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区域归属的动态演变分析
2020-05-16殷鹏
殷 鹏
(盐城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14世纪中期,高尔夫运动诞生于苏格兰[1-2],自1860年首次举办英国公开赛以来至2018年,高尔夫四大公开赛共产生448块金牌。美国大师赛(1934年开打)是每年四大赛事中最先举行的比赛,固定在每年4月第一个完整周内举办;美国公开赛(1895年开打)于每年的6月中旬举办的第二站比赛;英国公开赛是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中历史最悠久的、最古老的赛事,由英国圣安德鲁斯皇家古典高尔夫俱乐部主办,每年7月的第三个周末举办;美国PGA锦标赛(1916年开打)是高尔夫四大公开赛最后一站比赛,在每年的8月中旬举办。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中,由于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项赛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有21年未举办外,其他年份的赛事都如期举行[3](P1-6)。本文通过分析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以来至2018年金牌(第一名)区域归属及动态分布,了解其演变态势,以便于为我国高尔夫运动员备战国内外重大高尔夫球赛事提供科学战略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尔夫四大公开赛(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英国公开赛和美国PGA锦标赛)以来至2018年共计448块金牌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对金牌归属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研究
查询高尔夫新浪竞技风暴网获取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英国公开赛和美国PGA锦标赛历年获取金牌运动员[4],同时,查阅与本研究有关文献20余篇,书籍5部。
1.2.2 数理统计法
按照洲际和国籍对世界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归属统计分析,运Micorsoft Excel 2010对数据初步统计后,然后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5](P257-261)。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区域归属特征分析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以来共产生448块金牌,共来自6大洲19个国家分享金牌。以美国为主力军的北美洲以274块金牌高居榜首,欧洲以123块排在第2,非洲(25)第3,大洋洲(22)第4,南美洲(3)第5,亚洲(1)第6。各洲际获得金牌占总金牌数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北美洲占总金牌的61.2%、欧洲27.4%、非洲5.6%、大洋洲4.9%、南美洲0.7%、亚洲0.2%(表1)。北美洲和欧洲获取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88.6%,其他四个洲获取金牌数只占到11.4%。可以看出,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以来,北美洲和欧洲涌现出较多的优秀男子高尔夫运动员,其他洲际优秀男子高尔夫运动员较少。
从各洲际获得过金牌国家数上看,欧洲排在首位,有10个国家获得过金牌,大洋洲有3个国家列第2位,北美洲和非洲各有2个国家排第3,南美洲和亚洲最少,只有1个国家获得过金牌。
在金牌分布中,北美洲和欧洲两大洲在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英国公开赛和美国PGA锦标赛分别获得74块占总金牌的90.3%、109块占总金牌的92.4%、126块占总牌的85.1%和88块占总金牌的88.0%。可以看出,各洲际高尔夫发展很不均衡,差距极大,北美洲和欧洲男子运动员优势明显。
表1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区域归属统计一览表
2.2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区域动态演变分析
高尔夫运动历史悠久,起初主要在欧洲国家盛行,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这项运动职业化、商业化、全球化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各个地区发展此起彼伏,各时期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改变。本文把各洲际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以10年为一段进行划分,共16段(最后一段为8年),分为3个阶段[6-8]。
第一阶段(1860—1910):欧洲“独立发展”,其他洲际零突破。这个阶段的金牌来自美国公开赛(1895年)和英国公开赛(1860年)两项赛事,共产生67块金牌,全部由欧洲球员摘得,究其原因,主要是14世纪中期高尔夫起运动源于苏格兰,当时在欧洲地区比较盛行,其他各洲际几乎没有人从事这项运动,所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是来自欧洲。
第二阶段(1911—1980):北美洲“一枝独秀”,其他洲际望尘莫及。在这个阶段美国PGA锦标赛和美国大师赛相继开始举办,四大公开赛共产生229块金牌,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项赛事都受到了不用程度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中,由于高尔夫运动在美国发展迅速,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男子高尔夫运动员,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共获得了182块金牌,占总奖牌数的79.5%。由于受到美国的威胁,欧洲获取金牌数量急剧下滑,只获得了24块金牌。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有所收获,分别获得13块、9块和1块金牌。
第三阶段(1981—2018):各大洲“齐心合力”对北美洲构成威胁。该阶段共产生152块金牌,美国获得了92块金牌,占总奖牌数的60.5%。欧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分别获得了32块、13块、12块、2块和1块金牌。相比前一个阶段北美洲竞技实力下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亚洲四大洲“齐心合力”,更多的国家参与到竞争中来,削弱了以美国为主力军的北美洲竞技实力,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程度增加,这种趋势将会延续。
由此看出,高尔夫四大公开赛的金牌的竞争主要在北美洲、欧洲之间,欧洲凭借着优先发展的优势,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举办之初占据绝对的优势,但随着高尔夫运动在美国盛行,以美国为主力军的北美洲在四大公开赛中独占鳌头,削弱了欧洲的优势。近些年,随着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竞争,特别是非洲和大洋洲的崛起,北美洲霸主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但高尔夫运动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可以预测,未来高尔夫运动竞争格局主要还在北美洲、欧洲之间。
