自觉将地方文化元素整合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从而增强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文化是软实力范畴,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同样对于地方高校的发展也意义非凡,只有找到地方特色文化和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契合点,才可以科学规划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体系、主要领域和特色环节。大学文化的核心职能就是“人化”和“化人”,根本追求就是“育人”,唯有大学文化主动对接地方文化,才可以提升地方高校的软实力,助推地方高校特色发展[6]。在具体操作中,我国地方高校的管理层,要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大力推进校地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校地文化深度对接,从而实现以浓郁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以高校独特办学定位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机制和规划体系。

4.3 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建设特色地方大学文化

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强化大学文化建设,要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元素,集中围绕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大力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努力造就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牌过硬的地方高校大学文化。首先,我国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主动在理念和精神等层面,主动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基因,重点就办学定位、大学精神、办学目标、学科专业设置尤其是校训、校风和学风等方面,建立校地文化对接、紧密融合的独特精神文化体系。其次,我国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主动在制度和行为规范等层面,集中围绕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代会和学代会等核心管理环节,建立健全地方高校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切实做到地方高校的制度文化与地方的大政方针、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等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地方高校的制度文化张力和韧劲。最后,我国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主动在景观设计、物质文化和建筑风格等层面,大力开展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切实在建筑风格、大学专业、研究平台、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主动做到地方高校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与地方独特物质文化的有机统一和完美对接。总之,我国地方高校只有强化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与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相融合,才可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4.4 坚定地方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对方大学文化

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强化大学文化建设,要坚定地方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和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大力弘扬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自觉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就越是独特的。我国地方高校在继承、弘扬和创新地方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定地方文化自信,在思政课、文化课的教育教学中,将浓郁的地方文化要素和资源移植到课堂上,并以大学文化为指引,切实提高大学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助推地方特色文化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蚌埠学院就做的可圈可点,比如蚌埠学院近年来始终将太极拳作为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并自创了一套二十六式太极拳,在全校学生的体育课上进行教学,很多学生不仅学会了打太极拳,也自觉增强了学校特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自信。另外,我国地方高校也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比如在课外活动、顶岗实习、三下乡等环节,自觉开展独特的文化活动,以实际行动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提升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强化大学文化建设,要强化地方文化认同,增强地方文化自觉,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坚定地方文化自信,集中围绕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大力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努力造就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牌过硬的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助推地方高校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大学建设
“留白”是个大学问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