图1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各洲际动态演变示意图
2.3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区域聚类分析
本文选取分层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过程,对各洲际间分为3类,各国家间分为3类进行分析,然后对6大洲及19个国家进行统计[9-11]。将金牌洲际划分为金牌优势区、金牌较优势区、金牌弱势区三个区(表2)。在对6大洲各国家进行分析时,除了欧洲包含国家较多外,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地区包含国家数量较少,主要对欧洲进行分析,在南美洲、亚洲中能获奖牌的国家均归属为奖牌优势区。从表3可以看出,北美洲获得274块金牌列为金牌优势区,欧洲获得123块金牌列为金牌较优势区,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亚洲分别获得25块、22块、3块和1块列为金牌弱势区。在欧洲,苏格兰和英格兰分别以60块和37块金牌列为金牌优势区,西班牙(8)和北爱尔兰(7)列为金牌较优势区,德国(4)、爱尔兰(3)、法国(1)和威尔士(1)、瑞典(1)、意大利(1)其余6个国家列为金牌弱势区。在北美洲,美国以273块金牌列为金牌优势区,加拿大获得1块金牌列为金牌较优势区。在大洋洲,澳大利亚获得17块金牌列为金牌优势区,斐济(3)和新西兰(2)列为金牌较优势区。非洲有南非(22)和津巴布韦(3)两个国家获得金牌,南非列为金牌优势区,津巴布韦列为金牌较优势区。在南美洲只有阿根廷(3),亚洲只有韩国(1)有金牌入账,因此,将这两个国家列为各洲的金牌优势区。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今各国家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的竞争格局情况,本研究对四大公开赛的金牌获得国家进行聚类分析(表4)[9-11]。美国(273)强势位居第1集团;第2集团为苏格兰(60)和英格兰(37);第3集团为南非(22)、澳大利亚(17)、西班牙(8)、北爱尔兰(7)、德国(4)、阿根廷(3)、津巴布韦(3)、斐济(3)、爱尔兰(3)、新西兰(2)、加拿大(1)、韩国(1)、法国(1)、威尔士(1)、瑞典(1)、意大利(1)。
表2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区域归属聚类分析一览表
表3 6大洲世界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归属聚类分析一览表
表4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国家归属聚类分析一览表
2.4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优势区域动态演变分析
从表1、图2可以看出,北美洲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共获得274块金牌,在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英国公开赛和美国PGA锦标赛中分别获得61块、84块、49块和80块金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由于高尔夫运动在美国开始迅速发展,相继出现威利-安德森(Willie Anderson)、波比-琼斯(Bobby Jones)、本-霍根(Ben Hogan)、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泰格-伍兹(Tiger Woods)等著名高尔夫球星,他们各自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中多次夺魁,至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四大公开赛中,北美洲除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公开赛竞技实力下降外,
图2 北美洲高尔夫金牌动态演变示意图
在其他三项赛事中具有较强的统治力,但从20世纪末至今统治力有所下降,主要受到有更多国家参与竞争的影响。
2.5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较优势区域动态演变分析
从表1、图3可以看出,欧洲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共获得123块金牌。在英国公开赛开赛至20世纪初,美国公开赛之初,欧洲获得所有金牌,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高尔夫运动在欧洲盛行,其他各洲际还未开展高尔夫运动。欧洲除了在19世纪末在美国大师赛和英国公开赛有所突破以外,其他各时期都处于较弱发展态势。但21世纪至今,欧洲涌现一批年轻选手,多次获得四大公开赛的头衔,竞争实力有所回升。例如北爱尔兰年轻球员麦克罗伊(Rory McIlroy ),他在2014年连续赢得英国公开赛和美国PGA锦标赛的冠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图3 欧洲高尔夫金牌动态演变示意图
2.6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弱势区域动态演变分析
2.6.1 非洲金牌区域动态演变分析
从表1、图4可以看出,非洲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共计获得25块金牌,在四大高尔夫公开赛中夺冠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态势,表现不够稳定。
图4 非洲高尔夫贯金牌动态演变示意图
2.6.2 大洋洲金牌区域动态演变分析
从表1、图5可以看出,大洋洲在高尔夫四大公赛共获得22块金牌,除了在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公开赛表现突出外,其他各时期偶有表现,但进入21世纪,其总体竞技实力逐渐增加。
图5 大洋洲高尔夫金牌动态演变示意图
2.6.3 南美洲和亚洲金牌区域动态演变分析
在高尔夫四大公开赛至2018年,南美洲和亚洲两大洲总共获得4块金牌,发展均较为落后。以阿根廷为代表的南美洲于1967年、2007年、2009年分别在英国公开赛、美国公开赛和美国大师赛中获得金牌。亚洲仅有韩国在2009年在美国PGA锦标赛中获得过1块金牌,结束零的时代。
3 结论
高尔夫四大公开赛以来获得金牌的竞争格局主要在北美洲、欧洲之间,其他洲际竞争实力差。从获得金牌的洲际分布上看,北美洲为金牌优势区,欧洲为金牌较优势区,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亚洲为金牌弱势区;从金牌获得国家上,美国位居第1集团;第2集团为苏格兰和英格兰;第3集团为南非、澳大利亚、西班牙、北爱尔、德国、阿根廷、津巴布韦、斐济、爱尔兰、新西兰、加拿大、韩国、法国、威尔士、瑞典和意大利等16个国家。从公开赛发展历程上看,第一阶段(1860—1910):欧洲“独立发展”,其他洲际零突破;第二阶段(1911—1980):北美洲“一枝独秀”,其他洲际望尘莫及;第三阶段(1981—2018):各大洲“齐心合力”对北美洲构成威胁。欧洲凭借着优先发展的优势,在美国公开赛和英国公开赛举办之初占据绝对的优势;随着高尔夫运动在美国盛行,以美国为主力军的北美洲在四大公开赛中独占鳌头,削弱了欧洲的优势;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非洲、大洋洲两大洲的迅速崛起,与其他各大洲合力对北美洲霸主地位构成威胁,导致其竞技实力下降;南美洲和亚洲获得金牌数较少,发展均落后。我国高尔夫运动相比于北美洲、欧洲等国家起步较晚,在我国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该项目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从高尔夫四大公开赛金牌时空演变可知,高尔夫运动项目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启示我国应结合各地区经济、地域、文化、教育等特点进行合理布局。